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新芳
摘要:“滋潤心靈,情感教育。”潤心教育通過賞識教育滋潤學生心靈,從情感教育入手,通過深入心靈的教學方式激發出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意志、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英語。學習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一種欣賞教育,其本質是對學生的愛。學困生在內心深處更渴望教師的真心關懷與幫助,教師通過更多的賞識教育可以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潛力。
關鍵詞:賞識教育、潤心教育、學困生
古語說,“爭天下必先爭人,爭人必先爭心。”暖心教育,“滋潤心靈,情感教育。”真正深入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有成效的教育。通過賞識而有愛,通過愛來進行教育。“潤心教育”是賞識教育的一份子,其本質是愛。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成功的鼓勵,都會使人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老師的鼓勵和贊賞會給學生莫大的精神動力,激發他們的上進愿望,老師要對學生的個性脾氣等有較清楚的了解,針對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對于英語學困生,要想方設法通過“賞識潤心”的手段激發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意志、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學困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學生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掌握知識技能的僅僅及格水平的學生或落后的學生。這些學生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心理品質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的結構性缺陷,不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英語學困生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是由于長期積累的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等導致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學業成績明顯落后。
對于我國學生來講,英語作為“二語”學習,由于國內學習氛圍、學習條件等限制,其學習不像母語一樣順利,一部分學生出現學習缺乏興趣、學習倦怠等情況,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有學習障礙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我們英語教學者多一份耐心、多一些寬容,多從賞識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激發這些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想方設法調動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不能簡單粗暴地對他們采取要么強壓、要么放任不管的教學方法。這種教育“冷暴力”是逆于賞識教育、相對于體罰等暴力行為而言的一種“精神懲罰”,常見的有對學生區別對待、挖苦嘲諷、態度冷淡甚至放任不管等情況。
一、潤心教育助力英語學困生的實例啟示
許多教學案例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學習中起著重要作用。一味地“壓迫式教學”會消磨掉學生的學習熱情。許多英語學困生是因為不喜歡英語老師,對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不認同,所以也不喜歡英語,不愿主動學習。有的學生甚至是不喜歡某個老師的性格或為人,才不愿學習英語。在換了新老師后,因為喜歡那位老師,就會愿意學習英語,所以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
有的英語學困生在擔任英語課代表之后,感覺被老師重用了,得到了肯定與重視,會更主動地去學習英語。為了做出課代表的表率作用,會想方設法學好英語,不斷提高成績。有的英語學困生就是因為老師一句鼓勵的評語、一個肯定的眼神而下決心認真學好英語。比如,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筆者遇到過一個男同學,在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過后英語學習變化很大,糾錯筆記做得很認真,經常來問問題,每天都會自己找一些課外練習,成績提高很快。原因是高三換了新的英語老師,他第一次下了很大決心來問問題,發現我很細致認真地為他解答了那個題目,還耐心地舉一反三聯系了好多知識點直到他真正理解。他覺得老師對他很信任,并沒有因為成績落后而對他有區別對待,老師鼓勵的話語和充滿了期待的眼神使他感到了被關愛的溫暖,他從此下決心要好好學習英語,投入許多時間和情感到英語學習中,自然進步也很快。
二、潤心教育助力學困生的措施
1. 及時肯定學困生的進步愿望,激發英語學習熱情
學生的智商與情商共同成長,才能達到和諧的學習境界。學困生由于長期得不到教師的關注與重視,往往對自己信心不足,自己不重視自己。然而事實上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上進的愿望,他們知道英語對他們將來很有用,也想學好英語,也想取得良好的成績,如果教師多關注這些學生的思想火花,及時抓住他們內心深處的進步愿望,用真心去了解他們,真愛去感化他們,并在教學中無私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生活中多關心他們,經常與這些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必要時可以進行家訪,了解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甚至他們平時結交的朋友,從全方位去了解孩子的成長環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而不是把他們冷落在一邊,讓他們自生自滅。學生如果感覺到了教師對他們的真心,也會逐漸對教師產生一種信任感,感受到教師的熱愛與期待,一旦與老師產生一種親近感,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去學習英語,只要肯多讀多背,他們也會逐漸進步。因為人的認識過程是主體對客體的感覺、知覺、思維、整理、系統、記憶、檢索等過程,這一過程始終伴隨著個體的態度、體驗、意志和情感等心理活動(武化魁、任有良、徐永瑛,2007)。
學生的學習情感在英語學習中起重要作用,老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如果英語教師適時把握好學生的上進愿望,表示出對他們的欣賞與鼓勵,及時強化這種上進心,就會極大地調動出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陶行知先生說:“愛滿天下”,“熱愛每一個學生”,用一顆賞識的心和真誠的愛心和去幫助這些學生,用耐心去寬容他們,激發出他們的外語學習情感,促進他們的英語學習。
2. 適時表揚學困生的精彩作業, 加強英語學習信心
