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杰
基于職業技能大賽平臺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
——以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為例
◎李成杰
近年來,隨著各地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不僅促進了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本文通過分析職業技能大賽對酒店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作用,以期探索教學改革的方向。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通過定期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把多年來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經驗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規范化。韓國早在1967年起就開展職業技能競賽,1989年頒布了《技能獎勵法》,使技能人才獎勵表彰具有有力的法律保證。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韓國已成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大會上獲獎次數最多的國家。
職業技能大賽按組織單位分類,主要分為教育部門主辦和行業協會主辦兩類;按參賽對象分類,可分為高等院校組(含本科﹑高職)﹑中職院校組﹑職工組﹑青少年組等;按大賽舉辦的規模分類,可分為世賽﹑國賽﹑省賽﹑市賽等四類。目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僅高職院校的比賽賽項已涵蓋了工﹑農﹑醫﹑理﹑文等14個學科門類。
我院酒店管理專業以職業技能大賽作為實踐教學改革的“一個平臺”,已形成了“院級比賽-行業比賽-國家級比賽”的參賽路徑。
院級技能節活動規模大﹑競賽項目多。包括職業禮儀展示﹑職業工裝大賽﹑酒店情景劇大賽﹑中華茶藝表演等,通過這些表演和大賽的舉辦可以檢驗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規范性,以及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行業比賽與國家級比賽以展示和比賽相結合﹑個人項目與團體項目相結合,標準化與個性化相結合,旨在進一步培養本專業學生的自信心﹑創新能力與團體協作能力等。
以賽促改——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職業院校在教學中強調“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多的技能鍛煉,而職業技能大賽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深化高職教育“知識夠用﹑技能必須”的理念,由于職業技能大賽為選拔優秀的技能精英人才﹑樹立本行業的技能標桿,有著職業標準高﹑選拔程序規范等特點,對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模式已不再能符合現代職業教育技能大賽的要求。如我院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專班采用的不再是傳統的“2+1”教學模式,根據職業特點與教學實踐規律,改為“1+0.5+1+0.5”的四段式“工學結合”模式,提高實踐教學的比例,將技能教學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從而提高了教學與人才培養的質量。
據統計,2013~2017年我院在全國旅游院校飯店服務技能大賽中共取得二等獎9項﹑三等獎2項﹑優勝獎1項﹑團體獎1項。在昆山市旅游飯店服務技能大賽賽中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優秀組織獎1項。這些榮譽的取得是對我院酒店管理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果反饋。
以賽促教——促進教師業務能力提升。目前,職業院校的多數青年教師一般都接受過正規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學歷教育,對于從校門到校門的老師雖然能很快勝任教師崗位,但要真正具備“雙師”素質難度卻非常大,由于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缺少平時的技能鍛煉,遇到實踐教學就很難下手。職業技能大賽也給很多在職的青年教師提供了鍛煉的平臺和機會,他們一方面要去輔導選手參加比賽,另一方面也要去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據了解,目前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一般采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工標準,青年教師必須以此為契機提升技能等級。
以賽促學——促進學生“工匠精神”培養。傳統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職業院校中已無法再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職業技能實踐教學為主導,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實際參與程度。通過組織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大賽,在艱苦的備賽訓練過程中讓參賽選手切身感受到何為“工匠精神”,學生不再為整天坐在課堂里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感到煩惱,他們主動要求去進行實踐操作,改變了傳統的被動式學習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以賽促建——促進實訓教學設施完善。技能大賽的標準制定明確了參賽設施設備的規格及要求,職業院校的實訓條件應根據大賽的要求不斷更新及完善。我院在原有實訓條件的基礎上,新建了前廳﹑酒吧﹑西餐﹑茶藝﹑客房實訓室等7個現代化實訓室。這些實訓室的建設,不僅為職業技能大賽參賽訓練提供了優質的場地保障,也為日常校內實踐教學提供了實景化的課堂環境。
管理制度規范化。為了進一步對照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對于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要求,我院酒店管理專業開設了工學結合專班,實施分層分類式因材施教。并制定了《專班下企業頂崗實習管理規定》﹑《教師下企業管理規定》﹑《專班學生畢業“三證書”規定》﹑《職業技能大賽獎勵辦法》等制度,并由相關部門負責落實及監督管理。
培養目標明確化。貫徹“以實踐教學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理念,培養與行業接軌的高素質﹑高技能型管理人才為目標。通過研究職業技能大賽的標準,明確該專業的核心培養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質目標。

表1 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職業化。根據職業技能大賽的標準及酒店前廳部﹑餐飲部﹑客房部﹑康樂部等主要崗位的職業標準構建了三課程體系,即核心課程﹑項目課程和實踐課程。核心課程做到理論知識“必須﹑夠用”,重點聘用企業有經驗的骨干管理人員和學院有豐富實踐指導經驗的教師擔任項目課程教學。項目課程做到“理實結合﹑校企參與”,把課堂搬進酒店,能充分利用酒店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了項目課程教學資源的優勢最大化,如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利用酒店最先進的OPERA或西軟操作系統,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職業能力。實踐課程通過不同部門的實踐課程指導及自評手冊引導學生“從做中學”,強調現代學徒制的“師徒關系”,做到與行業標準的無縫對接。
實踐保障有力化。以職業技能大賽平臺為依托,本專業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基礎上,還在多家擁有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酒店中,根據其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崗位匹配度﹑員工生活環境等指標的考核,通過各酒店的初期申報,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匯報評審﹑現場評審等環節,遴選出4-5家有代表性的酒店作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并建立了實踐教學“雙導師制”的保障,每家合作的校外實踐基地必須提供5名以上的專職管理人員對學生的實踐進行定期指導及考核評定,學校派選有實踐指導經驗的教師定期下企業進行跟蹤指導。每一批學生實習過程中,都會有階段性實踐教學問題反饋,召開實習生溝通會,并對該實踐基地進行綜合性評價,以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
以職業技能大賽為平臺,深入研究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構建了符合行業需求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保障制度等,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也為其他院校進一步深化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提供了借鑒與參考。
(作者單位: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