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洋
摘要:“互聯網+”作為當前與未來一個很長時間內各行業發展的基礎,對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創新機制提供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巨大的助力。本文分析了“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創新的必然性,并就其舉措提供了若干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創新機制
“互聯網+”是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上第一次明確提出的國家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是針對制造業、服務業等各行業企業具體營銷形式和手段的優化,也是對包括教育、管理等層面提供的創新思路和舉措。尤其是在各級各類高校中,面對應用互聯網軟硬件最為積極、活躍的大學生群體,高校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也需要從“互聯網+”視域下制定出創新機制以適應時代與行業的發展變化。
一、“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創新的必然性
作為接受新鮮事物最為迅速、對社會和時代變化最為敏感的人群,高校大學生對包括網絡與信息技術在內的前沿科技接受度最高、應用最積極,且其對新技術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拓展也最自發和主動。比如在實時信息交換方面,網絡和信息技術出現后不久,高校學生間就已經開始了早期相對頻繁的線上互動和信息傳遞。無論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在包括學習、生活各方面在內的信息發布與接收措施上,線上方式越來越成為首選。而隨著網絡普及與應用的深入,基于線上平臺的管理方式多樣性和師生、生生間交流溝通的平等性愈發受到各方面的歡迎。甚至可以說,由于有了大學生日常對網絡和信息的高度認同和全面應用,才有了隨后在“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創新的必然[1]。
二、“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創新舉措
1、觀念上的創新。2017年6月底在天津召開的“世界智能大會”上,馬云的一番講話給了場內外、業內外人士以極大的震感,其中一段的大意為“未來的網絡與信息社會里,機器將會取代越來越多人的工作是一種必然??在這種歷史發展的大勢所趨中,人不能改變機器發展的大方向,能改變的只有人自己??不能改變自己的人只能被歷史、時代、機器所淘汰”。
而這段講話針對的絕不只是工業制造領域內的智能機器發展,而是可以拓展到全社會各行業的觀念創新和變革趨勢。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創新首先必須是觀念上的創新,是對“互聯網+”真心實意的接受甚至擁抱。管理者需要在“互聯網+”視域下開創一條更加人性化的管理道路,充分了解和尊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與需要,借助“互聯網+”提升學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動參與性,從而讓高校學生管理更為優質、高效[2- 3]。
2、手段上的創新。有了觀念上的創新,具體的模式、手段也就有了相應的優化內容。比如平臺化。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應當成為一種集實時信息傳遞、學生管理體系、遠程辦公、大學網站、網絡工具于一體的融合式平臺系統,既要整合各節點、端口的信息資源,又需具備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的能力。此平臺不僅需要實現學生基本信息的數據化、全面化、詳細化,還要不斷提升其智能可操作性。此平臺不僅讓便于學生隨時隨地查詢信息所需,也要為校管理者的決策提供豐富的參考消息,甚至可以輔助產生決策建議等。尤其是當學生在思想動態、行為模式等方面出現波動或預設外情況時,該平臺還應及時提醒或預警,使管理方在最短時間內作出反應、制定對策。
組織架構的扁平化是又一類手段上的創新。這是與企業管理類似的一種創新機制。也就是改變傳統金字塔型多層級、相對繁冗的管理結構,使基層管理信息得以盡快反饋、傳達到管理高層。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和理念,高校中學生日常管理工作能夠最大程度壓縮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信息或決策的上傳、下達提速、降耗。而對中間環節的縮減除了可以節省寶貴的時間外,也能有效規避中間環節對信息反饋的扭曲甚至誤解,讓管理者實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動態變化,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提升其實效性。若條件具備時,還應考慮讓學生更多參與到管理工作的各個細節中,比如組織一定比例的大學生成員加入到校園APP管理員隊伍中,或給予學生利用局域網組織、召開講座、會議、討論、活動等。這不僅有助于管理機制向著最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方向創新發展,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組織的能力,對校方、學生乃至未來的行業都有不小的助益[4- 5]。
三、結語
在信息社會中,“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新時期社會發展的支柱型組成之一,能夠在“互聯網+”視域下借力使力的行業或行為可以如同搭上了順風車一般幫助自身的發展提速、增效,反之,則有可能類似于螳臂擋車一般被時代發展的車輪無情地碾壓。對高校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來說,基于“互聯網+”開展創新不僅是在前沿技術和載體基礎之上實現體制機制的全面優化,也是管理思想與模式的與時俱進。這樣的機制創新不僅能夠讓充滿活力、對新鮮事物足夠敏感的大學生更加認同與接受,也可讓其日常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尤其是在當前教育改革的關鍵時刻,“互聯網+”誠然給傳統相對陳舊的高校管理模式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卻也給新時期的管理改革提供了相當的機遇。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甚至給高校大學生管理指出了未來發展方向,給管理工作度過改革轉折點、實現機制創新提供了基礎和鋪墊。
參考文獻
[1] 張萌.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J].現代交際,2016,16:172-173.
[2] 張英楠.高校大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方式探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02:217.
[3] 劉英娟.地方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機制的創新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5(17):55-57.
[4] 張麗.創新驅動體系視域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探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0):10-12.
[5] 高健,宋欣.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共生服務機制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5(24):4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