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受關注。本文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從教學前的準備、教學中的實施與教學后的反思三個方面,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將課堂還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倡導自主、合作地學習;與此同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指揮者而是引導者、組織者。而調查發現,盡管一部分教師確實將課堂還給學生,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是不高,實際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尚不夠被重視,他們還沒有成為知識的構建者,且教師所設計的教學任務僅僅源自書本,與社會實際脫軌,其趣味性也不強。學生學習語文盡管信心十足,但是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他們的信心逐漸喪失,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證。基于這種現狀,本文從教學前的準備、教學中的實施與教學后的反思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途徑。
1 教學前的準備
語文統一了人文性與工具性,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課堂的質量,就需要有計劃地實施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即備好課。在新課標的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備課時,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充分認識自己的引導性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其次,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與學習情況,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再次,教師在備課時不能被教材束縛,也不能脫離教材,要以教材為藍本,仔細研讀教材,挖掘教材,從而全面地備課。教學前的準備是指引教師的實際教學,促進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教學任務。
2 教學實施
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引人,應該轉變教學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2.1營造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
語文的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與素養,而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學生與老師多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快樂、和諧的氛圍,尊重每個學生的思想與個性,平等對待每個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輕松、愉悅的感受,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青蛙看海》(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一課中,為了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可讓學生分別扮演青蛙、蒼鷹與松鼠,進入課文所描繪的場景進行對話,體會主人翁的心理變化。通過上臺表演,學生將蒼鷹的遺憾與嘆息、松鼠的敦敦善誘與鼓勵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此,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只要不怕困難,一步步向前走就能成功的道理,更為這一節課的教學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教師營造的這種快樂、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了課堂的質量。
2.2拓造新穎、有趣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指針,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設計出更符合小學生的教學任務,樹立學生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在設計《世界多美呀》(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一課的導入環節時,可讓學生拿出彩筆在白紙上跟隨教師的朗誦來畫一畫課文中的場景。當老師朗誦到:小雞掙扎出了蛋殼,睜開眼一看:彎彎的小河碧澄澄的、萬里無云的天空藍湛湛的、廣袤的森林綠茵茵的,原來這個世界的顏色這么美啊!許多學生都能畫出一幅幅對應的圖畫。看來,這種方法大大增強了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興趣。
2.3創造靈動、多變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吸納、接受知識的模式無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比如,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課堂提問形式等。總之,不論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合作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沙漠里的綠洲》(蘇教版四年級下第十九課)一課時,將學生分成六人小組,各組分別搜集適合在沙漠中生長的植物的資料,并進行分類。任務一布置下去,學生就自覺地合作進行,以小組為單位,上網、調查搜集相關資料,才一個周末,學生們就了解到適合在沙漠中生長的植物有:肉蓯蓉類的大犀角、蘆薈等;鹽生蓯蓉類的仙人掌、白刺等。學生在搜集這些植物種類的同時還了解到一些植物在種植過程中的故事,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還以此夸夸其談。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增強了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更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實際教學質量。
2.4打造有效、多樣的評價語言
合理有效的課堂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適度地進行評價,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促使學生看到他人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不足;還可以讓家長加入評價中,促進學生和家長間的交流。小學語文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多樣化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3 教學后的反思
教師在教學后要進行自我教學反思,增強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吸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促進自己教學的完善,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4 結語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起重要的引導作用,只有在課前充分準備,課上有效實施、課后及時反思,吸取經驗,不斷實踐并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手段,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