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春
摘要:數學是小學素質教育的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思維能力等具有很大促進作用。現在的數學教學現狀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數學教學方法傳統,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低下,阻礙了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優化數學教學的前提是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重視數學教學,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采取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方法,樹立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目標,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和能力,以此取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教學優化;策略;開展措施
一、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新課改推廣以來,許多教師漸漸意識到情感因素在我們課堂教學中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情景,為教學提供新的模式。小孩子一般好奇心比較重,可以利用這一特質,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他們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就拿數學課堂中的如何轉化有限小數這個課題來說,在一開始上課時,就可以讓學生談談對最簡分數和有限小數的認識以及如何轉化的問題。這樣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就會學得快,記得牢。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師生之間交流頻繁,效果也很好。
二、提供機會,豐富學生參與形式
(1)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設置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提高他們對問題理解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學生可以更好的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活學活用。教師在實踐中起著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融入實踐,在實踐中思考數學、探究數學,這也是學生摸索的目標。在動手過程中,寓教于樂,既能完成教學內容,也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活躍思維、啟發智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安排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踐。比如可以在圓形的面積如何計算這個教學課堂中,教學生將圓形分成16等份,然后再自己自主的拼圖,在他們拼出的各種圖形后,教師可以提問,檢查他們對之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各式各樣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再引導出本次課堂教學的重點,圓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一步一步推導出的公式,學生會印象更深刻,也更容易理解。
(2)組織學生參與小組討論。比如在講圓周長時,可以讓學生先預習課本,并讓他們提前準備圓和相關的工具。在課堂教學開始以后,將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組,最好是較少的人一組,如四人一組。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安排和合作,在小組討論后得出一個結論關于圓的周長如何測量,然后再向老師匯報。學生在老師的安排下,都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經過討論和動手探究后,每組學生都能得出自己的方案,然后按照小組討論的方案動手去試,最終歸納出一個合適的方法。學生們在小組中推選出代表,向老師匯報方案和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自己探究知識,且能提高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3)將自主學習擴展到課外學習中去。僅從課堂中學習知識是不夠的,畢竟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能夠教授的知識和能力都很有限,學生參與的方面和程度都不夠廣泛,不能夠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故而,教師應該學著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擴展到課外學習中去,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找出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外組織學生自我交流和討論,并進行調查研究。這樣課外所學到的東西并不少于課堂教學中所傳授的知識,還能輔助課堂學習。如可以組織學生了解自己家的水電開支等,然后在課堂中提問,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運用。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固定的學習小組,組織他們對學校內的一些情況進行調查和匯總信息,從而培養他們實踐能力。
三、注重方法,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加大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的培養,還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培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和課堂活動的能力。培養適合的學習方法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這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在課堂中提出來,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為他們查漏補缺,引導他們提升學習能力。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增加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融入到整個教學中去,更好的學習知識,提升能力,可以讓這個教學知識融會貫通,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打開思路。綜上所述,教師要多多開動大腦,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參與實踐活動,自主學習,自主交流,進而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在各方面能力的學習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性的價值觀、世界觀,進而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快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林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27.
[2] 劉曉霞.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