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被更加突顯出來,成為教學活動的最基本出發點。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角”,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初中政治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在分析總結多年來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研究了初中政治課課堂的教學改革策略,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學生;改革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權威,一味地為學生灌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且師生之間很少溝通,課堂氣氛枯燥乏味,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不高。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廣大教師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自身角色,初中政治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目標。
一、轉變教學觀念,切實貫徹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推行多年來的背景下,很多教師都已經在思想上接受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然而卻沒有真正的貫徹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去,這主要是由于很多教師還存在著傳統的慣性思維,還是想要讓學生跟隨自己的思路來學習,使得學生變為了學習的“機器”,只能被動的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更難以發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就難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要想推進初中課堂教學的真正有效改革,首先教師自身就要把新教學理念真正貫徹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要尊重和關愛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課堂的主導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則只需要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這樣才能切實實現教學改革的效果[1]。
二、增進師生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氣氛
要想真正的實現課堂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構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初中政治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多關愛和關心學生,走到學生之中,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來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
1、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要想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需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之中,更要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然而在當前的政治課教學中,一些教師卻在講臺上“唱主角”,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只需要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不能出現不同的意見,整個課堂都顯得非常嚴肅和沉悶。初中政治教師可以把活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機會,放手讓他們活躍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2]。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辯論會的方式教學,以“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為辯題,按照學生自身的想法分為兩個組,正方認為依法治國比較重要,應該樹立法律的權威,而反方則認為更加應該以德治國,逐漸提高公民的各方面道德,這樣學生為了樹立自身觀點的正確性,就會積極的廣泛搜集材料,最終可能會提出一些非常新穎的觀點,會聯想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緊密聯系,在激烈的交流和辯論中,不但達到了知識教學的目標,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角”,提高了教學效率。
2、進行小組合作教學。“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初中政治教師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還應該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進行優勢互補,在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最終實現學習水平的共同提高[3]。比如在教學可持續發展戰略這個知識內容時,可以先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搜索等手段,搜集相關資料,去了解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及水污染狀況,然后再根據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科學分組,引導他們去實地調查當地的水污染狀況,并為自己的小組樹立研究主題,如“家鄉河流的歷史變遷”、“水源狀況調查”等,做出科學完善的調查研究報告,在課堂中為全體學生展示自己小組的成果,共同的進一步討論研究,從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三、提取有效信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責任其實不是教,而是引導,要依據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調動他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在當前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總覺得學生的能力不足,對于一些重難點知識講述的過多,總怕學生聽不懂,而且還很少讓學生發表見解,在這樣的灌輸式教學中,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越來越差,對教師產生更大的依賴心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更應該教學學生學習方法,更多地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知識。
1、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閱讀教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項目,學生只有真正的把課本知識看懂看透,才會切實的理解和掌握知識,要把教師枯燥講述的理論,轉變為自身的良好閱讀體驗。比如在學習“珍愛生命”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探究為何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具有哪些獨特性等,在心中建立起這節知識的基本框架,找到其中的內在關系,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之后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會學習起來更加具有針對性。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去引導和啟發學生,逐漸讓他們去探尋到知識,徹底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發現和提出自身對某個知識點的問題,在自主思考解決不了的時候,敢于主動向老師提問,這樣才能靈活應對考試中的那些材料和問題[4]。學生在學習時要多提問、會提問,可以針對課本材料、報紙時事等素材進行提問,例如在學習“做情緒的主人”時,提出“怎么去調控情緒?為何自己就不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呢?”等問題,這樣在問題的引導下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師也要針對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要更新教學觀念,秉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當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必然就會產生濃厚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隨之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 閆立新.初中政治課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J].學周刊b版,2014(20):99.
[2] 劉劍標.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創建[J].學周刊b版,2014(5):139.
[3] 馮秀娟.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以學生為主體[J].儷人:教師,2015(2):140-141.
[4] 曹學良.論初中政治課堂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J].軟件:電子版,2014(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