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侯修澤


摘要:以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為實證案例,構建其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利用變異系數的客觀賦權法測算各項指標層的權重與各城市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并結合耦合協調發展度模型探討各城市二者的耦合度與協調發展度。結果表明,黑龍江省域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略滯后于農業現代化,不同地級市的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與層次性,多數地級市與哈爾濱市差距懸殊,導致黑龍江省處于不均衡態勢。黑龍江省西南部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明顯高于東北部,高值區集中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城市密集區,其優勢潛力明顯強于東部煤電化基地等范圍區。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處于高級別拮抗耦合,耦合高值區分布在除哈爾濱市與大慶市“雙高”范圍區域外,還分布在鶴崗市、佳木斯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雞西市等“雙低”區域,出現“虛假”高值耦合現象。黑龍江省整體處于中度失調狀態,協調發展度的空間格局與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格局呈一定相似性,高值區同樣分布于西南松嫩平原區域,而三江平原地域的協調發展度相對較低。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耦合協調發展度;空間格局;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 F2932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6-0294-05
收稿日期:2017-01-17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編號:09CJY059);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編號:14B080);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LC2013C23)。
作者簡介:劉暢(1978—),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等研究。E-mail:liuchang1978@neaueducn。[HJ]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三化”建設,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作為“三化”與“四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測算二者的發展狀況及探討二者的協調發展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城鎮建設水平,構建中國“三化”“四化”乃至“五化”的新格局、新常態至關重要。其中農業現代化指借助于現代科學技術與先進管理的發展理念,實現由傳統農業向世界先進生產力的現代生態農業的轉變過程,新型城鎮化指依托于城鄉一體、城鄉統籌、節約集約、和諧發展、生態宜居、互促互進的城鎮化,擺脫犧牲糧食與農業、生態與環境的傳統城鎮化。學術界關于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的研究呈現多層面、多尺度、多視角,理論與實證、定性與定量相融合的態勢,農業現代化依賴城鎮化、城鎮化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必要支持、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鎮化,而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協同推進必須依靠創新來實現,但城鎮化的質量不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機會的不均等、城鄉建設用地粗放等均是新常態下城鎮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農業投入要素成本高、農業在與非農生產要素競爭中的不利地位、農業經營者不穩定是農業現代化面臨的問題[3],大力推進農業規?;洜I與現代農業企業發展、調和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間的土地矛盾、改革城鄉二元體制等是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重要對策[4];所以學者針對二者的協調發展展開大量實證研究,王春麗建立VAR模型,采用協整檢驗、脈沖響應、方差分解檢驗我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并發現二者存在明顯正向互動,但目前農業現代化相對滯后于城鎮化[5];馬德君等利用主成分分析、耦合協調度測算西部地區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發現其呈現“失調—協調—失調—協調”的演變歷程;戴志穎以武陵山地區為例,分析新形勢下城鎮化進程與貧困地區農業農村發展的協同性;馬雪松等認為,江西省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的關鍵在于實現農民市民化和農村土地規模經營[8];潘建明等認為, 湖南省應正確解決農業與城鎮用地矛盾,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明確城、鎮、鄉各級的功能定位[9];大膽探索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新模式、培育以中心城市為支撐的增長極、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釋放農村內部的消費潛力是貴州省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的重要路徑[10];河南省商丘、信陽、駐馬店、周口等4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處于低水平甚至不協調的狀態,歸因于城鎮化滯后制約二者協調水平的提高[11]。