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
【摘 要】本文基于那坡壯族服飾的黑美和民族文化特色,結合那坡壯族民族文化傳承、那坡壯族服飾產業發展和美術教學自身的特色發展需求,通過充分借鑒、挖掘和發揮那坡壯族服飾的獨特優勢,提出在線條控制和色彩運用等方面逐步優化高中工筆人物畫的教學,切實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那坡壯族 民族服飾 工筆人物畫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162-02
那坡壯族文化是典型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歌舞藝術、服飾文化等具有典型的那坡壯族特色。其中,那坡壯族民族服飾帶有濃厚的民族藝術美感,可以將其納入高中美術科目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并了解那坡壯族民族服飾的特點,引導學生帶著賞識的眼光來領略其獨特魅力,領悟其中的文化藝術美感。這樣不僅可以使一個地方的美術教學獨具特色,豐富美術課堂教學,也能有效地推動那坡壯族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
一、那坡壯族民族服飾的藝術特點
那坡壯族民族服飾是壯族典型的特色服飾,稱之為壯族民族文化靈魂、“活化石”,已經列入民族文化遺產。那坡壯族以黑色為美,以黑作為穿著和族群的標記,從頭衣、體衣再到足衣、配飾等都主選黑色作為主色調,整個族群從年長到年幼都統一穿著黑色服飾。
那坡壯族服飾主要采用平面剪裁工藝,一件衣服一般由整塊布剪裁而成,服飾整體上處于平衡、對稱特點。服飾局部會配有織繡圖案,生動、形象、細密精致,服飾可以配設形式各樣的銀飾,多數針織屬于手工制作,有著典型的工藝美。
那坡壯族黑色服飾具有濃厚的地域民族特色,是一種特色型藝術品,其民族服飾藝術應該在一個民族、一個地域內得到傳承和發揚。
二、高中美術引入那坡壯族民族服飾藝術的意義
(一)民族文化傳承的需要。那坡壯族黑衣服飾目前依然是當地最具特色、最有傳統意義的藝術形式,其服飾文化已成為當地地方遺產的一部分。然而,那坡壯族所處地域相對閉塞,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的機會少,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等也相對落后,使得民族文化難以得到傳播。作為一個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那坡壯族民族服飾亟待通過某種方式和手段來讓自身的服飾文化得到傳播與傳承。現代教育體制應該為民族服飾傳承打開大門,主動迎接和擁抱地域性的特色藝術文化,將其納入學生美術學習、藝術教育教學體系,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帶動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二)地方產業發展的要求。地方資源、民族文化是一個地域、一個民族特有的資源,要想支持和帶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就要加大力度傳承與發揚地方民族文化,讓地域文化有自身特色、讓民族藝術得到傳承。當一個地方的文化成為一種資源、成為一個產業時,就能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的發展也能進一步帶動地方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那坡由于地理位置閉塞、交通不便,地方經濟發展處于相對落后階段,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將壯族民族服飾文化納入教育教學體系,讓其逐漸成為一種文化資源、文化產業,才能真正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學科特色教學的需要。美術學科作為一門藝術學科,本身應該建立在藝術基礎上,藝術教育需要特定的藝術資源與藝術品,那坡壯族民族服飾屬于特色型的地方藝術資源,將其納入美術藝術教育教學中,使其成為美術學科中的一種特色,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通過美術課來領略自身所處成長環境的文化,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建立民族文化自豪感,而且也能有效地豐富美術教學內容,使更多的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地方藝術資源的重要價值,也使得地方的美術教育獨具特色。
三、融入那坡壯族民族服飾元素的高中工筆人物畫教學策略
(一)任務驅動,優化線條繪畫教學。具體步驟如下:
1.設定繪畫的任務與目標。教師應該結合那坡壯族服飾的特點來為學生設定繪畫任務目標。那坡壯族服飾整體畫面上線條明晰、樣式簡單明了,然而,畫面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控好線條的稀疏與稠密變化,對此設計工筆人物線條控制的繪畫任務。
畫面線條疏密控制目標包括以下若干層次:第一,人物頭部毛發線條同臉形線條的對比。第二,人物中關鍵內部、外部形狀同人物腹部線條之間的比較。第三,人物膝蓋附近線條的掌控,而且應該參照人物特點、服飾特點等來找到線條的密集、稀疏等的變化。
學生應從這些任務與目標出發,逐步展開繪畫實踐,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工筆人物畫學習與訓練。
