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海豐
摘要: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環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其教學質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每位老師都希望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追求一種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向課堂要效率,但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理想型課堂,高效率課堂,如何把40分鐘的上的讓學生感覺意猶未盡,這是個很難的問題。面對這種現狀,如何采取有效方式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成為了廣大教師研究的重點,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恒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恒的主題。
關鍵詞:新課標;課堂教學;有效分析
一、認識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格式化備課。現在的很多老師存在拿來主義,把別人的教案直接拿來上,放棄了有思考、有特點的個性化備課,導致課堂預設與實際教學情景相差甚遠,難以達到有效生成。
《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預設的有效性,別的學生那兒是可行的,而到自己的學生是否還是這樣的效果?教師不能“一廂情愿”,必須以生為本,在研透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同時,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能基礎,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要準確把握教材內容與教學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隱性內容與要求,又要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再次從教師自身的教藝特長和課的基本類型出發進行,使課堂教學更具特色和個性化。
2、格式化的教學模式。授課方式過于單一,現今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仍是教師講授,以致于課堂氣氛凝滯,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我們上到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課堂內容就是告訴學生怎么比的方法,然后做練習,這就是典型的“填鴨式”,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在上課時把學生分成兩組,設計了三個誰先抽到最大的數誰贏的比賽。一是:兩個袋子里分別裝了2組從0—9的數字,抽到分別放在個位、十位、百位、千位,二是:抽到的數放在千位、百位、十位、個位,三是抽到的數字隨便放。通過競賽游戲讓學生認識到比較時高位的重要性,而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感興趣。教育家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3、師生互動的把握性。最近其他老師反應說:“課上學生都不怎么聽課,我講我的,他玩他的,不能跟老師學。”新的教師觀認為教師不再是課本知識的解釋者、課程忠實的執行者。教師要注意課堂生成的資源,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鼓勵學生對教材質疑和超越,提倡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的教學資源中學習,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上要不斷的問一些學生夠得到又不要過于簡單的問題,過簡單學生喪失興趣,太難的學生思考不出也會喪失興趣,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僅要在每節課堂上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不懂的問題。把這一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走走過場而已。為了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訓練,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學生的身份去示范提問題。比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稱,這些內容很簡單,學生已經知道。出示圖形后直接問他們都有尖尖的點,老師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你們想知道叫什么嗎?“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一個問題:“角的大小為什么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于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范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1、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導入。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對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進行精心設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挖掘課文深度和積極思考,愉快地學習。例如:教學一年級“第幾”這一內容時,可以講述這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餅,一天他到一家燒餅店吃燒餅,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一個還不飽,直到吃到第四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嘆口氣說:“唉?早知道吃第4個能飽,先吃第四個該多好啊?”。故事到此問“大家說那個人說的對不對呢﹖”學生異口同聲的答:“不對?”“為什么不對呢﹖”有些學生能一下子想到答案,但有的學生卻不大明白為什么,老師便能趁熱打鐵組織引導,逐步導入新課。“認真學好這節課的知識你就知道為什么?”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
2、課堂內容設計多樣化。《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育要以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以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和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為基本點。如何把握好課堂教學已成為新課改的核心問題,在教學中注意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傳承“接受式”的精化,領悟“發現式”的真諦。例如:在上一節五年級數學實踐課“加法的奇偶性的規律”,先出示一組數讓學生歸納出什么是偶數、奇數,在出示一組加法,讓學生歸類并說明理由:23+15、 17+24……在讓學生自己舉數字,總結出奇數加奇數等于偶數、偶數加偶數等于偶數、奇數加偶數等于奇數。再問:10389+2004=、11387+131= 整節課放手給學生去總結歸納發現,不要低估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能力。而且對知識的更加牢靠。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應該是從認識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到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參考文獻
[1] 喬月江. 淺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 學周刊, 2011(20):75-75.
[2] 施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初探[J]. 小學數學教育, 2011(z1):77-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