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青
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作為中學語文教師需要深入探索作文教學中的規律,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減輕學生對于寫作的畏懼心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簡單談一下中學作文教學中的兩點規律。
關鍵詞:中學;作文教學;教學規律
對于中學生來說,提到作文,很多學生會感到十分頭疼。往往是看到一個作文題目后,要么苦于沒有思路,不知道如何寫起,要么是有了大概思路,卻不知道如何更好的組織語言。然而,作文在中學語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如何減輕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以來都是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共同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將簡單談一下中學作文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兩點教學規律。
一、廣泛閱讀,加強積累
中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去親身體驗生活中的所有種種情形。于是閱讀也就成了學生豐富生活內容的重要途徑。閱讀不僅可以積累生活,還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閱讀本身也同樣遵守著由量變到質變的規律。杜甫曾說“讀書破外卷,下筆如有神。”,也就是說書讀得多了,心中的知識儲備也自然隨之增多,再提筆寫文章的時候也就不會再覺得無話可說,而是“如有神”助,輕松完成。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作文正如無米之炊,索然無味歸于空談。因此,大量廣泛閱讀、加強知識積累對于提高作文寫作能力來說十分重要。
而如何閱讀才能達到最好的閱讀效果,則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首先,教師需定期為學生制定閱讀清單,派發閱讀任務,讓學生有選擇、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閱讀積累。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自主吸取書中精華。比如,當遇到妙詞佳句或經典段落描述,要在筆記本上分類做好摘抄和簡單評論。對于好的文章或素材,應反復誦讀,認真體會,必要時可選擇背誦。最后,教師還需引導并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閱讀感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要明白閱讀的目的并不僅止于語言知識的獲取和文化素材的積累,它在讓我們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可以引起我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為我們進行精神滋養。
二、適當模仿,仿中求創
寫作如書法一樣,仿寫也是一種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訓練方法。這里說的仿寫不是依葫蘆畫瓢,也不是依照例文生搬硬套,而是學習其他作者怎樣發現生活,積累材料,提煉主題,運用文字。對于中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掌握水平不是很高,正需要從前人的文章里吸取一些表達方法。先模仿后創新也是教育學生學習寫作的一項教學規律。遵循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在語言運用方法有所參照,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規矩和法制。模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模仿的提升。模仿是由知識的吸收積累轉化為自身能力的必經之路,讓學生學會如何模仿,并能夠運用創新的寫作模式進行寫作,也是寫作教學的最終目的。
1.模仿訓練的幾項內容
(1)仿思路。模仿例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閱讀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文章情境,分析作者的思維變化。當寫作模仿練習時,教師則應要求學生跳出例文,放開視野進行構思模仿。
(2)仿內容。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經歷都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所儲存的素材也是不同的。對于內容的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的抄襲,而是模仿作者發現素材的標準與方法。學生要學習的正是這種善于發現素材的能力,訓練自身的選材能力。
(3)仿結構。每篇文章都是依照一定的規則由不同的要素按不同的結構組合而成。模仿別人的文章組合結構,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組合素材的能力。
(4)仿語言。模仿別人的遣詞造句和表情達意,也是模仿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仿技法。好的文章通常都是運用各種寫作技法,使其情節跌宕引人入勝。學生在模仿訓練時也應注意學習這些寫作技巧與方法,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技能。
2.指導學生“仿中創新”
學生進行寫作模仿練習的最終目的還是創新。作為教師應以自由開放的態度來看待學生寫作中的種種創新,對其更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引導。寫作講求的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實細膩的表達出來。因此,學生在寫作時要將自己對社會、對自然、對人生的真實感受用語言文字充分表達出來。這種真情實感的充分抒發正是寫作創新,教師應給予積極鼓勵。
(1)更新教學模式。首先,文題不拘一格。教師只給出寫作范圍,讓學生自命題作文。或者教師選擇與學生思想生活接近的文題,讓學生可以充分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寫。其次,淡化文體。由于學生各有不同,有的善于表達,有的善于構思、有的聯想等等,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時,也需因材施教,對文體不做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所長,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來寫。此外,教師對于寫生作文要謹慎評改。對于學生作文中的推理錯誤或者文法錯誤,教師要給學生明確指出,讓其及時修改。但對于其它內容,或許學生的思維見解和自己的主觀想法有些出入,教師可以略加評論提出建議,但不必過多苛責,以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對于學生作文的評改,意在于啟發指導,不在于限制。
(2)打破思維定式。由于受認知和技能所限,學生在寫作時難免會受思維定式的影響,按照既定的寫作思路寫下去,結果寫出的作文多缺乏新意。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敢于突破思維定式,將辯證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思維方式運用于寫作中。這樣寫出的作文,風格獨特,結構流暢,不落俗套,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總之,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是創作的來源。沒有積累就如“無米之炊”,任何豐富情感也難以很好的表達。而模仿則是寫作練習的一個重要開端,離開了它,創新便成了無源之水。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提倡學生先從模仿做起,從模仿中學習寫作技巧,并能夠熟練運用。有這些準備工作之后,教師再指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將自身的真情實感融于作文中,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韋冬余,陸星.中學作文教學低效的主觀原因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4.12.
[2臧世英.淺談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