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教育實踐中,語文是十分重要的學科,在考試中也占有較大的比重,但是,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效率低的問題,這一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低效率成因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實踐中,要充分踐行“升本理念”,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年級 閱讀教學 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75-02
一、小學語文閱讀主體教學法的理論探析
主體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將主體教學法進行較好的應用,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主體教學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充分的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深入研究主體學習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對于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學生缺乏閱讀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缺乏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這也是困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問題。一直以來,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灌輸式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同樣也不例外[1]。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踐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一般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方面,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并未給予足夠關注,特別是對于閱讀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由于考試一般都偏重于理論知識,所以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也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理論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方面。因此,正確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應該是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既強調理論水平的提升,又重視實踐過程中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語文閱讀知識。
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成為教育的主旋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同樣也不例外。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師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應試能力和考試技巧的提升方面,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長此以往,將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滿足新課程教學改革目標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有效調動,灌輸式的教學形式貫穿于小學語文教育的全過程。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過于注重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忽視能力的培養,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策略
老師應該積極的創新和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從而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老師應該盡量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且逐漸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改變傳統的低效率教學現狀,進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老師不能僅僅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還要不斷強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學習和討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知識逐漸內化成學習能力,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合作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2]。舉例來說,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閱讀文章,比如《四個太陽》《豐碑》《桂林山水》等等,教師可以選擇類似的文章,讓每個小組選取一個,讓后通過閱讀比賽的方式,并創新性的進行評價,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升小學語文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轉變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盧耀東.閱讀教學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學教學參考,2016(18):2-3.
[2]孫曉緋.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學生主體地位[J].華章,2014(16):303.
作者簡介:
張建輝(1972.1-),男,漢族,廣東惠州人,本科,小學語文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語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