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價值觀念、民族習慣和思維方式等的差異,跨文化交流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文化沖突、誤解,交際失誤的現象屢見不鮮。本文通過分析《時代》、《英語文摘》和《21世紀報》中的三個新聞案例,對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找出其主要原因,使人們認識到跨文化交際中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案例分析 文化差異
一、跨文化交際
交際是指人們相互交換信息、相互影響、共同建構意義與身份的過程。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的文化群體以及不同的文化成員相互交換信息、相互溝通、共同建構意義與身份的過程。交際是一種動態的,系統的過程,其中意義被創造并反映在人類與符號的互動中。在《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一書中,薩莫瓦爾和波特提出了文化的定義,其中包含文化和交際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這個主題:文化是知識、經驗、信仰、價值觀、態度、意義、層次、宗教的存在依據,是時間、角色、空間關系、宇宙的概念所在,是一群人通過個人和團體的努力在幾代人中獲得的財富。跨文化交際是文化觀念和符號系統不同的人改變交流活動之間的交際。
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曾說過:“每種文化都在自己的軌道上,以它自己的速度,朝著不同的方向行駛。”每個文化自成一體,按照自己特定的邏輯運作,各自的目標不盡相同。卡里·多德認為:“當文化的差異和變異影響到人際交往的結果時,跨文化交際就發生了。”由于各文化群體皆從各自的角度確立行為規范,一個文化的習俗、空間感、時間觀念和社會價值觀在另一個文化看來或許是難以理喻,甚至是完全荒謬的。
二、案例分析
1.美國穆斯林——刻板印象與偏見。阿里是一名在佛羅里達州出生長大的34歲穆斯林婦女。在巴黎和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爾納迪諾的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她開始注意到陌生人不友好的態度。原因是她是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巴黎襲擊事件四天后,抗議者喊道:“每一個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自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以來,美國發生了38次反伊斯蘭襲擊事件。在費城,一輛過往的皮卡車將一顆砍下的豬頭扔向了清真寺里。據說,在印度的布盧明頓,一名大學生在咖啡館襲擊了一名穆斯林女子,令其窒息死亡并取走其頭巾。聯邦調查局的報告指出,除穆斯林之外,所有類別的仇恨犯罪都有所減少。阿里不得不在冬天戴上帽子和圍巾,遮蓋住自己的頭巾,并為穆斯林婦女組織了一個自衛班(《英語文摘》2014上)。
刻板印象和偏見通常存在于跨文化交際中。阿里和其他穆斯林身上發生的事情其實是由于一種刻板印象和偏見。刻板印象是一種復雜的歸化形式,在精神上組織我們的經驗,并指導我們對特定群體的態度和行為。刻板印象這種分類形式將阻礙跨文化交際,因為其過于簡單、過度概括或夸張,沒有區別出個人特征,阻礙我們成為一個成功的交際者。此外,刻板印象傾向于強化人們經常認為是“真理”的信仰。在這則新聞中,巴黎襲擊事件發生后,抗議者喊道:“每一個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這是不公平的。同時,過深的偏見和仇恨不僅傷害其他種族,也會摧毀被歧視的種族的人與文化。
2.以美國文化為中心的用戶界面正在抹平科技文化及設計的多樣性——美國文化模式:個人主義,科技。每一個應用程序、網站,或游戲機的實體產品出口時,都會受到文化的影響。特別是技術——一個偉大的文化平衡器,如果變得越來越引人入勝,其影響力越有害。我們使用的iPad,Fluelbands和Xbox也許是中國制造,但它們是強調美國文化模式的產物。可能有時設計師和技術人員來自世界各地,但他們設計的產品大多都反映了一個現代的、富裕的、城市化的美國的本土觀點。這種注重個人和個人自由的便是美國人,這種文化模式正在通過美國的科技傳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共享平臺創建共享文化,這些共享的文化可能會創造機會,但也會侵蝕使人類變得多樣化的各種觀點和價值觀(《英語文摘》2014上)。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以美國為中心的用戶界面正在抹平科技文化及設計的多樣性。美國最重要的文化模式便是個人主義。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文化模式。比如像巴基斯坦、哥倫比亞、中國這樣的國家,是一種集體性的文化模式。美國的另一個主流文化模式便是“科技”。對于大多數美國人來說,科學和技術可以與上帝相提并論。他們非常敬畏科學,相信它是理解和改善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通過技術傳播,美國對個性關注的文化模式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3.“空氣劉海”和“半丸子頭”——文化接受。最近,韓國的一部電視劇《太陽的后裔》在中國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歡迎。這部劇不僅將其男主角宋仲基捧紅,使其成為人人都想擁有的理想男友,還掀起了一場亞洲發型狂潮。女性觀眾們沖向發廊,想要復制女主角宋慧喬在劇中的發型。宋慧喬長長的纖細的劉海在額頭飄搖,襯托出她甜美的形象。由于這種劉海太薄,無法遮蓋女孩們的額頭,有時便被稱為“see-through bangs”——“空氣劉海”。另一種席卷世界的發型是“half-bun”,也被稱為“hun”,即“半丸子頭”。這種發型曾經被許多女明星所效仿,包括高圓圓、張雨綺,甚至像安妮·海瑟薇這樣的外國明星(21世紀報)。
通過對這個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文化接受,金寫道:“跨文化接受包括其他類似卻狹義的術語,從同化和適應文化到應對和調整……以及整合”。“空氣劉海”和“半丸子頭”是一種流行文化,可以給予留有這種發型的人一種甜美的女孩形象,所以越來越受追捧。成功的跨文化交際應該基于掌握一定的關于另一種文化的知識,一旦獲得了這些知識,你就能夠做出決定,分辨出正確或不適當的行為。
三、結論
本文在跨文化視角下,通過對三則新聞案例的分析,將其中的文化差異進行了分類,進而對差異產生的原因進行剖析,總結出案例中文化差異發生的原因分別是跨文化交際中的刻板印象和種族歧視、美國個人主義的文化模式以及交際中的文化接受。跨文化交際學具有多學科性,為了達到跨文化交際的成功,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文化,了解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認同的重要性;今后我們在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加強同實踐的聯系,使語言真正能夠成為溝通世界的“橋梁”。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們會遇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所難免。文化本身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社會現象,隨著文化交流不斷擴大,跨文化交際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要成功地進行交流,語言是基礎,而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更為重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不僅需要我們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增強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和接納能力,這樣才能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帶來的跨文化交際中的失誤。如今,中國年輕人也日益重視個人價值的體現,希望能夠在實現自我中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美國企業注重學習中國的團隊精神等,這便是一種文化的尊重和認同。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我們應相互尊重、理解和學習,發展文化多樣性,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對方,以一個寬容理解的態度對待不同,那么交際必能成功,世界也將就此和平。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2.
[2]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李炳全.文化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劉雙.文化身份與跨文化傳播[J].外語學刊,2000.
[6]李速立.從世界跨文化交流角度看文化沖突與文化導入[J].理論導刊,2008.
[7]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and Lisa 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胡雯旭,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英語筆譯專業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