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媛
摘 要:目前,許多學生生活條件優越,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創業精神,缺乏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這樣的學生如何應對未來的競爭?德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過程中,傳統的德育教學方法,已不適合現在的青少年,因而,創新德育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關鍵詞:職業院校 德育教育 創新研究
1 職業德育教育現狀
1.1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德育教學
當前,中等職業教育實施環節,并沒有足夠重視德育教學,加之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環節更多側重的是專業技能的傳輸,由此忽略了德育教學。這樣的傳統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德育教育的施教策略、施教內容。同時,在整個教育教學環節中,職業教育教師并不能精確定位自身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即使教師將相關的德育理念給予了受教者,但是雙方之間的互動也并不明顯,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位置。教師不能明確學生的個性特征,施教便缺乏針對性,因此,在相應層面上制約了創新德育施教策略措施。
1.2創新德育施教模式
而今所實施的中等職業素質教育,其中一個重要的構成元素便為德育教育,落實德育教育亦為將道德教育目標變為現實的可靠保證。但是著眼于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德育施教模式并不完備,因此創新德育施教模式面對著很多阻力,諸如,施教環節,施教者并不能夠有效地分析德育教學現狀;評估環節,傳統策略成了較強的制約元素,對學生進行評定的環節往往和實踐相割裂,側重的是德育考試。針對上述情況,都需要創新德育施教模式,給予學生更多參與其中的機會,進而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2 德育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教學在中職教育中作用甚大,目前中職德育方面的課程主要有經濟與政治常識、道德法律人生、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等,這些課程的有效開展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2.1利于學生掌握法律知識
德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普及中職學生的法律知識。在法治社會,中職學生必須要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才能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目前,中職學生在法律知識方面還比較匱乏,一些學生因為缺少法律知識而屢屢做出一些違背法律法規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通過德育教學來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讓學生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從而為其以后走向社會,做一個守法公民創造良好的條件。
2.2利于學生提升道德素養
德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中職學生正處于一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外部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下,其價值觀很容易出現問題。這客觀上要求借助于德育教學的有效開展,確保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的不斷提升,從而免于受到外部社會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2.3利于學生提升職業操守
德育教學的開展對學生的職業操守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良好職業技能的人才,職業操守是中職學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素質。職業操守本身屬于德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對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操守,從而為其以后的就業以及職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3 職業教育德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
德育改革創新問題討論已久,我們不能長時間進行半空踏虛的理論研討,而是應該抓緊時間從事腳踏實地的實踐探索。筆者在德育的教學實踐中,曾經嘗試了以下幾種有效的創新探索。
3.1德育渠道、資源的拓展
德育不可囿限在封閉的課堂內,而應該拓展時空涵蓋面,把單一封閉式學校育人渠道擴展為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多元育人渠道。社會育人渠道是走出去、請進來。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請英模、名人、校友作專題報告。例如,請本校有成就的畢業生回校,就以前的學習生活和目前的工作經歷的關系作的報告,以真實的人物和事例,讓學生信服,激發學生在校認真學習的熱情;我們還請家長寫信,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多方面教育,組織課堂家信交流,讓學生上臺讀家信,互相交流心得。這種教育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家長的好評。
3.2德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育的力度和效度主要來源于老師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說服力,其實就是教育方法的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教學模式要打破赫爾巴特三中心論(課堂、教師、課本),打破“兩個凡是”:凡是書上寫的都是對的,凡是老師說的都是對的。要變牧羊策略為師生參與雙向交流,變我打你通為思想溝通,變思想鑿洞式剛性教育為開戶心扉式柔性教育,變板臉式教育為微笑教育,變共性劃一教育為個性舒展教育。教育方法的創新原則是要有新穎性、形象性、時代性、參與性、民主性、啟發性和審美性,其最終目的是要增強德育的悅納性和實效性。
3.3德育教學手段的創新
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技術是提高德育課效果的有效手段。形象教育媒體具有鮮明生動性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與情感震撼力。比如運用電腦把一些新聞和案例直接演示出來,讓枯燥無味的上課內容顯得生動豐滿,教育效果也會更明顯一些。
3.4德育考核方法的創新
閉卷考試法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書本內容,還可能造成逆反心理。開卷考試是合情合理的考核方法,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減輕,容易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期末開卷考試應該與作業相結合,作業可以靈活一些。可以是案例分析,可以是小論文,也可以是調查報告等,可占部分的百分之五十。這樣的考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4 結語
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把心理輔導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協同發展,發揮各自的優勢,能夠產生顯著的優化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育工作與心理輔導的有機結合,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工作同步,是開創學校德育新局面的一項有力措施,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王迎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理性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
[2] 金艾。引入團體心理輔導,創新高校思想教育[J]。江蘇高教,2010
[3] 劉蘭。創新德育管理突出德育實效[J]。課程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