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范圍內,公共藝術教育構成了美育的核心與關鍵。近些年以來,新課改正在迅速推進,針對美育教育也給予了更多重視。因此可見,公共藝術教育最根本的目標就在于傳承優良的藝術,確保學員擁有更高層次的藝術素養。為此,當代高校有必要探求公共藝術教育的真實狀況,因地制宜給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當代高校 公共藝術教育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07-02
公共藝術教育不僅具備人文教育的價值,同時也有助于傳播文化,優化了公共服務的高校功能。在公共藝術教育的支持下,公共藝術以及高校教育就能實現全方位的融合,在此基礎上陶冶同學們的情操,塑造了優良的審美觀念。因此,公共藝術教育應當受到更多師生的關注,確保課堂教育的實效性。
一、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價值
對于高校現階段的教育體系來講,公共藝術占據了其中很關鍵的地位。開展公共藝術的學科教育,宗旨在于提升學員具備的人文素養,同時也有助于傳承優良的傳統藝術。這是由于,公共藝術融入高校教育有助于塑造高層次的藝術修養,針對審美情趣也進行了全面的陶冶[1]。由此可見,公共藝術教育最根本的價值應當落實于構建精神家園,對于同學們的人生境界進行全面的提升。
除此以外,公共藝術教育還應當具備傳播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從現狀來看,公共藝術通常都會涉及到美術以及音樂等多學科的高校教育,在這其中又包含了特色化與地域性的書法和戲曲。近些年以來,信息化正在迅速融入現階段的高校教育,與之相應的公共藝術課堂也獲得了全方位的轉型。借助多媒體的途徑來傳播優良文化,體現了多樣化的傳播媒介[2]。例如:針對特色化的地方剪紙以及地方戲曲等,教師都能夠借助多媒體來為同學們演示。因此可以得知,公共藝術教育體現了顯著的公共特征,對于長期以來的特色文化進行了傳承。
二、探求完善策略
(一)健全學科體系
從本質來講,公共藝術學科本身具備公共性的鮮明特征,因此有必要在現階段的學科體系中納入公共藝術,將其視作藝術學科體系中的重要選修課。實質上,公共藝術學科雖然構成了選修課,但卻并不意味著師生可以忽視其根本價值所在。作為高校來講,應當致力于創造條件,確保同學們都能認識到公共藝術對于自身的價值,在此前提下重構現階段的學科體系。例如:針對音樂鑒賞以及藝術導論等關鍵性的選修課,師生對此就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各學期涉及到的課程體系中都要納入公共藝術。
(二)重新設置藝術課程
公共藝術類的高校課程應當體現為更廣的覆蓋面,通過重設藝術課程的方式來拓寬同學們的藝術視野,強化了公共藝術學科有關的組織管理。對于現階段的高校來講,公共藝術教育本身應當構成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然而較長時期以來,很多高校對此并沒有予以足夠的關注,因此也很難運用現有資源來實現全方位的課程優化。為了從源頭入手來改進現狀,高校應當致力于突顯公共藝術學科的重要價值,針對整個的課程體系都要予以重新構建。具體的措施為:院校的教務處、團委與學生處應當相互配合,在密切協作的前提下致力于健全公共藝術相關的學科體系,為其提供最根本的組織保障,確保各方的積極性都能得以調動。
(三)對于課程內容予以全面優化
公共藝術是否能夠吸引學員,關鍵應當落實于課堂內容。從現狀來看,公共藝術學科包含了藝術鑒賞、藝術批評、藝術實踐以及藝術史論等核心性的課堂內容。針對不同的院校來講,應當密切結合自身的真實狀況,針對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性內容都要予以優化安排。具體的措施為:高校應當致力于整合自身具備的各項資源,不斷優化現階段的學科內容,在這之中融入趣味性更強的課堂內容。遵照因材施教的基本思路來優化公共藝術的學科教學,在此前提下設計了靈活性更強的課程體系,以此來激發同學們對此的探究熱情。
三、結束語
經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當代高校不能缺少公共藝術教育作為根基,這是由于公共藝術教育本身具備顯著的藝術性以及公共性特征。截至目前,與公共藝術有關的高校學科體系正在逐步獲得健全,然而整體上仍然欠缺完善性。因此為了改進現狀,高校及其有關部門還需不斷的摸索,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和途徑來健全公共藝術教育,確保為學員提供更優質的藝術教育。
參考文獻:
[1]邵萍.當代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策略探微[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3):85-87.
[2]徐琳哲.當代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融通之道——浙江兩級師范學堂藝術教育的啟示[J]. 藝術教育,2012,(10):36-37+33.
作者簡介:
董婷婷(1982.12-),女,漢族,吉林四平人,碩士,主要工作性質:團委文體宣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