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慶
摘要:問題導學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知識時得到滿足,也符合現在學生學習的規律.問題導學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差別,不再是滿堂灌,而是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發掘問題、自主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本文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問題導學法
初中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和空間性的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和空間能力.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不愿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問題導學是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標準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就是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為學生設置一種情境教學空間,從而在這個空間中提出問題的總況,包括教學的目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簡化了教學模式,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提高了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的意義
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強的科目.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靈活地運用于生活實際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發現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牢記在心中,記在腦子里.如果學習的這個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那么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就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研究和解答,從而在這個過程中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理論性知識轉化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實踐者,有義務幫助學生優化數學教學環境.除了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研究和解讀外,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的模式上下工夫,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問題的導入,讓學生充分進入到情境中,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使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數學學習體驗,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獲得成功的經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促使他們在學習中快樂成長.
二、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教育的不斷發展,改革教育的發展基礎也以素質教育為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仍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實施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依然在數學課堂上存在,并且多以教師為教學主體.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考慮傳授的知識學生是否能接受,只是單純地對數學問題進行講解.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不同,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優差之分,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長期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就會使學生對初中數學教學產生厭煩的情緒,使課堂氣氛低迷,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呈現出輕松活躍的氛圍,能夠吸引學生學習數學,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
1.發揮學生的個性.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都是以設計教學目標為主,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也要學習科學與實際知識的聯系,從而使實踐與理論相互融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2.前后呼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問題更簡單,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激發學習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有利于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在課堂設置問題時,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并將其轉變為數學問題,能使學生比較清晰地了解,從而使學生自主地探索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總結經驗,以便以后遇到這類問題時妥善處理.例如,在講“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差之間的乘積”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一塊長方形草地,如果長縮短3m,寬延長4m,草地的面積是多少?這樣的問題,就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然后計算草地的面積.如果要計算改變后草地的面積,就要先知道改變后的長與寬是多少,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兩個數之和與兩個數之差的公式,然后將公式引入到實際的計算過程中.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很多教師運用在教學過程中,但是在總結公式與規律時容易忽略再次遇到問題時如何總結和運用公式.因此,在設計問題時,也要保證知識與實際能夠前后呼應,從而體現出數學的完整性.
3.設計導學的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涉及的問題是否與數學學習有關,所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夠影響初中數學教學效果,也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加強問題的高效性,從而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思考.由于上課時間有限,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不相關的一些內容忽略掉.例如,在講“圓的面積”時,教師就不需要講公式的起源與形成,避免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而是要將問題放在圓心、圓邊距的特點,怎樣計算圓的公式方面,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4.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數學問題都比較生動,但是也很抽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聲音對枯燥的知識進行學習.教師還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并對他們的問題進行實驗或是以制作多媒體動畫的形式給予解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學,不僅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積累更多方法,發展創新思維,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張驥.從初中數學教學中談創新思維的培養[J].才智,2013(16).
李文兵.初中數學教學中反思法的巧用[J].才智,2010(18).
黃廣澤.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幾點認識[J].基礎教育研究,2012(11).
王曉俊.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2).
莫淑波.淺談初中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