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
摘 要: 本文從教學環境、思想文化、教師和學生四個方面探尋課堂沉默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重新煥發英語課堂的活力。
關鍵詞: 高職英語 課堂沉默 原因 對策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教學方法比過去多樣化,課堂氣氛比過去活躍。以前的課堂是教師加粉筆,口若懸河地貫穿整堂課。現在是教師運用多媒體,采用任務型、啟發式教學,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學習。然而,沉默現象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然非常普遍。教師在臺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學生在臺下渾渾噩噩,似懂非懂,偶爾有幾個“積極分子”互動回應。一到提問環節,學生就埋頭、蹙眉或假裝看書,內心忐忑不安,生怕自己被叫到。被點名的起來回答也是惜字如金,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在被點名的情況下仍然不情愿回答,甚至反感抵觸,挑戰教師權威。這時,課堂時間往往像凝固了似的難熬。這種冷場既影響了教學效果,又容易引發師生間的心理拉鋸戰。因此,如何打破沉默、激活課堂成了一個永恒的研究話題。
一、高職英語課堂沉默的原因
1.教學環境因素。
班級規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課堂表現。目前高職校常見的班級規模在50人左右,如果遇到師資和教室缺乏,采取大班教學的話,則達到100人左右。這樣教師就很難兼顧到所有學生,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機會,更容易使那些遠離或位于教師視線死角或刻意避開教師視線的學生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2.思想文化因素。
傳統文化中的尊師重道,“要聽老師的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思想深深影響了學生。學生表面上是尊重教師,骨子里是害怕教師,造成一種特有的心理溝通障礙。他們潛意識里服從權威,不輕易質疑權威,不會發現并提出問題,不善于也不習慣于表達,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說出來。因為如果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活躍積極的話,很有可能招致非議,比如“愛顯擺”、“太狂妄”、“拍老師馬屁”等,所以隨大流,保持沉默是最安全的。
3.教師自身因素。
首先,緊張的師生關系會導致課堂沉默。“師不親,道不信”,師生關系疏遠、存在抵觸情緒,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懷疑都會使課堂氣氛緊張壓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不茍言笑、太過嚴肅,會導致學生心理壓抑和拘謹。學生害怕與教師交流,自然默不作聲。
其次,教學設計不合理會導致課堂沉默。例如教學內容枯燥乏味,重難點不分明,或者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手段和形式單一,缺乏變化;教學節奏過快或過慢,都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表現出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態,課堂沉默就會大量出現。
再次,提問策略不當也會導致課堂沉默。教師的提問太難,或過于籠統,會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教師的提問太簡單,學生就沒有興趣回答。不管學生有沒有興趣、有沒有理解掌握、有沒有能力回答,就向學生提問,此時往往會導致課堂沉默。有時教師提問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學生還沒有準備好,教師就要求他們給出答案。有時學生的回答不完全、不準確,如果教師不耐心引導鼓勵而只是批評的話,就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還有少數教師不注意教學公平,只關注“優等生”,因為他們回答問題快準狠,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互動。久而久之,舉手的越來越少,沉默的越來越多。
4.學生自身因素。
(1)基礎薄弱,缺乏興趣。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詞匯量有限,有些學生只會記不會讀,聽力和口語能力不足,上課像聽天書,對英語不感興趣。有些甚至自暴自棄,把教師當空氣,在課堂上做些與英語教學完全無關的事情。
(2)信心不足,死要面子。某些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怕出錯、怕教師責怪、怕同學笑話,所以選擇沉默保全自己的面子,最后不敢說慢慢變成了不會說。
(3)性格內向,不愿表達。性格內向的學生通常不喜歡表現自己,也不善于表達自己。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很可能因為害羞而什么也說不出來,窘迫得滿臉通紅。因此他們會刻意躲避教師的視線,低頭沉默,不愿開口。
二、高職英語課堂沉默的對策
1.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創建有序、寬松、有趣的課堂。
既然班級規模無法改變,不妨將班級拆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共同工作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意識,鼓勵學生參與真實有效的英語學習環境,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借助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高職英語課堂的氣氛。例如,給學生設置一個餐館的場景,要求他們自由分組完成對話任務。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協商分配角色,比如一個人負責制作英文菜單,一個人負責準備道具,一個人負責寫劇本,其余幾個人可以分別扮演餐館老板、服務生和顧客等。最后要求每個小組上臺展示,由其他同學和老師做評委打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個體差異得到一定程度的照顧;減少學生使用陌生語言的焦慮感和恐懼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2.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最高需求是“尊重的需要”,而這種尊重是互相的。不要給學生留下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印象,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聊聊天,情到濃時甚至可以互相拍拍肩,來個high five。關心愛護學生,承認他們之間的差異,帶著賞識的目光用平等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記住你的眼神騙不了學生!你對他們的愛會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一旦成為朋友,你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就會縮短。你給了他們“安全感”和“自由感”,他們會回報你一個生氣勃勃的課堂。
3.優化提問策略,建立一個公平、啟發、互動的課堂。
(1)科學設計提問方案。為了保證提問的有效進行,備課時就要設計好課堂提問,包括提問的目的、對象、內容、所用的語言、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擬定解決方案。有些問題需要學生提前準備,那么課后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明確、清晰,要讓學生帶著任務自學或搜集資料,這樣下節課回答問題才會有的放矢。
(2)嚴格遵守提問原則。一是問題要難易適中,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僅要有啟發性、趣味性,而且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可以多提一些開放性問題,沒有對錯,讓學生隨意發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擴散性思維和表現欲望,從而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熱烈。二是要多層次設計問題,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由淺入深,以便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3)合理控制問答時間。教師在提問之后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特別是多給沉默學生回答的機會,多給他們一點時間思考,不要催促他們,不要插話打斷他們,也不要急于找其他同學回答,以免引起他們更深的焦慮。給所有學生一個耐心的等待,哪怕是一個錯誤的答案。
(4)恰當評估學生的回答。認真對待學生的每次回答和提問,無論對錯,都應該給學生以微笑和鼓勵。充分肯定學生思考中的正確之處,當發現有不當或不足時,及時糾正或補充。除了常用的一些贊許性評價外,也可以加入一些手勢,如蹺起大拇指或做出驚喜的表情表示對學生的贊賞。當學生一時回答不出或回答錯誤時,教師要給一些提示,幫助他找到正確的答案。在提示無果的情況下,應給予鼓勵性評價,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將問題轉移給其他學生。另外,對于每個學生的進步,教師都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并教會學生肯定、珍視、欣賞同伴的貢獻。
總之,學習語言必須要開口說,“沉默的課堂”對英語學習有百害而無一利。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為目的,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與學生展開互動、共同努力,構建起和諧的課堂氛圍,使英語學習步入良性循環,最終才能有效減少課堂沉默現象。
參考文獻:
[1]徐薇.高職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分析與思考[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8(9).
[2]張在釗,孫維.互動教學中減低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對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4).
[3]曾慶玉.打破沉默激活課堂——大學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探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