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欣
摘 要:本文主要從天使外表、魔鬼靈魂、天使外表與魔鬼靈魂的完美結合三方面探討了《蝴蝶夢》中呂蓓卡的形象,以期為廣大高中生深入理解呂蓓卡這一人物形象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蝴蝶夢》;呂蓓卡;形象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1
《呂蓓卡》是英國作家達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之后由希區柯克搬上銀幕,將片名命名為《蝴蝶夢》。其中,呂蓓卡作為女主人公,其復雜的人格和多變的形象成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人們探討和關注的焦點。
一、天使外表
單純站在呂蓓卡外表角度來講,她的確長得很漂亮,可以用尤物來形容她。加之她正值青春年華,頭發烏黑亮麗、肌膚光澤白皙、體態萬般嫵媚且輕盈、身材修長,整個人看上去充滿青春活力,是一個被上天賜予天使外表、魔鬼身材的女人。書中描述:“凡是見到呂蓓卡的男人,都會直勾勾瞅著”。[1]她除了具有外貌上的優勢之外,她不僅僅是一只所謂的空“花瓶”,還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她天資較高,年紀輕輕就可以掌管家中一切大小事務。無論是外面的社交應酬還是家中的內部事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在當時,她打理的曼陀麗莊園是全英著名的仙境。在社交應酬方面,她懂得察言觀色,能夠揣測他人的大致意思,一言一行都體現出她的智慧與能力,能夠哄得眾人開心、取得眾人歡心。因此,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呂蓓卡的一切優點,自信、美麗、勇敢、大方、高貴、賢淑、富有魅力等。而大眾對她的印象也停留在她的外表和智慧方面。她同時具有人妻室的三個條件:一是良好的教養,二是具有頭腦和見識,三是美麗。她的美好形象遠近聞名,甚至在她死后,談起呂蓓卡,大部分是贊美之詞,堪稱是一個完美的女人。
二、魔鬼靈魂
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女人,在身體里卻住著一個邪惡的靈魂,骨子里流淌著魔鬼血液,這與她美好的外表形象形成強烈的反差。就她的私生活而言,可以用放湯不羈來形容。于她而言,男性只是用以滿足她征服欲和虛榮心的工具,并不是真正愛他們。她癡迷或者熱衷于引誘男性,并以玩弄他們作為人生樂趣之一。由此可見,這是一種病態的心理現象,同時也是她自戀的表現。管家丹弗斯太太曾說,呂蓓卡除了她自己,誰也不愛。雖然她有著天使的外表、魔鬼的身材,但是同樣也擁有魔鬼的靈魂。她曾把馬折磨得遍體鱗傷,之后將鮮花撕碎。其目的是得到一種病態精神上的滿足。除此之外,呂蓓卡心理較為陰暗。在精神方面,無盡折磨自己的丈夫。在她身患絕癥的時候,通過各種方式誘使她丈夫犯罪,最終成為殺人犯。這是一種瘋狂的方式,也是一種毀滅的方式。對于她的丈夫而言,她是一個精神病人,同時擁有著魔鬼般的神經質,喜歡毀滅他人、折磨他人。她的丈夫形容呂蓓卡是一個心腸歹毒,內心沒有半點憐憫和柔情的人。且對任何事情、任何是非觀念,都持無所謂態度。因此希望在她死后,活該下地獄。
三、天使與魔鬼完美結合
對于大眾而言,天使與魔鬼永遠是獨立的,它們之間不可能有交融和結合的可能。因此,在西方,男權將女性直觀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使;一類是魔鬼。在傳統的男性作家眼中和文本中,女性形象要么是天使一類,要么是魔鬼一類。為何會出現這種簡單的劃分?夏洛蒂的《雪莉》中進行了深刻剖析:在男人眼中,女人是一件奇怪的東西。他們認為女人一半是玩偶,一半是天使。他們對于壞女人的定義,卻出乎一致。認為壞女人幾乎總是惡魔。[2]另外,在他們眼中,溫順的女人是天使、叛逆的女人是惡魔。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下,尤其是在男權主義社會,天使是男性的審美觀體現,同時也是理想伴侶的選擇。而惡魔女人,則是男性厭惡心理的表現。對于大部分女人而言,肯定不愿意被貼上“惡魔”的標簽,因此會自然而然地成為男性眼中的溫順女人。但是呂蓓卡是第三種人,她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審美觀。雖然外表美麗,是天使的象征,但是也僅僅停留在她的外表方面。她不愿意順從男性,她自私、自戀,同時也有精明頭腦。從這一特征可以看出,呂蓓卡擁有男性厭惡的個性,也就是作為的魔鬼的特質。其實,她的這種矛盾雙重體和極度破壞性可以看做是一種反抗形式和行為。從一開始她就不愛自己的丈夫,與自己丈夫結婚之后就明確提出要求,即雙方表面是夫妻關系,但不能干涉對方的私生活。盡管她明白,這種行為會導致自己的丈夫不滿,甚至怨恨。但是同時也懂得,丈夫會礙于面子和尊嚴無條件接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她的聰明智慧。同時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對男權的一種挑戰。因此,她是天使與魔鬼的完美結合體。
結束語:
天使與魔鬼可以是兩個不同的化身,同時也可以將其看做是同一個化身。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呂蓓卡的形象如此逼真,不僅在于她美麗的外表,還有她的魔鬼靈魂。天使也好,魔鬼也罷,呂蓓卡始終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女人。正是因為她的不同,才顯得她的特立獨行,才會被人們所探討與關注。
參考文獻:
[1]游訓花.解讀哥特式英語小說《蝴蝶夢》中呂蓓卡的人物形象[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2,03:103-104.
[2]蘆亞波.“失位”與“回歸”——《蝴蝶夢》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J].學理論,2015,03:11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