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蕊
【摘要】漢語拼音學習是漢語語言學習的基礎。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至關重要。教學內容略顯單調、抽象、枯燥,本文就如何點燃學生拼音學習的“熱情”,談談筆者在教學中的幾點有效的嘗試。
【關鍵詞】激發 拼音學習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51-02
一、問題的提出
漢語拼音的學習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這部分內容單調、抽象、枯燥乏味,如果單憑老師帶學生簡單機械地一遍一遍地讀、寫、拼,有些學生肯定不感興趣,學起來感覺也格外吃力,課堂效率和學習效果也一定會大打折扣。拼音是漢語語言學習的基礎,如果拼音學不好,會給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帶來障礙。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激發孩子們的拼音學習興趣。
二、解決問題的嘗試
1.借助合理的想象,新課導入童話化
六七歲的孩子,思維開闊,想象力豐富,對于童話世界異常敏感。作為低年級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為教學服務。例如,在第一課時的導入時,我這樣創設情境:小朋友,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個拼音王國,那里的拼音國王有很多英俊的王子和漂亮的公主。你們要不要見見他們呢?我的話剛落音,同學們就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新課的活動中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展示一個多媒體的畫面,瞧!這里就是美麗的拼音王國,遇到了誰呀?(指阿姨)對,這就是阿姨的a……導入環節的成功與否,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被有效地調動,這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的實施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2.借助教材情境圖,教學內容語境化
一年級孩子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主要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形象,喚起他們的注意。像課本中色彩鮮艷的插圖,形象活潑的卡通人物,都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第二課拼音“i、u、ü”的整幅圖出現了這樣一幅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圖畫:烏龜伯伯馱著小螞蟻過河,小魚見了笑呵呵。畫面一出,孩子們就被吸引住了。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把拼音教學與教學情境圖有機結合起來,把書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學習拼音,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3.借助小故事,教學難點趣味化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只要對要學的內容感了興趣,那一定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時就很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學兒歌、背兒歌。為了讓孩子們更好、更快的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于是,我在上拼音課時,經常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孩子們從故事情節中記住要學的教學內容。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yue 頭上的兩點省略的規則,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小ie和小üe在樹林里捉迷藏,結果小üe迷路了,找不到小ie,,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了起來,這時,好心的大y聽到了,連忙走過來,把小üe拉在她的后面,要送她回家,不過,大y要求她把眼淚擦干,才能帶她回家,于是,小üe很聽話,連忙把眼淚擦干,高高興興地跟大y回家了。孩子們聽得入了迷,自然而然的就記住了yue省寫兩點的規則。
4.借助小制作,動手動腦自主化。
富有情趣的小制作也特別奏效。在制作過程中,孩子們的眼、耳、口、腦、手齊頭并進,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他們在趣味盎然中,掌握了抽象的知識。當孩子們學習了相關的漢語拼音以后,我會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制作一些各種形狀的“拼音標簽”卡片貼在教室里的每一種物品上。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拼音,又認識了好多生字,使所學知識從課內拓展到了課外。
5.借助自編兒歌,易混知識口訣化
自編小兒歌或者借助繞口令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四聲讀法教學中,我把四聲的讀法要領編成小兒歌,來幫助學生強化鞏固。“一聲高高平又平,二聲就像爬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我讓學生邊讀口訣,邊數空,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四聲發音要領。在學完每一個字母后,都編了兒歌或繞口令,來幫助孩子們對韻母和音節知識的辨別記憶。
6.教學活動多元化
開展做游戲、猜謎語、唱兒歌、演小品等多種教學活動,以便輕松自如地完成教學目標。即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時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帶領他們讀準音,記清形,正確書寫。這樣處理教學內容,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六、七歲兒童的認知規律,采用他們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啟發他們的思維,幫助掌握拼讀要領。
三、結束語
教師要注意適時啟發誘導,培養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讓他們樂于運用所學知識。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課堂上能聽一聽、看一看、做一做、猜一猜、唱一唱、畫一畫、演一演,讓課堂童趣飛揚,就一定能提高拼音教學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