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勝
摘要: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來,“立德樹人”在藝術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藝術教育借以體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藝術教育要想實現健康發展,首先要做到“立德樹人”,研究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現實意義,本文首先指出了“立德樹人”的概念,論述了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研究了藝術教育中“立德樹人”的價值,希望對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 藝術教育;立德樹人;價值
國家的教育事業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我國自建國以來就對教育事業給予了極大的重視與關注。“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人才?”是人們在過去乃至將來一直思考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當中,提出了我國教育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將培養德智體美勞人才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要求教育工作者利用當前擁有全部教育資源,不但要傳授給被教育者一定的知識與能力,而且也要教會學生做人,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中職藝術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身擁有生動、形象的特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主要目標,在“立德樹人”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教育部出臺文件提出“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具有關鍵性作用”,不但指出了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具有關鍵性作用,而且也表明了我國中職藝術教育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展望了“立德樹人”的發展。
一、“立德樹人”的發展
“立德樹人”由來已久,我國自古就提出了“立德”與“樹人”,“立德”最早與“立功”“立言”合在一起,人們習慣稱之為“三有朽”,將“立德”放在了第一位,表明我國古代就非常重視人的道德教育。“樹人”概念最早出現于《管子》的“百年之計,莫如樹人。”表明我國自古以來就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立德”與“樹人”二者中都體現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自此也可以發現二者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當前人們習慣將二者合并在一起稱為“立德樹人”,自過去長時期歷史實踐可以發現,人的“德”不可以自己形成,要經過一定的“立”。“人”只有在“樹”的基礎上才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立德”教育就是為了“樹人”,要想“樹人”也首先要做到“立德”。當前人們眼中的“立德”與“樹人”都有著非常寬廣的范圍,“立德”指的是生活中的美德,主要內容有社會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樹人”的主要意思就是人才的培養,要為國家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立德樹人”的應用,要求教育工作人員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力量,不但要重視將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而且也要教會學生做人,也就是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才能得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立德樹人”與藝術教育的統一
藝術教育可以分為二個層次,自小的范圍來講,藝術就要指的是藝術專業教育,以培養藝術專業人才為教育目標;自大的范圍來講,開展藝術教育就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提高人的綜合素質與審美能力。包括美術、音樂、戲曲、舞蹈、視覺、聽覺、國內、國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提高受教育者的鑒賞與賞析能力,從而促進德育教育的全面發展,利用藝術教育的外在力量推動“立德樹人”的發展。本文主要指的是中職藝術學校的藝術教育。
在過去較長時期內,我國傳統教育忽視了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教育與價值觀教育,而利用開展藝術教育可以對此形成有效補充,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嚴格要求自己,推動了“德育”的發展,達到了“立德樹人”的實現。
三、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表現
1、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水平。藝術取自于生活當中,還需回歸到生活,同時又表現出高于生活的特點,藝術家利用獨特的表現手法、利用藝術形象的創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雖然藝術包括各種各樣的種類,不同的人感知藝術的方式也不同,但都離不開人的感受,藝術都將自己要表達的思想形象化,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這也是藝術教育的關鍵部分,利用藝術欣賞可以感染學生的情感,如在音樂鑒賞課《雨打芭蕉》中,學生利用欣賞作品中高亢明亮的音色、快慢相間的音符變化、輕快明亮的旋律可以感受到芭蕉林中那種充滿活力的氣氛與革命者奮發向上的斗爭情懷,教育學生熱愛當前生活與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因此,藝術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與傳統的講解教育有著明顯不同,藝術教育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地提升了情感,利用生動活潑的藝術形式將“德”融入學生的思想當中。
2、凈化了學生的心靈。生活中到處充滿著美,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善于利用,“立德樹人”自然可以順利推進,因此中職藝術教育教師要善于發現美、宣傳美,利用藝術教育中的“美育”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職學校利用藝術教育保證學生能夠發現美,在審美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審美體驗,形成較好的審美能力,從而使學生可以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存價值。藝術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學生在藝術教育中可以感受作者融入其中的情感以及對人生的感悟,達到凈化心靈的效果。只有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形成了健全人格,才能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3、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水平。藝術教育不但要求學生學會感知,而且還要求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藝術教育中真正體驗藝術作品的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如學習一種樂器與一種舞蹈,當前中職學校都已開設了音樂、書法、舞蹈、攝像、美術等藝術選修課,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與性格特點選擇自己適合的藝術課,進而在體驗藝術作品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中職學生在學習藝術課程中,不但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能力,敢于在藝術學習中動手動腦,而且還需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只有放松自己才能發展自己的思維,同時可以幫助自己學好專業課。endprint
4、完善了學生的人格。最近幾年,我國接連出現了青年學生的不良事件,“藥家鑫交通肇事殺人”“復旦投毒案”等,這些事件需要引起我們的深思,表明當前青年當中普遍存在著孤獨、抑郁、狂暴、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教育者要對此給予極力重視,尤其是中職藝術學校的教育者,人在生命發展過程中,始終處于一個淘汰舊結構創造新結構的過程當中,青少年在此的表現尤為突出,主要有簡單脆弱的特點,一旦暫時遭受挫折則會感到生命對自己的不公平,以至對現實社會產生強烈的仇視,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迷茫,有著較多自我否定的認識。中職藝術學校利用藝術教育可以在藝術活動中融入上述諸多問題,使學生可以正確面對生活中各種挫折,形成健全人格。
四、藝術教育“立德樹人”的實現
中職學校利用藝術教育可以影響學生多個方面,在推進“立德樹人”過程中,主要包括二種做法:學校藝術課與個體藝術實踐,二種做法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學生。如在藝術學校教育培養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后,學生就會主動搜集社會中的各種民族音樂資源,增加自己的親身感受。相反,學生在家庭中受到藝術感染后,也會對學校的藝術課程感興趣,二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完美詮釋了“立德樹人”的意義。
利用中職藝術學校的藝術教育可以促進“立德樹人”的實現,所以中職學校在設置藝術課程過程中要充分研究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興趣愛好,選擇最為適合的課程種類,設置合理的課時。中職藝術教育不但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藝術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而且還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合理的道德教育,必然會優于單純地說教教育與灌輸教育。如《蒙娜麗莎》的鑒賞課中,不但要詳細講解這幅畫的創作特點,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這幅畫,而且也要深入講解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畫中包含的人文主義精神,使學生理解人文主義精神中的人性自由與人性解放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將思想道德教育推到一個新的高潮。
再有,社會也需為學生提供各種藝術體驗機會,這種做法與學校藝術課程教育相比,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感受,保證學生主動投入到活動當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如中職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愛國主義舞蹈,不但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而且也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形成了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總之,中職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核心性作用,以“立德樹人”為核心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了健全人格,培養了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健康思想,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榮,郭夢潔,楊文靜.藝術教育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影響的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1).
[2] 崔營營.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1).
[3] 王紅燕.淺析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生命教育中的作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