學困生在作業或練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思路流暢、做得很精彩的題目,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不僅可以課后當面表揚他們,也可以在課堂上利用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并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和鼓勵他們,使他們逐漸增強自信,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也是有優勢的,也可以在有些方面超過其他同學。
給學生布置練習和作業時,一開始可以讓學困生“吃小灶”,先從基礎題開始,多求解題思路和質量,不要苛求數量,他們的作業可以少留一點,特別難的題目可以暫時刪去不做;多做基礎題,逐步訓練他們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比如可以先練單項填空題目,讓他們講解找出正確答案的思路,在他們想出好的解題方法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教師可以在課后進行當面輔導,肯定他們的正確思路,及時指出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可以定期組織小組討論,讓基礎差不多的這些學生一起合作學習,在共同討論、相互欣賞和共同糾錯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比如做閱讀理解,學生的答案可能選對,但考慮的思路和理解程度往往會有差異,組織學困生討論很有好處,他們可以知道正確答案是怎么得來的,還可以弄清楚其他3個干擾項的排除原因,可以每次請做得好的那些同學評講,其他同學補充。這樣每次被“選中”的同學會感覺到教師的“賞識”和信任,他們會竭盡全力去做好“發言”準備,這在無形中就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
3. 善于發現學困生較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如果我們教師細心尋找,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其實都有獨特的習慣,學困生也有自己的好習慣,比如聽力先看選項、閱讀找證據、作文打草稿等,教師如能細心捕捉到學困生這些細小但又很實用的習慣,鼓勵他們逐步提煉和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幫助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根本上不斷幫助他們取得長足的進步。
有些學困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如上課不做筆記、不愿回答或思考問題、不訂正作業、不整理和反思等,這些不良習慣長期得不到糾正的話,很容易導致學習問題滯積,逐步導致學習陷入惡性循環,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必須要改善他們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如教師可以幫學生進行作業的限時訓練,引導學生高效地利用好時間,像閱讀理解的文章,簡單的篇目5分鐘左右完成,難的文章10分鐘左右完成。一張120分的英語試卷,考試正式時間2個小時,平時訓練時可以分配合理時間作強化練習,聽力20分鐘,單項填空10分鐘,完形填空15分鐘,閱讀共4篇約30分鐘,任務閱讀10分鐘,作文30分鐘。限時作業有助于學困生集中注意力,“逼迫”他們在有限的單位時間里積極思考,就像“背水一戰”那樣,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沖,為了能準時交出作業,他們只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
4. 深入挖掘學困生的個性才能,增強學習成就感
對于學困生展示出的個性才能,英語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去激發學困生的學習成就感。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激發他們的興趣點,鼓勵他們學有所長,多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并適時進行肯定與贊賞。這樣做有利于幫助他們在其他同學面前“增光”,有利于他們樹立自信心,并把這種自信遷徙到學習上,促進學習的良性發展。教師找合適的機會不斷強化這種動機,能增強學困生的學習情感。
比如,筆者帶的物生班一個男同學,從初中以來英語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他腦子挺靈活的,但就是很懶散,要求背誦的東西不愿背,作業不及時做,每次都是班級倒數,父母親對他很失望,以前老師也認為他是“老油條”,不愿去管他,他也已經習慣了,抱無所謂的態度。在觀察一段時間后,我發現這個同學畫畫很好,特別是動漫卡通形象畫得尤其出色,藝術節做展板時,我特意邀請他負責我們班級的藝術展板,并提前給他戴了一頂“高帽子”,說是其他同學推薦的,既然大家都這么力薦他,相信他一定能做好。他花了很多時間找材料、尋靈感、設計版面,搭配顏色,忙得不亦樂乎,顏料,彩紙,彩筆弄了一大堆,足足花了一周的時間做出了精美的展品,在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同學對他刮目相看。以后每有畫畫任務,總是推薦他出馬,他成了班級的重量級人物,自從他被“重用”以后,他在英語學習上也表現良好,能夠按時做作業,也能及時背誦,因為他想努力去“迎合”其他同學眼中“好同學”的標準--學習成績好,由此激發了學習英語的動機,學習成績不斷進步。
賞識學生的個性才能,能迎合青少年“要面子、不服輸”的一種心理特點,激發出他們學好各門功課的愿望,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他們不服輸的心理,培養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一種使命感和興趣。如果每位教師都能善用“放大鏡”去尋找學生身上的每一處哪怕微不足道的閃光點,當他們身上有點滴進步時,他們聽到的是表揚、鼓勵的聲音,而不是滿耳的抱怨、責罵聲甚至冷漠的眼神和不管不顧的放棄,那么就會發自內心地感到“我能行”,他們的學習潛能就會爆發出來(王想平,2001)。
師愛是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武器”。《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我國目前的國情決定了現在的高中教育不再只是一種少數人參與的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學習者的范圍擴大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一個年輕的又沒有很多經驗的求學者,不可避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學困生的學習存在缺陷與障礙,他們僅靠單方面的努力無法改變現狀,這時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和幫助他們。許多教學實例證明善于賞識學生的老師、注重情感教學的老師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英語教學中,為了幫助更多的學生學好英語,教師要對英語學困生真正滋潤心靈的賞識教育,通過情感教學挖掘出他們的學習潛能。
參考文獻:
1. 陳屏,1987,學習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 年會論文集[C]。
2. 王想平,2001年6月,贊揚的力量[J];《寧夏教育》2001年06期。
3. 牛海彬,2006年5月,賞識教育研究,2006年5月 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4. 武化魁、任有良、徐永瑛,2007, 非智力因素開發和利用,《前沿和探索》第5期。
5. 張淑清.李獻林,2009,論賞識教育——全程成功教育的原理之一 [期刊論文]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