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平玉
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小學教師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正在并將繼續發生深刻的變化,教育技術正成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與成長的重要方式,用信息化促進教師教育現代化正成為教師教育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制定切實有效的成長計劃
眾所周知,“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21世紀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老師現有的一桶水里,有多少可以教給學生。所以,教師一定要博采各家之長,為自己所用,樹立終生學習是每個人的必然要求。學習帶來思考,思考帶來行動,行動帶來成功。而教育技術的發展更是為教師的終身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利用教育信息化帶來的便捷及時吸取新的理念、新的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
二、開展校本教研主題活動,堅守專業成長的課堂主陣地
教師是一門職業,更是一門事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共同成長,即“教學相長”。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主陣地。教育技術的發展更是為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
1.開展電子備課,發揮集體智慧
現在隨著網絡的普及,學校信息化硬件建設的不斷投入,我們的老師也可以享受“集體”智慧的成果。教師對網絡中一些好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這樣既省去了自己設計教案、做課件的時間,又能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通過觀看在線教學視頻和專家講座,接觸一些先進地區教師的嶄新理念和成功教法,為我們的教學方式轉變提供借鑒。
2.“說”研結合,共同進步
好的說課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教師可以依據教育技術從說教材、說目標、說方法、說過程、說板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等方面開展說課活動。常用的形式有:示范性說課,即骨干教師說課;評比性說課,以科組為單位,所有教師都要參與說課,并統一要求、統一評比標準;研究性說課,即對某個有代表性的課程進行說課。這些不同形式的說課可以通過教育技術進行剪輯或錄制放在指定網絡平臺,讓老師隨時隨地,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優質教學資源。同時也為說課者和傾聽者,以及執教者及評課者之間搭建了一個理解的平臺。使教師做到共同進步。
3.微課助推,提升教育技術素養
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網絡的普及,“微”這個詞被廣泛運用。例如,“微電影”“微信”“微博”等等。微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微課納入到教育領域中,不僅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學生學到的都是“死知識”的教學模式,還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應用,將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微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除了有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微課程也是一種提供教師學習的“課程”,解釋可以借助微課這個教學工具,發揮獨特的教學方式。當前,微課程的提供者是一線教師本身,這里沒有多少高深的理論,每個學習的主人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培訓而轉變為微課程的開發者,讓自己的作品為同行提供借鑒和啟發。在這里,每個人既是學習者,也是開發者、創造者,從而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去探討,微課也是一種深受廣大中小學教師熱愛的教學模式。
4.加強反思、建立教師博客
傳統的教育方式中反思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支撐,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教師博客逐漸成為新興的反思形式,博客是“一種特別的網絡形式,博客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并且不斷更新。”它秉承了個人網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綜合了激發創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開放和建設性。博客,特別是教師博客是目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
三、重視“教育技術”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作用
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唱上了“智慧”的翅膀。教師可以建立網絡平臺,資源共享!
1.跨區域研究,做到同步研究,同步提升
利用網絡平臺,可以和教育發達地區以及較落后地區建立資源共同體,針對某一個教育問題或是教學困惑,大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通過共同體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2.利用名師工作室、微信群和網絡,搭建交流平臺,同步開展研究
在互聯網無處不在的今天,教師可以通過名師工作室利用網站或QQ群,汲取導師、主持人及其他成員的優秀經驗,提升自己的內涵和人格魅力。借助名師工作室平臺,互相交流和分享教育智慧,彌補自身教育短板。隨著微信、微電影、微視頻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教師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利用手機在線或離線交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事實證明,在教育技術環境下培養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符合當代社會發展潮流,符合新課程改革需要,是一項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有益教師終生發展的高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