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薔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同時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足,眾多的專家學者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對策解決都做了一定量的研究,但是卻忽略了困境的可接受性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客觀評價,事實上,有些困境是不可避免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某種程度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也處于轉型時期,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思想領域的變革和更新,社會接納程度和人們的包容度的改變,整個社會風氣與人們精神風貌的改觀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中重要的一部分,思想也難免會受一定的影響,為防止和糾正與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倡導方向有過多的偏差,同時也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雖然十分重要,但是卻也是十分難做的一項工作。因此也就出現了我們眾多學者和專家所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問題”,并且都試圖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所涉及的各方面主體為研究對象,設法走出困境,但大多也在找尋出路的同時,忽略了困境本身。本文旨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作出粗淺的分析,以期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在大學生中出現了明顯的對于“兩課”的心理抵制
高校的思想品德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渠道,是塑造大學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但是現狀卻并不樂觀,雖然我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都很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對于高校的兩課建設也給予了規劃和安排,但是高校學生普遍存在對兩課的忽視現象,認為可有可無、無足輕重。出現這種情況首先確實與兩課的教學效果本身有著一定的關聯,雖然各高校根據國家的文件精神積極進行課改,但是兩課的教學內容確實存在于社會實際相脫離的狀況,授課內容就顯得枯燥、空洞沒有說服力加之教師本身的教學手法、藝術乃至理論基礎不牢又加重了課堂教學的蒼白無力。另外,由于當前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理論與現實的反差,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兩課的理論知識內容大多停留在舊思維世界中,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的挑戰,也加劇了學生的抵觸情緒。
(二)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機
隨著社會的發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種社會思潮的相互融合,人們生活的越來越現實,越來越“物質化”,尤其是作為青年一代的大學生,知識和閱歷的增加,對于新事物接受的能力極強并且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有部分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不重視,甚至產生抵觸心理,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與思想品德課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對其將來以后的就業不會有很大的幫助,更加注重對專業課的學習。
(三)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價值沖突
這里所提到的價值沖突,指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念之間的彼此否定,矛盾相互競爭的狀態,伴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我國的經濟也正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很多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使各種社會矛盾,沖突乃至危機以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顯露出來,人們在思想觀念、價值判斷等方面的差異在越來越密切的相互交往中日益凸顯,諸如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的沖突、具有一定新奇性和吸引力的西方價值觀與傳統的學校教育中的“高、大、空”的東方價值觀的沖突、過分的對于自我價值的重視導致的個人本位同社會本位的宣傳和教育相矛盾相沖突、重視及時享樂的當前利益與心懷遠大理想而奮斗的長遠目標的沖突等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欠佳的辯證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存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諸多困境,鑒于此學者們更加關注的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問題。首先一點,在高校的思想政治途徑主要是“兩課”的開展,作為一門非專業知識的學科,學生們不能給予足夠的關注,大多是一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心態,對于老師灌輸的理論知識,認為不能給自己帶來現實性的幫助和利益,所以大多數的學生對此都沒有進行良好的接受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大眾精神文明相對呈現日益滑坡的現象,社會治安混亂、貪污腐敗等等思想覺悟不高的事情呈現與日增多的情況。誠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這個事實的確存在,但是該不該將所有的“不和諧、覺悟不高、道德滑坡”都歸因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欠佳則值得商榷。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984年,中國高等教育專業與學科體系中開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到現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2)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1996-2005);(3)思想政治教育(2006-),可以說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從無到有迅速壯大,那么其被黨中央的重視程度,對于社會發展的適應程度,專家學者對其的努力程度便不言而喻了。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途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迅速發展,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原則和基本概念更加清晰明確。
三、正確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困境的不可避免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灌輸理論的方法來實現它的功能,盡管諸多的專家和學者從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做了許多的探索和研究,包括進行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學體制的改革,在教育模式、方法、職能、隊伍上轉變視角,改變工作思路,重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體系,考慮大學生自身特點進行適度的人文關懷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以及學生主體性的真實和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渴求,彰顯教育價值取向的本體性,理論聯系實際,將社會工作的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以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和方法上的缺陷、強化高校思政老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水平,講究授課的藝術和方法,教育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內容。但是盡管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對策,但是作為一項思想工作,它自身所具有的特點不容許也不可能發生質的變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開展,但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它的基本理論與學科的實踐基礎不夠一直,導致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不夠適應,與企事業單位的運行機制也不能良好的適應。另一方面,由于我們現行的高校的理論教材大量都是出版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此思想教育對于毛澤東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應用較為充分,但是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其他最新成果運用的則不夠成分,某種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和文化碰撞時期的當代大學生,思想很開闊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如認同馬克思主義認同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認同一切優良的革命傳統和美德,但是在現實面前卻又常常困惑。另外,理想和信仰的缺失和退化在當代大學生中也是一種普遍現象,代之而起的是與生存和就業緊密相連的務實態度,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管怎樣生存是來得比較直接和現實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不具有那種顯見的實用性。
(二)如何正確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總體看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雖然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任何理論和工作的進步和發展都需要不斷地探索和革新,不停地在與實踐的相適應中進行調整和改進,以期做到該有的實效。所以大眾在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和成效的時候,首先要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即思想政治教育能量的認定,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達成精神文明符合預期要求的唯一手段,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它的教育作用和成效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另外,大眾評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預期目標要合適,不能期望過高,一味的用“應然”的理論高度來權衡“實然”的實踐水平,畢竟理論和現實是有差距的,因為現實具有不可預測的多變性和復雜性。
綜觀前人的觀點和研究成果,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認識都很深刻,許多對策的提出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也大有裨益,但是,整體上來講高校的思想政治困境和成效,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就算是想盡千般辦法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以期走出困境,也無法脫離其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畢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桂杉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