綜上,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研究相對頗多,研究尺度涉及國家、地區、省域、市域等多個層面,但筆者所在課題組注意到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研究相對較少,而針對黑龍江省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研究尚屬空白,黑龍江省作為東北亞先進的重要工業基地與糧食產量大省,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黑龍江省先后頒布《“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10年)》等重大政策戰略,而哈爾濱市也成為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在這樣的戰略環境背景下,本研究以黑龍江省的12個地級城市為實證案例,構建適用于其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客觀賦權的變異系數確權法測算各項指標層的權重、各地級市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并結合耦合協調發展度模型探討各城市二者的耦合度與協調發展度,這必將為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高效協調、統一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明晰目前哪些城市的農業現代化或新型城鎮化尚為其發展“短板”,同時也為中國其他省份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提供借鑒。
1評價體系與研究方法思路
11黑龍江省城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新常態下的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實際情況,深入理解并闡釋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理念、內容、涵義,借鑒相關研究成果中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12-14],遵循科學性、系統性、數據可獲取性、前瞻性、可比性等相關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也咨詢相關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構建黑龍江省城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評價指標體系(表1),其中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體系包含農村社會經濟、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綜合產出、農業生產投入等4個準則域,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體系涵蓋生態城鎮化、人口城鎮化、土地城鎮化、社會城鎮化、經濟城鎮化等5個準則域,每個準則域下又各選取表征其涵義的指標層,共選取如農、林、牧、漁業單位從業人員、糧食產量、農業機械總動力、工業廢水排放量、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等25項指標,各項指標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5》《黑龍江統計年鑒2015》及各城市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ndprint
12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
一般而言,指標確權的方法涵蓋主觀賦權與客觀賦權2種,主觀賦權方法一般具有非確定性、誤差性、偏頗性及不穩定性,因此本研究選取客觀賦權的方法,消除主觀賦權的各種不穩定因素,而客觀賦權法中又涵蓋如熵值賦權、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選取客觀賦權中的變異系數賦權法能直接利用各項指標包含的信息計算獲取各項指標的權重,更能反映各項指標的評價值與評價單位的差距,但由于各指標的量綱不同,不宜直接比較各指標間的差異程度,須要消除各指標的量綱化影響,本試驗選取極差標準化的方式來進行無量綱處理,設xij為第i個城市第j項指標的原始實際值,Xj表示第j類指標;Zij是極差標準化之后的第i個城市第j項指標的標準化值,當xij的指標屬性為正向時,xij指標對其上層的準則域起到正向的貢獻作用,公式為:
在對原始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后,進行變異系數賦權的計算,步驟如下:(1)求解各項原始指標的平均值 x[TX-5]j=[SX(]1m[SX)]∑[DD(]mi=1[DD)]xij;(2)求解各項指標的標準差Sj=[KF(][SX(]1m[SX)]∑[DD(]mi=1[DD)](xij-x[TX-5]j)2[KF)];(3)求解各項指標的變異系數CVj=Sj/x[TX-5]j;(4)求解各項指標的變異系數的權重 wj=CVj/∑[DD(]nj=1[DD)]CVj;(5)求解黑龍江省各城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指數Wi=∑[DD(]nj=1[DD)](wj×Zij)。
13黑龍江省城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協調性測算方法
本研究參考了物理學中的容量耦合系數模型,經過相關修正,構建適用于本試驗的黑龍江省城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度與協調發展度模型,公式為:
式中:C表示黑龍江省各地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度,C值越大,2個系統內部各指標要素的和諧發展態勢越佳,C∈[0,03)表示二者處于低水平耦合,C∈[03,05)表示二者處于拮抗耦合,C∈[05,08)表示二者處于磨合耦合,C∈[08,10)表示二者處于高水平耦合;D表示黑龍江省各地級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度,相比耦合度C更能真實反映二者的協調發展水平,D值越大,2個系統越趨于良好協調的發展態勢,D∈[0,01)表示二者極度失調,D∈[01,02)表示二者高度失調,D∈[02,03)表示二者中度失調,D∈[03,04)表示二者輕度失調,D∈[04,05)表示二者瀕臨失調,D∈[05,06)表示二者勉強協調,D∈[06,07)表示二者初級協調,D∈[07,08)表示二者中級協調,D∈[08,09)表示二者良好協調,D∈[09,10)表示二者優質協調;T表示黑龍江省各地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綜合協調指數;U1、U2分別表示各地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綜合發展水平;α、β分別表示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貢獻發展系數,本研究認為黑龍江各城市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均處在同等重要的發展地位,且相互促進、相互依賴,α=β=05。
2黑龍江省城市的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
