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紅
心理學研究表明,激勵能促進積極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引進激勵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班級成為一個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集體。那么,該如何引進激勵機制呢?
一、目標激勵
每次開學初,我都會和全班同學一起確立班級奮斗目標:爭創文明班級。幫助學生制定個人的小目標:要取得怎樣的成績,要在哪些方面爭取進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以目標來鞭策他們。
目標確定后,班主任必須把激勵原則貫穿于實現目標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使學生能夠自覺地把握自己的行為。
確立了班級共同目標就等于指明了班級前進的方向。學生生活在一個有良好班風的集體中,就會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并自覺地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二、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給學生以鼓舞,激起學生向上向善的愿望。
1.注意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其一言一行無不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使學生能從教師身上看到什么是“認真”“誠實”和“進取”。例如,我班每天中午午餐后,11點30分到12點是閱讀時間。我堅持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做筆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引領孩子,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發揮優秀學生的模范作用
爭強好勝、不甘落后是青少年的顯著特點,“比、學、趕、幫、超”等激動人心的口號在青少年群體中喊得最響亮,激勵效果也最明顯。班主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發現人才,培養榜樣;大張旗鼓,樹立榜樣。樹立榜樣的過程,也是弘揚正氣的過程。因此,要揚聲勢,造氣氛,以隆重的儀式表彰先進,號召學生向先進者看齊。在鼓勵先進的同時,激勵后進,不失為一種樹榜樣、揚正氣的好辦法。
三、評價激勵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恰當的評價激勵,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班實行的是“星級評價制度”。我把班級管理工作細分,具體到每一處。學習方面包括:課堂回答問題、家庭作業、課堂作業、書寫、課文背誦,以及學生的閱讀筆記等。而學校紀律方面則包括:課堂紀律、早讀課紀律、午餐后的紀律、兩操、路隊、標識佩戴等,此外,學生在衛生、文明禮貌、參與集體活動等方面的表現也都與星級評價掛鉤。每個學生都有星級評價表,教師在檢查后給予學生適當的星星數,學生每得到六十顆星星就可以換一張銀星卡,三張銀星卡可以換一張金星卡,三張金星卡可以換一張鉆石卡,學期末總結,星級評價的結果就是每學期評選“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的重要參考依據。
評價激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也使班級管理更趨于科學化、民主化,從而有效地提升了班級管理水平。
四、情感激勵
“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師可以通過滿足學生的某種需求,來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一旦將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產生一種集體歸屬感,并自覺地按教師指引的方向前進。
1.交流談心消隔膜
與學生交流談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法寶,要“導”出學生的心里話和積極性,關鍵要把握兩點:一是要根據學生的個性,二是要用好激發、勉勵之辭,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被注意、被尊重的心理需要,還能激發其奮發向上的斗志。
2.“雪中送炭”暖人心
班主任要對學生的性格、特長、愿望及家庭狀況等方面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尤其是對于行為習慣偏差的學生,要及時引導其走向健康向上的生活軌道;對于思想上有壓力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關懷和鼓勵,使其走出焦慮,放下負擔;對于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學生,要及時地給他們提供幫助。
在班級管理中,采取必要的激勵性措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只有多實踐、多總結、多反思,才能深入到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層面,逐步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智慧型”教師,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作者單位:江蘇儀征市陳集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