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有 史東杰 申強
摘 要:考慮到“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對傳統產業的驅動和影響,本文以系統分析“互聯網+”對觀賞魚產業運作模式創新驅動為基礎,構建基于“互聯網+”觀賞魚信息系統,并對“互聯網+觀賞魚”產業信息系統的特點、運作模式和運作流程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互聯網+觀賞魚”的信息系統平臺控制體系,以促進觀賞魚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觀賞魚;信息系統;“云”計算
文章編號:1004-7026(2017)18-0073-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16.4 文獻標志碼:A
“互聯網+”就是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的快速發展,“O2O”和“互聯網+”推動了諸多產業的發展[1-5]。在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存儲和“云”計算技術廣泛應用,為觀賞魚流通帶來了新的契機。針對我國觀賞魚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部分學者提出基于資源整合以促進觀賞魚產業發展[6-7]。
基于“互聯網+”背景與“云”計算技術廣泛應用,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對觀賞魚產業的驅動意義,提出基于“互聯網+”推動觀賞魚產業發展,并對其運作模式進行分析。
1 “互聯網+觀賞魚”模式創新驅動分析
1.1 來自其他產業的示范驅動
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不斷推動傳統產業全產業鏈的轉型和升級,通過“互聯網+生產”實現精準生產;通過“互聯網+物流”,優化物流系統;通過“互聯網+銷售”擴大產品銷售半徑。基于大數據思維和海量信息處理技術,將線上信息流、線下實體流、服務流相融合,促進了產業發展[8]。因此,“互聯網+物流”、“互聯網+銷售”不僅為“互聯網+觀賞魚”提供了理論基礎和運作實踐,同時也是其實施示范驅動因素之一。
1.2 經濟成本節約的經濟驅動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在擴大產品銷售范圍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產品內容?!盎ヂ摼W+現代物流”完善的配送服務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投入。互聯網的普及和“O2O”商業模式的快速發展,為消費者由實體消費轉向網絡消費提供了基礎,因此,經濟、時間和精力的節約也是成為“互聯網+觀賞魚”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
1.3 產業結構優化的市場驅動
盡管觀賞魚產業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網絡銷售體系,然而,由于品相和品質對產品價格的影響和觀賞魚的易養殖性,消費者為規避虛假網絡信息帶來的風險,并未真正推動觀賞魚的優質優價?;ヂ摼W不僅具有廣泛的信息源,同時可以對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消費風險具有重要優勢,將“互聯網+”與觀賞魚產業相結合,提高供需信息共享,減少傳統流通模式因節點多、鏈條長而引致的信息時滯、扭曲,促進養殖戶優化養殖結構,調整觀賞魚產業結構。
2 基于“互聯網+”觀賞魚信息系統構建
基于“互聯網+”觀賞魚信息系統,即基于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系統,將線上信息服務與線下實體服務相結合,在豐富產品內容、提高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提高信息與實體服務水平,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其構建主要有以下步驟[8]:
首先,由政府或相關協會搭建觀賞魚信息平臺,該平臺不僅具有發布觀賞魚養殖、觀賞魚、價格、養殖技術和服務等信息的功能,同時也具有產品追溯和交易功能。
其次,各類觀賞魚養殖戶和經銷商注冊加入信息平臺,信息平臺整合各類養殖戶觀賞魚魚種、品相、價格等信息,將信息資源虛擬化、集中化,形成觀賞魚信息供給云。
