莫秋平
在近年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教師品德教育與生活實踐脫離,特別是與心理健康教育脫節,忽視學生體驗、感悟和心理需要,因而造成形式主義的德育、空德育、無體驗的德育等,使道德教育遠離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而心理健康教育失去品德教育的統領,也造成了一些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所以我國的大部分小學都相繼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品德教育需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才能讓我們的教育更有實效和意義。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加強關注
第一,現狀不容樂觀。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與價值取向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愈來愈多的兒童問題行為的出現,愈來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曝光,使我們不得不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到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中來。并且德育心理教學在在廣大農村小學中仍是一項很薄弱的工作,農村小學與城市小學有很大差別,一般來說,農村地區往往是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發展相對滯后的地方,那里的學生質量、辦學設施、師資隊伍、教育觀念和方法、社區生活環境等狀況全然與大中城市的學校不同,有時很難搬用城市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體系。
第二,由于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農村的學校、家長、老師大多片面追求升學率,只注重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導致小學生學習負擔較重,給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三結合力度不夠,對學生心理影響難以形成合力。因此,農村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第三,社會現代化進程不可避免地給小學生帶來各種影響。當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慮、逆反心理、神經衰弱、社交困難、學習不良、吸煙飲酒,乃至自殺、犯罪等心理行為問題。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開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意義要明確
第一,當我們強調思想道德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靈魂”時,學校德育顯然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脫離德育而獨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加強德育工作,但是學生的某些認識或行為習慣不僅僅表現為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在多數情況下還反映出心理方面的問題,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強調外部的社會化的要求而不對學生的內心世界進行心理輔導促進其自我發展形成人格特征的話,往往收效甚微。
第二,探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規律、運行方式,構建完整的心育環境,促進學校教育系統的全面協同。為全面推進以創新教育和實踐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而做出探索。從而優化學校的心理教育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并預防學生的種種心理健康問題,縮小生理與心理的差異,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第三,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促其學業成功,使個體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能適應社會、適應學校。具體而言:幫助學生維持正常的心理狀態,避免出現偏常的心理狀態;幫助出現偏常心理狀態的學生及時擺脫這種狀態,回復正常狀態;幫助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康復。
三、小學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第一,科學規劃教育,分段實施,年段授課內容為:一、二年級以校園適應和常規訓練為主;三、四年級以行為習慣和人際交往為主;五、六年級以情緒、個性和品德方面的內容為主。每一學年的活動均包括促進學習,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塑造個性,培養品德,增進社會適應力等內容。
第二,提升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教師能否捧出自己的一顆火熱的愛心,是能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條件。當教師應用心理學原理幫助學生時,不少心理問題便迎刃而解。因此,提高老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需對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師資培訓,從目前的情況下看,短時間內對眾多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不太現實,可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可采用專家下校指導、短期培訓、教師自我進修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使農村中小學的教師盡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獨特的工作方法。
第三,營造和諧的校園和班級環境氛圍。學校在校園環境布置、美化方面盡可能心理化,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愉悅、寬松,適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教室衛生做到窗明幾凈,清爽宜人;教室布置可以張貼一些心理素質好的名人畫像和有利于心理素質提高的語錄;總體的感覺是要求做到給學生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校風、班風和學風的建設。在這樣的學校和班級里生活,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然會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四,增強家長對孩子心理教育健康的認知度。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每一個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樣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重視對學生精神生活的引導,加強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它不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代教育方法,更主要的是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民主教育觀念,反映了當代進步的教育潮流。不僅如此,還要加強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之間的聯系,經常交流經驗,探討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問題,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縮小農村學校與城鎮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可以組織學生與城鎮學校聯誼,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傾訴,學會交流,取得共同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