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軍
【摘 要】在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對導游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結合我國旅游業發展情況,在探討了導游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導游職業技能培養的角度,提出了導游實務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職業技能;導游實務;教學改革
1 問題提出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已成為第三產業中龍頭產業。國內游客數量呈現持續高位增長,推動旅游活動走向大眾化,國內市場已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國內游客數量從1984年的2億人次擴大到2016年的44.4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也從1985年的約80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39400億元。國際旅游已發展為出入境兩大市場并重的格局,特別是國民出境旅游呈現井噴式增長。入境旅游游客從1978年的180萬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38億人次,旅游外匯收入也從2.63億美元增加到1200億美元;出境旅游人數從1992年的299萬人次增長到2016年的1.22億人次。在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業和游客對導游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高素質、高水平的導游人員仍然嚴重缺乏,整個社會對導游的職業形象評價不好。高校是培養導游人才的重要基地,但培養出來的學生職業技能水平低,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經驗不足、應變能力差等問題。為提高學生導游職業技能,需要在導游實務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培養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導游人才。
2 導游實務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實訓基地建設滯后,實訓過于強調導游講解技能
許多高校受經費等因素的限制,對校內實訓基地的投入嚴重不足,實訓設施簡陋,對基地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導游實訓室大都是一間多媒體教室,再配上幾張圖片,相關設施缺乏。學生無法在逼真的工作環境中進行模擬訓練,實訓效果不理想。日常的校內實訓大都是背導游詞,比較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對組織協調能力、領導能力、觀察能力、崗位意識、職業精神等其他導游技能和素養重視度不夠。校外實訓基地大都是旅行社,由于旅行社規模小,吸納能力有限,致使學生接觸一線導游服務工作的機會不多。在旅行社實習只是從事一些內勤工作,學生無法積累導游服務的工作經驗,導游職業技能提升不明顯,旅行社校外實訓基地形同虛設。社會上組織的各種導游技能大賽也主要圍繞景點講解來開展,而對帶團過程中需要的應變能力、危機處理能力、協調能力等反映較少。
2.2 實踐教學重視度不夠,缺乏創新性和實效性
很多高校導游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時間安排較少,且在實際操作時,任課教師不安排實踐教學活動。即使安排,課時也較少,或者不系統。實踐教學設計隨意性大,不具體,無統一的實踐教學進度表。由于缺乏系統的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不新,全靠任課教師獨立完成,教學效果無法監督,缺乏實效性和創新性。教師教學觀念不新,教學方法單一,啟發式、探討式等教學方法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實踐教學更多的停留在一些容易操作的案例分析方面,學生被動的聽,教師是教學的主角。教學活動互動不夠,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實踐教學缺乏有效的文件規范和實施要求,考核激勵機制不健全,考核力度不足,甚至形同虛設。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無法保證,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真正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提高,難以達到預期的實踐教學效果,質量不高。
2.3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嚴重脫節
實踐教學能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操作能力,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對加快學生角色轉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高校使用的教材多數似新編,實則內容陳舊,以全國導游資格考試為教學目的。這導致導游實務教學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操作技能的訓練少。學生學習的目標是消化和記憶各知識點,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嚴重脫節。教師講授照本宣科,缺乏實踐經驗,學生接觸不到行業前沿資訊,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市場對導游人才的要求。由于資金有限,設施簡單,實訓過程往往是走馬觀花,致使學生無法詳細地掌握導游服務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
2.4 教師缺乏行業實踐經驗
任課教師缺乏行業工作背景、素質不高,缺少雙師型教師是阻礙教學質量和學生導游職業技能提高的重要原因。教師的職業技能直接影響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形成,沒有較高的職業技能,要培養出高技能水平的學生不現實。教師綜合素質整體不高,具備的導游職業技能水平偏低。授課教師大都缺乏實際的帶團經驗,即使教師取得導游證,帶團的實戰經歷仍很少。有的教師并非旅游專業出身,而是從其他專業轉來,屬于半路出家,缺乏導游服務的實踐經驗,理論知識也相對不足。由于雙師型教師缺乏嚴重,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對導游職業技能的理解不全面性。教學環節限于書本知識的灌輸,給學生空講理論,教學模式仍以知識、課本、教師為中心,無法與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致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好,教學質量偏低。教師培養學生導游職業技能的能力不足,與行業實際脫節,學生導游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受到影響。
2.5 課程內容體系設置不合理
導游實務課程是學生學習導游服務知識,提升職業技能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因此,課程內容體系設置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導游職業技能水平。從各出版社出版的導游實務教材來看,課程內容編排上多注重理論知識,如導游服務、接待程序、旅游事故的處理、帶團技能、語言技能等,前后知識聯系不夠緊密,內容陳舊、滯后,體系不夠完整。教師指定的教材大都是導游資格證考試的教材,目的是為了提高通過率,其內容缺乏新意和行業的前沿信息。導游資格考試教材理論知識所占比重高,重理論輕實踐,其他種教材也大都是導游實務理論版的翻版,教材的各項指標滿意度較低。
3 基于導游職業技能提升的教學改革策略
3.1 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聯系,強化實踐教學endprint
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密不可分,導游實務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的成效直接到影響學生的導游職業技能和服務水平。各高校要將實踐教學貫穿到導游實務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去,不能把重點放在理論教學的突破和創新方面。為此,高校要派專業教師到各旅游企業掛職鍛煉,豐富教師的行業經驗。教師行業經驗的缺乏已經制約了學生導游職業技能的提升。在教材知識體系方面,進行模塊化教學,實行任務驅動模式,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導游知識的興趣。
