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艷
摘要:小學綜合實踐學習作為教育教學一部分旨在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以小組為單位來探究相應的主題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關鍵詞:綜合實踐;小組合作;教學
小學綜合實踐課堂學習中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相關的綜合知識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能夠更有效率地學習相關的知識內容,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一、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實行合作學習的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應該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和核心,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取書本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掌握終身受益的技能和本領。與此同時,教師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合作氛圍,讓同伴們一起有效地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這無疑比教師一味地用語言引導,或是在教師親自帶領示范探究,有更好的效果。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合作、相互啟迪、共同探究,化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究,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動、自發的學習。
2.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小,身體和智能都處于發展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和創造性特征十分顯著,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為小學生提供了眾多“再創造”的時間和空間。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具備很強的自主性,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具備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共同探尋問題解決的關鍵所在,突破習慣性思維,發揮自主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合作學習的開展方法
1.科學地組建活動小組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科學地組建學習小組是高效地開展實踐活動研究的基礎和前提。總的來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是分組的基本原則,即在由四至六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內,安排不同興趣、特長和能力的學生,做到人盡其用;各組之間整體實力盡量做到基本均衡,通過各自組成員的協同努力,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基本均等。另外,小組長的選擇也應該十分慎重,可以由各小組成員共同推薦,讓那些組織能力強、工作積極、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內成員的分工合作。小組長也可以實行輪流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實際表現加以適當調整。
2.激發學生合作興趣
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以“我們的午餐”為主題教學,考慮到孩子們喜歡“過家家”的小游戲,喜歡做“飯菜”,于是筆者為學生創設了“廚藝大賽”的情境:在教室里擺設了很多個小攤位,上面放置了各種食材和餐具,讓學生進行“廚藝展示”。學生仿佛走進了美食天堂,覺得十分新奇,參與的積極性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現場分工合作,有的“配菜”,有的“洗菜”,有的“炒菜”,還設計了多個好聽的菜名。整個實踐活動課堂輕松活潑,教室儼然一個童話般的廚房。
另一方面,教師應合理安排綜合實踐的合作內容。盡管合作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種有效開展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任何教學任務的最佳授課形式。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教學條件和環境為依托,選擇有合作探究價值的實踐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的實踐課程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如小科技制作,對動植物的觀察等;而有的活動系統性比較強、時間跨度大、難度高,如對家鄉水污染的調查、對家鄉習俗的調查研究等,這些就比較適合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
3.教師積極引導合作
小組中不同成員相互合作交往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績,但合作交往意識的形成無法一蹴而就,因此教師應在日常的課堂教學和班會主題等活動中對學生合作交往意識進行引導和加強,促使小組成員間、小組間默契合作,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我是種植小能手》為主題教學,我首先向學生介紹播種的主題,然后邀請校園的“種植能手”向學生普及播種知識和解析播種過程,即:(1)均勻點播菜籽;(2)輕蓋一層薄土;(3)澆濕土壤,進而讓個別學生進行現場實踐,并且進行全班評估,接著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即讓學生以同桌為小組,一人完成播種,一人完成觀察,互相學習,最后完成操作后清洗手,清理桌面和材料,即花盆等等,同時教師開展最后的綜合點評。這種“化整為零”的同桌兩人之間的相互學習,密切了小組成員關系,為更大范圍的小組合作夯實了良好基礎。
4.激勵評價促進發展
小組合作離不開及時和有效的小組交流活動。當活動某一步驟結束,成員需要匯總活動成果,進行資料加工整理,評價彼此表現時;當有新的問題,不知活動怎樣拓展時,都需及時討論。教師要求組長召集組員進行資料匯總,撰寫調查報告,及時交流總結,盡可能地確保成果交流的效果。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著重突出小組成員的優點和進步,指出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鼓勵學生揚長避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在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特別突出對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同時,教師還要組織全班評選出最佳合作小組,對每一位小組成員進行適當獎勵,激勵其他小組更好地進行合作學習,主動承擔責任,共同分享,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新局面,不斷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教師要根據各小組的實際活動情況進行評分,鼓勵先進,帶動后進,實現共進。
總之,在小學綜合實踐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既是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心智水平的有效方式,又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的有效途徑,同時讓學生在不斷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靜芳.讓互動探究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中綻放光彩[J].吉林教育:綜合,2014(7Z):48-48.
[2]李夢園.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