2.任務實踐中的科學指導。要想讓學生畫出的工筆人物畫更加的逼真、形象,教師就要加強任務實踐中的科學指導,結合那坡壯族布衣材料與質地等來進行線條繪畫,因為那坡壯族服飾主要采用土布材料,土布不同于一般的布料,質地更厚、更粗,對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想方設法借助線條來展現布料的質地,這是美術教學的難點,也是一個挑戰性項目,具體應該從線條的用筆用墨方面為突破,讓學生掌握筆墨的運用。例如,如果減少筆中水分,多一些畫料則能夠讓線條看起來濃重、厚重,從而突出土布的粗糙質地。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線條繪畫中的進展情況,來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
(二)對比競爭,開發藝術潛能。繪畫少不了色彩的運用,對于工筆人物畫來說,色彩也主要起到裝飾、裝點的作用。對于那坡壯族民族服飾工筆人物畫來說,如何正確運用色彩也應該成為繪畫教學的關鍵內容,色彩的運用體現出學生的藝術天分、繪畫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同學之間對比競賽、互動競爭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巧妙運用色彩,從中開發學生藝術潛能。
1.設定目標,分組競爭。那坡壯族服飾色彩相對單一,以黑色、青色為主,正是因為色彩的這種單一性、單調性,才使得實際的工筆人物畫色彩運用具有難度和挑戰性,因為需要學生能夠用單一的黑色或青色來勾勒出各色效果。教師為學生設定競爭目標:色彩的運用一方面可以展現出土布服飾的質地,另一方面又要展現出其藝術美感。這樣學生就能圍繞這一目標開始構思如何著色。endprint
2.小組合作,自圓其說。為了推動對比競爭,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小組成員合作分析如何巧妙運用色彩,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展現本小組的繪畫藝術特色,而且能夠自圓其說,并同其他小組分享。經過小組合作,最終教師發現每小組學生都匠心獨運、別出心裁地展示出自己獨特的色彩運用價值。
小組 1:色彩的配合運用。小組成員解釋:那坡壯族民族服飾的色彩應該運用到人物畫的勾畫上,可以嘗試著將青色與傳統的工筆畫色彩之間配合使用,以此來突出民族色彩的特征。
例如,那坡壯族服飾主要采用粗制土布,通常以黑色、藍色為主,對于女子服飾來說則不僅有黑色或藍色的上衣、短裙,還有黑褲、黑鞋等,要想實現這些色彩之間良好搭配,最關鍵是要先選定一種畫面色彩基調,再依照這個基調來逐步涂色、著色。例如,如果選擇藍色作為主色調,那么畫面中的其他顏色的涂抹則要服務于這一色彩,其他局部色調則可以選擇青色、華清、黑色等,這些色調要協調搭配、科學利用,要能夠突出藍色的主色調特點,維持畫面整體的和諧。
小組 2:著色注重層次性、多樣性,而且要反復加工,最后看上去色彩不單調,但是要注意色彩基調一致。
小組成員解釋著色藝術性:那坡壯族服飾主要以黑色為主,如果單純地利用黑色,則顯得畫面過于單一、單調,對此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在黑色主色調基礎上來添加一些裝飾性的顏色,例如:青色、胭脂色等,但是要注意的是所選色調不能過于艷麗,要確保同黑色有著相同的色彩基調、有著相似的冷暖傾向,同時,色塊處理也必須保持特定節奏感、美感,要打造出白色、藍色等相間分布的模式,也可以嘗試將其他色彩裝飾其中,作為點綴色,但是要保持其次要的服務地位,要依然保持主色調。
小組 3:畫面色彩間協調,但彰顯主色調。
小組成員認為:作畫涂色中必須重視畫面的統一、畫面色彩的協調,其中要形成一種主色調,例如冷色系列、青色系列等,因為任何一種畫面一旦失去了主色調,則會顯得混亂不堪、無法凸顯特色,也不能展現出一幅畫作的藝術美感與美術功底。而且不同色彩的搭配運用中也要注意色彩間對比的把握,要防止兩種色彩間的反差過大。
3.小組互賞互評,培養藝術鑒賞力。實際的工筆畫教學中,教師也要積極開發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想象力,鼓勵并提倡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搭配顏色、掌握好不同色調的運用,應該為學生留出充分的想象空間。
對此可以采用小組互評互賞的方法,當學生做好畫以后,可以通過小組討論、鑒賞等方式來評價彼此的畫作,以此來達到藝術能力培養的目標,通過討論與集中鑒賞有利于培養學生獨到的藝術評價能力,也能豐富學生的美術藝術學習資源。
那坡壯族民族服飾為高中美術教學提供了素材和資源,其運用于美術學科教學中能夠有效帶動民族藝術的發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美術藝術學科教學,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更加富有趣味和活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鑒賞能力、美術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利波.論中國工筆人物畫的色墨關系[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何毛堂,李書田,李全偉.黑衣壯的人類學考察[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15:23
[3]朱常紅.神圣而樸素的美——黑衣壯審美文化與審美制度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56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