再次,信息平臺進行信息發布和整體營銷,實現“一站式”信息服務,節約消費者信息獲取成本,提升消費者觀賞魚養殖興趣、養殖技術等。
然后,實體經銷商聯合信息平臺,以注冊形式加入,并形成線下服務實體終端,構建實體服務終端網絡。結合線上信息流,開展協同銷售、服務,實現觀賞魚全產業鏈協同運作。
最后,信息平臺將線上產品、服務信息供給與需求云、線下實體服務云等相整合,構建融線上服務流、線下實體流于一體的觀賞魚產業鏈。
基于“互聯網+”觀賞魚信息平臺,實現觀賞魚供、銷和需的零距離對接。宏觀上,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實現觀賞魚供需對接,促進觀賞魚產業發展;微觀上,實現觀賞魚產品與服務、供給與需求集中統一,為養殖戶觀賞魚結構提供信息參考,切實提高觀賞魚品相與質量,保持相關主體競爭優勢。
3 基于“互聯網+”觀賞魚信息平臺運作流程
作為觀賞魚養殖戶、產品、養殖技術和需求等信息發布與分析平臺,基于“互聯網+”觀賞魚信息平臺,也發揮著觀賞魚交易、評價、信息反饋等功能,其具體運作模式如下:
第一,構建融線上信息服務、線下實體服務于一體的觀賞魚信息平臺。
第二,結合觀賞魚養殖戶和實體銷售商,信息平臺布局終端服務站點,構建實體服務網絡。
第三,將實體服務終端和物流系統相結合,完善觀賞魚干線運輸和區域配送網絡。
第四,通過與銀行、支付寶等金融服務商合作,形成觀賞魚信息平臺金融服務系統。
第五,養殖戶、經銷商登陸信息平臺,發布所養殖觀賞魚魚種、供給數量、觀賞魚品相以及價格等信息,形成觀賞魚供給云,實體服務終端發布經營品牌、產品種類、附屬產品和服務等相關信息,形成線下實體服務云。
第六,消費者通過登陸平臺來了解養殖、魚種、品相、技術、促銷等信息,根據需求下單,訂購所需產品。
第七,系統平臺整合眾多消費者所發出的海量訂單,并及時反饋給養殖戶,同時,基于信息處理技術,實現消費者訂單與實體服務終端相匹配。
第八,金融服務系統負責雙方交易保證金代管和后期結算,并負責信息平臺等相關主體收益分配。
第九,消費者根據消費經歷和觀賞魚消費體驗,包括產品與信息的匹配度、附屬服務等,對信息平臺、養殖戶、實體終端等進行評價。
第十,信息平臺設置淘汰與更新機制,并根據消費者的評價結果對養殖戶、經銷商等主體進行淘汰、更新。
第十一,養殖戶根據消費者對不同魚種、產品和服務等的消費需求以及評價結果,優化養殖結構、服務內容等。
4 基于“互聯網+”觀賞魚信息系統平臺控制
為實現線上信息、線下實體服務終端有機融合,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服務效率,信息平臺控制主要有兩方面:
4.1 質量控制體系優化
觀賞魚信息平臺運作的基礎是互聯網的信息優勢、前提是信息質量的可靠性、目標是提升全產業鏈的運作水平,因此,觀賞魚信息平臺質量控制體系,不僅是對相關主體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控制,更要對信息平臺信息質量的控制,實現信息、服務和產品的三者統一。
4.2 協同運作模式優化
觀賞魚信息平臺提升全產業鏈的運作水平依靠的相關主體的協同運作和協同發展,高效的協同運作不僅是平臺目標實現的基礎,更是相關主體實現收益增長的保障,因此,在實現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如何協調相關主體,實現相關主體協同運作,是該系統平臺控制另一重點。
結束語
基于互聯網普及所帶來的信息優勢和數據處理技術,將海量觀賞魚養殖、銷售、需求、產品、服務和價格等相關信息相統一,解決觀賞魚消費、觀賞魚銷售、養殖技術普及等“信息最后一公里”問題,從戰略角度,實現觀賞魚產業系統創新和“四流”整合,提高觀賞魚信息平臺服務水平,促進觀賞魚產業健康發展;在戰術角度,實現觀賞魚集中營銷,供求信息實時傳輸、技術服務智能化匹配,降低產品營銷、產品獲取成本,滿足消費者消費需求。
參考文獻:
[1]楊瑞林.互聯網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分析[J].河南農業,2016(32):59-60.
[2]張凱萍.平臺模式下我國養殖業的發展[J].經貿實踐,2017(3):138.
[3]水產前沿.用互聯網之五大思維,看水產養殖業出路[J].黑龍江水產,2015(3):50.
[4]方衍斌,張杰.如何利用“互聯網+”促進生豬養殖行業的優化升級[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5):122.
[5]陳軍燕,余孟洋,李曉虎.觀賞魚產業化發展思路探討[J].當代水產,2016(08):88.
[6]馮現維,穆占昆,宋新安.互聯網上的觀賞魚網站[J].漁業現代化,2003(1):41-42.
[7]申強,楊為民,侯云先.基于“互聯網+”和“云”計算視角乳品供應鏈系統創新[J].中國乳品工業,2016(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