由表2可知,目前黑龍江省域內部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0147)略滯后于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0162),且當前農業現代化超前于新型城鎮化的城市比重已達到583%,新型城鎮化超前于農業現代化的城市比重為417%,前者相對較高,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力、水平與速度均強于新型城鎮化;2013年4月,李克強總理先行部署黑龍江省開展“兩大平原”的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通過實施培育壯大農業的新型主體、提高農業經營市場的競爭力、推進農業產業的集聚發展,多數地級市開始創建農村小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開展農業投入的增長機制、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靈活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創新農技推廣模式,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不斷發展,但部分地級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速度處于相對緩慢的階段,仍存在城鄉失調、基礎設施不健全、資源過度消耗、產業轉型速度遲緩、創新能力偏弱、區域戰略定位不明晰等弊病,均制約了新型城鎮化的健康、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由表2還可知,黑龍江省域內部不同地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均存在較大差異與層次性,且哈爾濱市極化態勢顯著,多數地級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與哈爾濱市差距懸殊,導致黑龍江省整體仍處于不均衡態勢;其中哈爾濱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超越03,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市介于02~03之間,黑河、牡丹江、佳木斯、伊春、雞西等市介于01~02之間,雙鴨山、鶴崗、七臺河等市低于01,相對較低;哈爾濱市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處于黑龍江首位,大慶市(0268)次之,牡丹江、齊齊哈爾、佳木斯、綏化、雞西等市介于01~02,雙鴨山、七臺河、伊春、鶴崗、黑河等市均低于01。
目前黑龍江省西南部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明顯高于東北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哈-大-齊)城市密集區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優勢潛力明顯強于東部煤電化基地的范圍區域,農業現代化高值區集中在以哈爾濱市為核心,囊括大慶、齊齊哈爾、綏化等市,并覆蓋整個哈-大-齊工業走廊,新型城鎮化高值區的拓展范圍要明顯弱于農業現代化的高值區,主要覆蓋哈爾濱-大慶(哈-大)區域,整體而言,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低值區均分布在伊春-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等市域范圍內,覆蓋整個黑龍江省東部煤電化基地(圖1)。
3黑龍江省城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與協調發展度[BT)]
31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度
黑龍江省域范圍內12個地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耦合度均介于04~05之間,均隸屬于拮抗耦合的發展階段,為進一步區分不同城市的拮抗耦合的高低程度,本研究設置拮抗耦合的區間及表征的含義如下:(1)高級別的拮抗耦合,C∈[049,050);(2)中高級別的拮抗耦合,C∈[048,049);(3)中級別的拮抗耦合,C∈[047,048);(4)中低級別的拮抗耦合,C∈[046,047);(5)低級別的拮抗耦合,C∈[045,046);目前黑龍江省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整體處于高級別的拮抗耦合,其中哈爾濱、雞西、鶴崗、雙鴨山、大慶、伊春、佳木斯、七臺河、牡丹江等市均為高級別的拮抗耦合,城市比重高達75%,齊齊哈爾市為中高級別的拮抗耦合,綏化市為中低級別的拮抗耦合,僅黑河市處于低級別的拮抗耦合(表2)。黑龍江省域范圍內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耦合度高值區分布在除哈爾濱與大慶的“雙高”(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均相對較高)范圍區域外,還分布在黑龍江省東部的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等“雙低”(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均相對較低)范圍區域,從而出現“虛假”的高值耦合區現象(圖2)。endprint
哈爾濱-大慶的沿線區域作為全國第一產糧地區,爭當東北地區乃至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龍頭地位,主要得益于松嫩平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響應振興東北戰略的重要舉措,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大型機械投入、農業生產與經營體系創新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效果,以“兩大平原”農業綜合改革配套方案為重要指導方針,加快構建其良種化、機械化、信息化、科技化、標準化的農業全方位體系,且依托于《哈爾濱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方案》《哈爾濱市新型城鎮化規劃》《大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等政策。就經濟城鎮化方面,對于傳統產業積極推進其產業生態綠色的轉型,以優勢產業帶動城市發展;就土地城鎮化方面,在實施土地流轉的同時提升農民土地增收效益;就社會城鎮化方面,進行財稅、住房、融資等改革;就生態城鎮化方面,構筑資源、經濟、產業、環境相互協調,針對具體的轄區因地制宜地實施不同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建設與農業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融合空間得到大幅提升與拓展。
32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度
