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揚
摘 要:伴隨著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配角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一個過去的時代,現階段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和愉悅的學習策略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主流。本文切合初中英語課堂愉悅教學策略,從愉悅教學的角度解讀了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如何走,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愉悅;自由情境
愉悅學習策略貫徹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的學習精神,重申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地位,真正將學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初中英語愉悅學習的策略和實踐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一、以自由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很多學生不喜歡上英語課的原因是他們覺得英語課過于死板和拘束,形式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聽累了學生,也講累了教師。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形式多樣、新穎活潑的教學模式優化英語課堂,其中以真實的情境教學模式最受學生的喜愛,這里提出的情境強調自由二字,何為自由?對于初中生而言,自由便是讓他們在英語課堂上可以自由的言論、自由的表演、自由的參與。一旦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感受到了自由的快樂,我們優化英語課堂的目的也就近在眼前。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真實自由的課堂情境,這些真實自由的課堂情境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實物展示和訓練,也可以是一幅與教學有關的圖畫的展示,更可以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教師將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感受自由和真實,學生自然會感覺到英語學習的快樂,由此愛上英語。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Lets play sports”時,這一單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運動項目,這些單詞記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實物,如football,basketball等都是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常參與的運動項目,教師將這些實物帶到課堂上,會給很多學生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樣學習起來也相對的容易。同時由于本單元也涉及到了很多語法和語句的學習,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參照教材內容,將教材對話內容改編成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語句,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對話內容和對話形式,讓小組走上講臺表演對話內容。以此給學生創設自由的語言表達氛圍,從而實現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以任務教學開放教學模式
我們在探究傳統英語教學中學生低效的學習模式時會發現之所以會產生如此之低的教學效率無非就是沒有將學生放置在正確的位置。傳統教學中學生一般處于從屬地位,即由教師來安排和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拽”著學生一點一點前進,殊不知這種低效的教學模式并無實質上的意義。學生需要的是一個主體性的地位,在新課標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還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那么如何來實現這一目標呢?我認為任務型教學可以成為現階段提升學生主體地位最佳的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就是將學習內容轉化為解決問題的任務。簡單來說即教師在教學“be based on...”這個短語時,是毫無止境的讓學生一遍遍重復背誦這個短語,還是死記硬背幾個特殊的句子,這樣死板的教學模式僅僅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了這個短語。任務型教學則是要求學生在沒有學習“be based on...”這個短語之前,教師通過一定的形式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解決與“be based on...”有關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了這個短語,學習也能更加的主動。比如在學習“My day”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要求學生扮演教材中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將教材中的內容演出來,那么學生為了能夠勝任扮演的角色,必然會全身心投入到任務學習中去,在自主和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便是教師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地位,這種開放式的任務教學讓學生的地位得到了肯定,也讓學生在該有的位置上體味到了作為學習主角的快樂。
三、以競爭機制激活學生思維
競爭機制最容易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可以說競爭是課堂最有效的活化劑。同樣的教學內容如果讓學生毫無斗志的參與到其中,學生積極的學習心理和創新性的思維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相反如果讓學生在充滿競爭的氛圍中展開學習,緊張而又愉悅的課堂氛圍自會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精力更加的集中。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增加競爭教學的環節,時不時讓學生緊張一下,學生的學習效率便會大大的提高。競爭機制可以很好的應用于單詞默寫、課文背誦、問題搶答過程中,大的問題采用大的競賽,小的問題采用小的競賽。在單詞默寫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賽默寫,通過默寫速度和默寫準確率兩個標準評判學生表現的分數,得分最高的會得到各種各樣的嘉獎。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競賽積分制模式,即在一定時間段內將學生的表現通過綜合記分的方式展示出來,在這一定時間內得分最高的學生勝出。通過競爭機制,緊張和愉悅的心理將常伴學生左右。
四、以體態語言活化課堂氛圍
英語這門從西方國家引進的語言本身就帶有豐富的體態特征,當然教師在教學中更要以體態語言活化英語課堂。那么什么樣的體態語言可以更好的活化英語課堂呢?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教師面帶春風,充滿朝氣的走進課堂,其積極的面部表情會讓學生感到愉悅和放松,和藹的教師更能走進學生的內心,面對這樣的教師,學生想不走進教師都難。在教學中多使用體態語言,不要忽視一個小小的微笑,它會讓學生在疲憊中感受到力量;不要忘記豎起大拇指,它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肯定;不要放棄溫柔的言語,它會讓學生大膽提出心中的疑問……可見體態語言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詮釋教學的內容,更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梁,在豐富的體態語言中,教師將正能量和積極的心態傳遞給了每一個學生,也讓課堂氛圍更加的愉悅,在愉悅的英語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會愿意主動與教師接觸,才愿意走進英語。
實踐證明,愉悅學習策略讓學生樂此不彼,也讓教師輕松以對,教師通過愉悅學習策略一步步優化英語課堂,不僅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舒適健康的學習環境,而且在最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積極上進的學習心理,從而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小青.英語學習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策略探討[J].英語廣場,2017(03).
[2]柏海琛.高中英語學習方法初探[J].英語廣場,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