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亞杰
摘 要:201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決定》一提出便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本文以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文峰中學的地理教師和高三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用訪談、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現今文理分科教學模式下地理教學的不足及學生和教師對新改革方案的認可程度,總結探索了取消文理分科舉措對地理教學的可能影響,并針對這些可能影響,向學校、教師、學生分別提出了一些應對對策及建議。為中學生和中學地理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文理分科;地理教學;現狀;可能影響;應對對策
一、全國統考減少科目、取消高中分文理科對地理教學的影響
(一) 積極影響
1.符合地理學科的特性——綜合性
2.減少地理愛好者的流失
3.降低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難度
(二)消極影響
1.地理課程的地位及教學效率下降
2.偏科現象或許更加嚴重
二、應對對策建議
(一)學校方面
1.課表安排注意公平性,切實提升對地理課程的重視程度
新的改革方案實施時,學校一定要帶頭改變這種對地理課程持續已久又極端片面的看法。由于新的改革方案會要求學生學習高中的全部科目,所以課表的設計安排將是學校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排課的過程中學校一定要體現出課程之間沒有主次之分且每門課程對學生的均衡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做好真正的基礎教育。
2.加強地理教育硬件設施的建設
文理分科教學的環境下,學校對地理課程的硬件設施投入一直很少,地理被視為文科且是一門副科,不像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還需要建立實驗室、購買標本等。殊不知地理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要想真正地推行地理的素質教育、更好地施行新的改革方案,學校就要加大對地理教學硬件設施的投入。
3.為地理教師的繼續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高中地理教師的知識儲備及職業素養直接影響著新改革方案實施的質量。因此學校應當將教師的繼續學習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要為其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條件。在現今的教育環境下,學校只有擁有高素質的教師,才有可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4.增開地理特色課程
由于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教育環境等存在差異,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無法全面考慮到各地區、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更無法照顧眾多學習者的認知背景及學習特點,所以在新改革方案的指導下,學校可根據自身的現狀開設一些特色課程。例如隴西地區的高中地理課程中可就“中國藥都——隴西”這一主題進行相關的地理分析,或在人文地理部分開設“李氏文化傳承”等一些與本地區現實相關的地理校本課程。這樣既可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還可以教給學生更有意義的地理知識,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5.優化考試制度
高考文理分科造成了學科教學之間的孤軍奮戰,又由于平時考試命題較難,使得高中學生的日常學習顯得非常吃力。因此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必須優化考試制度,具體來說就是降低教學難度、降低考試難度,將對學生的考評重點從死板的考試成績轉向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學校教育真正學會學習。
(二)教師方面
1.積極成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后的第一批“學生”
目前,絕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在其高中時代接受的也是文理分科教育,他們內心深處都打下了文理分科的烙印。他們基本只專注于自己所在的學科,而對其他學科的知識莫不關心。要想在新改革方案的指導下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地理教師就要積極主動地讓自己先于學生接受文理綜合教育,為自己補給扎實的綜合知識,從“窄博”變為“廣博”。
2.及時更新地理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
地理教師是新的教育改革方案的直接執行者,對新改革方案的實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地理教師一定要從內心逐漸摒棄應試教學的理念,要真正把地理結論性知識的枯燥傳授踢出地理課堂,能夠通過更有意義的地理教學活動為我國培養出具有地理素養的公民。同時要在新的改革環境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文理綜合性教學。
3.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
在與高中地理教師的交談中,筆者體會到他們發自內心地認為如今的教學方式根本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面對新的教育改革方案,教師們普遍認為,這將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對教師自身而言這既是一個展示教師風采的機會,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首先要求教師有著較高的地理能力。而身處科學技術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教師想要營造更精彩的課堂就只能不斷地為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作為改革方案的執行者,地理教師一定要重視自我能力的提升,做到教到老、學到老。
(三)學生方面
學生是新的教育改革方案的接受者,他們在改革的過程中會表現的比較被動,所以筆者認為對于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是讓他們更快地從心里接受并認可這種改革方案的實質,解除對部分科目的偏見,認識到基礎教育是在向他們傳授基礎知識、培養他們基礎的學習能力,無所謂主次之分,從而有效地避免我們前面所說的更嚴重的偏科現象的出現。就地理科目而言,學生要認識到地理不再是一門副科,而是他們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地理學習,提升自己的地理素養。所以說消除偏見是學生首先需要做到的。
三、結語
綜上,在現今的文理分科教學模式下,地理課程的基礎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與不足,嚴重的應試教育,使公民地理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早已被放置在地理課堂之外。因此,本文調查顯示:學校、教師及學生普遍選擇認可并支持新的改革方案。如今,“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這項改革方案已經在部分省份開始計劃實行,雖然類似的改革早在江蘇等省份實施過,并以失敗告終,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肯定它對地理教學起到的積極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制度的設計,使整套實施方案更加周詳、嚴謹,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減少、避免消極影響的出現。相信,此次改革會推動我國地理教育事業的巨大發展,將會成為我國一場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