3.2 構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保障,其分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對于校內實踐教學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校園景觀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利用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和其他建筑設施設備對學生的講解技能進行訓練,操作方便,場景真實,現場感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支持學生在學校舉辦各種會議、各類賽事、各類培訓等重要活動期間爭做志愿者,對來賓進行校園景觀講解,鍛煉自己的講解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對學生設計的校園游覽路線、導游詞、現場講解等進行點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訓練中加以改進。另外,也可通過課程實訓、導游技能大賽、社團活動等來提高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
校外社會實踐主要通過寒暑假到旅行社、景區等企業進行頂崗練習。到相關單位先接受崗前培訓,之后跟團實習,最后自己獨立帶領旅游團,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導游服務技能將能得到質的飛躍。帶團過程中,面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素未謀面的真正游客,大家生活習俗、興趣愛好不一樣,要把他們組織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而且預案再好也會出現一些預想不到的情況,這對學生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很好的一種鍛煉。
3.3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實施多元評價
在學生學習成績評價方面,導游實務課應改變以往單一的期末百分制的考核形式,其難以衡量學生真正的水平。考核內容應分理論部分和實踐操作技能兩部分,根據案例分析、現場導游、導游實踐等方面綜合考察學生導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理論部分和技能考核部分都必須達到標準才能取得相應的學分。理論部分采用閉卷形式,操作技能部分可用多種形式,如導游詞創作、現場模擬導游、案例分析等。課程最終成績應由平時成績(作業、課堂考勤、課堂紀律遵、小組活動貢獻程度等)、期末筆試成績和技能成績(包括導游講解技能、應變技能、帶團技能、溝通技能、促銷技能等)三部分構成,其中平時成績占20%,期末成績占 30%,技能成績占 50%。通過這樣的考核評價體系設計,從根本上改變學生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的現象,如此能夠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一方面有利于調動學生對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掌握本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實踐教學,真正使學生在導游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上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
3.4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導游實務課程實踐性較強,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兼具理論知識和行業實踐經驗,也就是所謂的雙師型教師。這是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導游職業技能真正提高的條件之一。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培訓力度,定期選派教師到旅游企業頂崗掛職鍛煉,支持旅游專業教師繼續進修和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從事兼職導游工作,以便了解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系統地獲取實踐經驗,以改變教師實踐能力欠缺的現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設立旅行社,讓旅游專業的教師參與日常經營管理,在豐富教師實踐經驗的同時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另一方面,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聘請旅游行業的精英,有經驗的旅游企業管理者、全國優秀導游人員到校擔任兼職教師,讓他們結合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學生進行導游技能培養,對任課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一定促進和指導作用。
3.5 調整教學目標,優化整合教學內容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導游技能能滿足未來旅游業發展的需求,必須改變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局面,增加實訓教學的課時數。針對培養學生導游技能的情況,可將導游實務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教學模塊,明確每個教學模塊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以導游職業技能培養為導向,優化整合課程內容,融合最前沿的學術成果,突出教學內容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通過增加、刪除、調整的方式將課程內容整合為幾個模塊。不同的模塊應根據能力培養目標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這樣能使學生對導游工作所需的職業能力要素有明確的了解,清晰學習目標,提高對課程的參與度。
3.6 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
對導游實務課程進行改革,主要目的是為了逐步提高學生們的導游職業技能和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更好適應行業發展對導游人才的需求。以往的教學大都是以考取導游資格證為最終目標,教學場所僅局限在教室,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學習,對知識的掌握基本靠死記硬背。為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樹立以能力本位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目標的教學理念。結合課程模塊特點,拓展教學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大力運用現代科技教學設備,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大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的運用,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姚雪瑩.導游業務教學中職業技能培養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5.
[2]張紅娟,問建軍.導游業務教學中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融合的創新研究[J].教學論壇,2017(35)132-133.
[3]王娜.導游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導游實務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廣西教育,2013(3):61-63.
[4]林傳紅,李萬蓮.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導游業務課程教學改革[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4):116-118.
[5]程海峰.基于能力培養的“導游業務”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J].池州學院學報,2015(3):144-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