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榮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文本知識為基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培養目標及評價機制進行逐一的創新,不斷改革現有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重要的教育基礎。基于此,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間和創新策略為主要研究內容,從目標、資源、方法和評價四方面進行分別論述,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創新;策略
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是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我國新課程改革形式下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事業建設與發展的客觀需要,因此,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相關內容的研究與探討則顯得至關重要。
一、當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不足
1.教師在課堂上忽略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學生的溝通甚少,即便是有,也僅限于知識點的交流。問答方面,老師為學生提供的回答空間更多是封閉式的,學生回答“是”或者“不是”,學生沒有足夠的發揮空間,想象力的發揮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對于問題的答案,老師更希望學生能回答出和預期答案相似的答案,對學生創意性的回答或者獨到的見解持以否定、忽略的態度,這會嚴重打擊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導致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無形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個性的形成會受到壓制。
2.教學活動中,課堂語文閱讀的實踐教學不夠充分
課堂上,老師組織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時,容易出現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老師只負責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具體的討論過程、討論方式不進行指導和講解;第二、老師在課堂上并未充分重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導致課堂討論僅僅流于形式,無法達到預期的討論氛圍和目的,教學效果更無從談起;第三、教師的閱讀教學與學生的語言實踐沒有正確銜接,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的熱情并不高漲,導致教學活動缺乏實效性,學生在語言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
3.課堂上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老師過于看重教學結果,忽略過程
只看教學結果的心態驅使老師形成急功近利的心態,“未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教學心理,會讓學生感到難以承受的壓力,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語文閱讀產生疲勞感和厭倦感,課堂上幾乎沒有任何閱讀興趣。閱讀教學不僅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其他還有口語能力、聽力以及寫作能力,這些都是小學生理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然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并未重視閱讀教學,要么讓學生自行閱讀,沒有足夠的指導;要么就是指導到位了,但是未能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且無法長期堅持,導致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有很大的欠缺。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
1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教師要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做出重要的思想指導,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形成生本教學理念,并切實有效的保證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可行性,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西師版小學語文《一只貝》這一內容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本中的生字,理解“漩渦”、“稀罕”等詞語,并明確文本中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聯系實際生活,準確明白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精神的真正含義,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充分發揮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文本借物喻人寫作方
法的遷移,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2高效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資源
教師要高效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資源,豐富并延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通過內容的多元化擴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加深學生語文素養的廣度與深度。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小學閱讀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科學配置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構建生活常態化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將生活實際與閱讀教學緊密集合,強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例如,在西師版小學語文《我家的園子》這一內容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自己家的園子都有什么,讓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實際,并以小組表達的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表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漸引導與深化,讓學生說說自己家園子的感受,或者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構筑自己理想中的園子畫面,既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我家園子的生機盎然,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創新小學閱讀教學的方法
教師要創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創新化發展提供重要的教學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整體情況出發,將新課程改革的全體精神落實于實際的教學工作之中,關注全體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能力提升,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主人,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啟發式、合作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西師版《狼群》這一內容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動物世界中狼群內容為切入點,通過視頻導入的方式引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根據視頻中所呈現的內容以小組討論、對話交談的方式總結狼群的特點,隨后閱讀文本,讓學生就狼群的集體生活習性展開研究,將研究成果以直觀展示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
4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機制
教師要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機制,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評價依據,進一步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結構。一般情況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價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課堂教學評價和閱讀綜合能力評價。例如,在西師版閱讀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以試卷考試和輔助考察現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系統性評價,堅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則,保證各項內容的客觀準確,同時,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細節變化入手,課堂評價要做到即時評價,如摸頭、眼神肯定等,提高學生的閱讀熱忱,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閱讀綜合能力評價中,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人文素養、情感觀念等方面的評價,對學生的情感價值進行綜合考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小學作為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育的初始階段,在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科學化和人性化并存的教學策略,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優化閱讀教學結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春蓮.“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5(36):120-121.
[2]郝潔.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1):219.
[3]李暉.鏈接生活,點擊教學——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6(04):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