為了避免“虛假”高值耦合區現象的弊端,引入綜合調和指數T并進行協調發展度D的測算,真實反映黑龍江省域內部各地級城市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真實水平;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度D整體低于其耦合度C。目前黑龍江省整體處于中度失調的階段類型,其中哈爾濱市為瀕臨失調,齊齊哈爾市與大慶市為輕度失調,雞西、鶴崗、雙鴨山、伊春、佳木斯、牡丹江、黑河、綏化等市為中度失調,僅七臺河市為高度失調,中度失調的城市比重最高,達到667%(表2);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度空間格局與其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格局呈一定的相似性,協調發展度的高值區同樣分布于以哈爾濱市為中心、 大慶市為副中心的黑龍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區域,而以伊春-鶴崗-佳木斯-七臺河-雞西等市沿線的東部三江平原地域的協調發展度相對較低, 主要是因為松嫩平原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均較高, 國
家針對黑龍江省的首批新型城鎮化試點就選在農墾區、產糧大市(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等),在新型城鎮化試點與“兩大平原”改革相疊加的基礎上,松嫩平原夯實現代農業質量、實現農業大型機械化的運作、糧食產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農民增收帶來城鄉消費結構的升級、農業生產結構及農場城鎮化的結構布局等調整均推進了其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圖3)。
4結論與討論
首先,黑龍江省域內部目前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水平略滯后于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力、水平與速度均強于新型城鎮化水平;其次,不同地市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存在較大差異性與層次性,多數地級市與哈爾濱市差距懸殊,導致黑龍江省整體仍處于不均衡態勢;黑龍江省西南部的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明顯高于東北部,高值區集中在哈-大-齊城市密集區,其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優勢潛力明顯強于東部煤電化基地等低值范圍區;再次,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整體處于高級別的拮抗耦合階段,齊齊哈爾市為中高級別拮抗耦合、綏化市為中低級別拮抗耦合、黑河市為低級別拮抗耦合,其余城市均為高級別拮抗耦合,比重高達75%;耦合高值區分布在除哈爾濱市與大慶市的 “雙高”范圍區域外,還分布在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等“雙低”區域,從而出現“虛假”高值區耦合現象;最后,黑龍江省整體處于中度失調階段類型,其中哈爾濱市為瀕臨失調,齊齊哈爾市與大慶市為輕度失調,七臺河市為高度失調,其余城市均為中度失調,城市比重高達667%,其協調發展格局與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格局呈一定相似性,高值區同樣分布于西南部松嫩平原區域,而東部三江平原地域的協調發展度相對較低。
本研究以黑龍江省的12個地級城市為實證案例,測算其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及耦合協調發展程度,但受數據獲取的限制,并未選取黑龍江省的縣級市及縣域為研究對象,導致研究結論難免存在一定的誤差及偏頗;此外,本試驗測算出黑龍江省東部的鶴崗-佳木斯-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等“雙低”范圍區域存在“虛假”高值耦合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與研究模型相關,還是與數據測算過程相關值得進一步探究與深思;關于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目前處于高級別拮抗耦合與中度失調階段類型的驅動機制也是本研究的下一項重點內容。
參考文獻:
劉玉 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J] 城市發展研究,2007,14(6):37-40
赫修貴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研究[J] 理論探討,2013(6):96-99
[3]程黎君 新常態視閾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問題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5(26):35-37
[4]張春艷,郭巖峰 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戰略探討[J] 學術交流,2013(6):126-129
[5]王春麗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機理與實證檢驗[J] 江漢論壇,2013(11):60-64
[6]馬德君,謝辛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耦合特征:解析西部地區[J] 改革,2016(5):57-66
[7]戴志穎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研究——以武陵山地區設施農業為例[J] 人民論壇,2015(26):83-85
[8]馬雪松,鄧虹,張曉霞,等 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以江西省為例[J] 農業考古,2013(6):316-320
[9]潘建明,陳國生,楊鳳鳴,等 湖南省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路徑的思考[J] 農業經濟,2016(2):10-12
[10]張寧 貴州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狀況分析[J] 貴州農業科學,2013,41(11):242-245
[11]邱書欽 傳統農區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水平評價[J] 湖北農業科學,2015,54(10):2542-2546
[12]丁生喜,王曉鵬 柴達木盆地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協調度分析[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3):503-506
[13]趙穎文,呂火明,劉宗敏 四川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測評與分析[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3(5):83-91
[14]張勇民,梁世夫,郭超然 民族地區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14(10):87-94,11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