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瑜

摘要: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是技工院校英語教學的有益嘗試,能有效提高教學實效,培養學生能力。本文簡要闡述了思維導圖的定義和常見圖式,結合實際分析其應用于技工院校英語教學的可行性,輔以教學實例對其實際應用進行說明,并對實踐進行反思,提出實際應用時應注意事項。
關鍵詞:思維導圖 技工院校 英語可行性 實踐反思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合作的深入,各類企業對具備一定英語能力的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作為培養技能人才主陣地的技工院校為適應這一需求,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英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將繁雜枯燥的教學內容變活,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掌握重難點,從而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英國著名學者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將放射性思維利用點、線、面、彩具體化的方法,是可視化、非線性的思維工具。它順應了人類大腦的自然思維模式,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使用圖文并重的方式將復雜的關系理順,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或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讓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以直觀形象的方法呈現各種繁雜的內容。
思維導圖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八種。
一是圓圈圖(Circle Maps),主要用于把一個主題展開來,聯想或描述細節,強調的是一個概念的具體展開。
二是氣泡圖(Bubble Maps),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性質和特征,強調對一個概念的特征描述。
三是雙重氣泡圖(Double Bubble Maps),用于對兩個事物做比較和對照,找出它們的差別和共同點。
四是樹狀圖(Tree Maps),用于分組或分類,可以按主題、一級類別、二級類別等等層層整理歸納知識。
五是流程圖(Flow Maps),用于從先后順序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的發展、內在邏輯。
六是多重流程圖(Multi Flow Maps),也稱因果關系圖,主要用于分析一個事件產生的原因,和它導致的結果。
七是括號圖(Brace Maps),用于分析局部和整體的關系。
八是橋狀圖(Bridge Maps),主要用來進行類比和類推。
以上8種為思維導圖的基本形式,在實際應用時,不必拘泥于某種特定圖式,可以靈活、綜合應用。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技工院校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技工院校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更無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自覺性。加之現如今英語教材大多采用模塊化形式編寫,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獨立模塊,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合運用。
以筆者學校選用的英語教材《新模式英語》為例,此書每一單元都圍繞獨立主題設計學習內容,單元間的融合練習極少。這使得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如何讓學生清晰把握每一單元的重難點,較好地掌握重點知識;二是如何將單元間的知識整合構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有效分類,利于理解和運用。
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技工院校英語教學,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原因如下。
1.思維導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維導圖利用色彩、圖形、關鍵詞和多維度等圖文并茂的形式直觀呈現學習內容,具有鮮活性和趣味性。相較于單純的文字知識,思維導圖所用的圖形、色彩等更具視覺沖擊力,更容易刺激學生的大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思維導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通過對關鍵詞和邏輯關系的把握將錯綜復雜的知識簡單化和系統化,不僅能有效降低學習難度,還便于學生理清知識脈絡、整合新舊知識。同時,由此形成的若干知識鏈可搭建結構清晰的知識體系,不但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聯想記憶,還方便學生提取所需信息,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3.思維導圖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將文字信息圖像化,對復雜的知識進行框架梳理、要點提煉、關聯對比相同與異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由易到難、由簡至繁,在逐步掌握思維導圖繪制方法的同時鍛煉了理解、分析、概括和整理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技工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單獨或組合使用不同的思維導圖,將其應用于新授課、復習課等各種課堂類型。下面筆者以筆者學校所用英語教材《新模式英語1》Unit 6 Lesson l的教學為例,介紹其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1.把握整體
本課的教學內容涵蓋詞匯、語法、閱讀和實際應用四大模塊,各模塊相對獨立,共同作用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將各模塊內容用括號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課的框架,其中每個分支都是本課的能力模塊,分支內容一般是該模塊的重難點(如圖1所示)。通過這張圖,學生能直觀了解本課結構,明確各模塊重點,對其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2.細化要點
將單元知識條理化的同時,還應對各分支模塊進行細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要點。根據知識點的特性,可以單獨采用一種思維導圖,也可多種圖示結合使用。
(1)單獨使用一種思維圖,簡單明了——以詞匯教學為例。在授課時,教師可以采用氣泡圖,先選定中心詞,引導學生聯想與其相關的詞匯,進而再細化,將相關的一系列詞匯在一張圖中匯總。在進行《新模式英語1》Unit 6 Lesson 1的詞匯教學時,教師首先給出中心詞face,然后引發學生聯想或想象,在將課本中的新單詞納入圖中的同時還能將以往學過的舊單詞一并串聯在內,達到新舊知識聯系記憶的目的(如圖2所示)。
(2)組合使用多種思維圖,系統全面——以語法教學為例。要想正確輸出,掌握語法知識是必需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長篇文字整理歸納,指導學生共同繪制思維導圖。《新模式英語1》Unit6 Lesson 1的語法是一般現在時,對此首先可用氣泡法對用法、基本句式和常用副語直觀列明,又因其中涉及以前學習過的“第三人稱單數”,所以在圖中用樹狀圖(Tree Map)將其變化規則呈現(如圖3所示)。如此一來,把新知與已學知識巧妙整合在一張圖中,利于學生知識鏈的形成。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還可對該圖進行擴容,逐步形成知識網絡,達到知識系統化的目的。
四、實踐反思
實踐證明,思維導圖應用于技工院校英語教學,能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效結合,有助于學生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系統,全面掌握要點,是英語教學的有益嘗試。但在具體實踐中,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角色的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在課堂應用思維導圖,教師所發揮的作用更多的是點撥引導學生去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由此培養學生的大局觀,邏輯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2.評價標準的創新——由統一的標準發展為標準范圍內的個性發揮
相同的內容,不同的人可能繪制出不同的思維導圖,這并沒有對錯之分。教師應從思維導圖的系統性、條理性、美觀性等方面引導學生對自己及他人繪制的圖式進行綜合評價。
3.英語學習的延展——由單純課堂學習向兩端延展至課前、課后
課前可讓學生先熟悉教學內容,初步確定圖式,這樣能解決繪圖前期耗時多、影響課堂正常教學任務完成的問題;課后可讓學生就自己所繪思維導圖與教師、同學的進行對比,分析完善,此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提高制作思維導圖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復習鞏固。
(作者單位: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 廣東省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