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婉嫻
摘 要 在小學教育的工作當中,不能缺少的一項工作就是學困生轉化工作,怎樣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是值得每位教育者深思的問題。通過對形成學困生的過程進行研究,我們發現有多個方面原因,包括家庭和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和先天性因素等等。而作為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應給予學困生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以及關心,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困生的成長,才能幫助其樹立自信心,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參與到學習當中去。
關鍵詞 小學教育工作 愛心 學困生 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在實施小學教育時,要想更好地對學困生進行培養,就應深入學生的內心身處,充分地對其學習積極性以及思想進行調動、對其潛力進行挖掘,給他們多多創造自我展示空間,同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讓他們在愛心鋪就的道路上走向更為光明的未來。
1給予學困生足夠的尊重
一般而言,教師會把學生能力較弱或品行不夠端正的學生歸類到學困生群體中。以往,許多人都有這樣的一種觀念:學困生即不聽話、不懂事的學生,因此常會用一些過激性的言語去刺激他們,給他們的自尊心以及人格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其實不管是哪一層次的學生,其自尊心都極強,尤其是學困生,他人有意或者無意的傷害都極易致使學生產生異常情緒,有些學生會形成一種自卑心理;有些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不聽他人好意的勸誡和管教;還有些學生會同集體疏遠,在課堂上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從實質來講,造成以上情況的即學困生所處的環境當中缺乏溫暖,缺乏關愛。針對學困生,在開展教育工作時,假如只給予他們處分或者言語上的批判很難得到理想的效果,要想他們實現學困生的轉化,就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愛心,給他們的人格以尊重。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平等的看待學困生。第二,不采用體罰的方式來實施教育。第三,不用言語刺激學困生。第三,不應以惡劣的態度來對待學困生。第五,不應歧視學困生。而要用溫暖的心將學困生筑起的冰凍堡壘融化,這樣不僅能夠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夠強化雙方的情感。
比方說,有一位女生極為內向,每一科的成績都不合格,在重壓之下,產生了自卑心理,大家在說話時,她基本不吭聲,不太習慣參與到團隊所組織的活動當中去,即便參與了,大多數時間也是看著其他人,自己顯得格格不入。通過和她談話,我們了解到她是自己這樣看待自己的:自己的智商低,腦子笨,因此不管是同窗還是教師都不會重視她,也不會和她玩。所以在課堂上,這一位女生從來不敢同教師的眼神接觸,也不愿意親近同班同學,在學習中碰到困難時只會硬著頭皮自己解決,而不會尋求他人幫助。因為害怕他人笑話她,時間越久,越加重了其自卑心理。面對這一情況,作為教師應主動地同她親近,告訴她一些勵志的故事,懂得努力付出總會收到回報,勤奮艱苦的人總會得到獎賞這一道理。同時在課堂上,應多多給其創造一些讓其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其對一些難度較低的題目進行回答,當她回答正確之后,可適當給予其鼓勵和表揚;而當其回答錯誤,不應予以責罵,而要給她細心分析問題答案,讓其自己找到正確的問題答案。另外,在課外,教師可抽取時間幫助她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耐心給她講解她不懂的知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一直堅持應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學生,給予學生關心和愛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困生的溫暖的環境下更高效的學習,更健康的成長。
2予以學困生鼓勵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六歲到十二歲左右,這一階段學生正從兒童過渡到少年,他們的可塑性極強,如同春天舒展的花草,當陽光雨露予以滋潤時,就會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就算是學困生,也極其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也期待自己的進步。因此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教師要注重觀察每位學困生的個性特征,了解其興趣愛好,找到他們身上熠熠生輝的優點,然后以此為突破口,推動他們前進。實質上,學困生并非是身上無一處閃光點,也并非是一個的“糟糕透了”的壞孩子,更加不是智商堪憂,不可雕塑之才。反之,越調皮搗蛋的學生越有過人之處,只是在學習上并沒有充分表現出來。所以,針對學困生,當其在學習上有所突破時教師要真誠的予以贊許,當其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并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時,應予以鼓勵。當其在品德和行為上有良好表現時,也應當著眾人的面予以表揚。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使學困生受到激勵,從而更積極地投身于學習活動中。此外,為了更好地激發學困生的上進心,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更多的予以鼓勵和表揚。第二,強化和學困生家長的交流。第三,多多同學困生進行深層次的交流,走進他們真實的內心身處。第四,當學困生碰到難以解決問題時,要及時予以疏導。第五,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給學生指明正確的道路方向。第六,教師應用真誠換取學生的信任,只有以心交心,才能夠讓師生關系更為和諧。
3逐步對學困生提出要求
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教師除了要對學困生的閃光點進行挖掘,同時應結合嚴格的要求以及耐心關心,不僅要對學生施以愛心,還應讓他們懂得,對他們的高要求,本身就是一種期待和信任,這種愛更為深切,更會催人奮進。當他們形成一定的責任意識時,就會有更大的動力積極向上。當然在給學生提出要求時,應對學困生的承受能力進行考慮,不能夠提出學困生力所不能及的要求,也不能太過急迫和苛刻。同時,針對的對象不同,所提出的要求也應有所差異。另外,要同學困生的特點相結合,助于其對適當的進步計劃進行制定,并要求他們堅實的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才能走向更高的頂點。
4強化學困生的信心
學困生在一個集體的大環境下生活和學習,因此他們要同這個大集體融入到一起。只有班集體每位成員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才能夠助于學生更有效地實現轉化,才能夠讓他們獲得進步和成長。在學困生的轉化以及教育當中,雖然教師充分發揮著引導作用,但一個人力量極易受限,因此要將良好班風樹立起來,將集體力量發揮出來,從而給學困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而在實踐中,教師可在班級里組織以下幾種活動:第一,互幫互助活動,將成績優異的學生和學困生安排在一起,并要求成績優異的學生在各個方面對學困生進行督促,而在休息時間,成績優異的學生可對學困生進行相關輔導,讓其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進。第二,可對多樣的課外活動進行組織,比方說故事演講比賽和游戲搶答、繪畫比賽和毛筆字比賽以及知識搶答競賽等等,這樣能夠給學困生創造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從而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另外,可舉辦文明班級建設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能夠在班級當中凝聚一股強大的核心力量,學生之間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還可對自身的團隊協作精神進行培養。
5結束語
學困生轉化這項工程極其系統和復雜,需要漫長的時間,而教師在開展小學教育工作時,應遵行因人而異的原則,給學生施以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和關心。同時,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密切配合教育工作,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困生干涸的心靈獲得雨露的滋潤,享受更多的陽光的溫暖,才能夠讓其在今后漫長的道路上,踏實、堅實的走好每一步。
參考文獻
[1] 李維忠.愛可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淺議班主任轉化學困生工作[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8):337-337.
[2] 張玲玲.關于學困生轉化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21):344-345.
[3] 夏濤,方振宇.獨立學院學業預警愛心幫扶機制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24(4):100-101.
[4] 李頌華.淺析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的“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6(9):84-84.
[5] 盧海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用心轉化學困生[J].教育觀察(中旬),2013,2(5):13-14.
[6] 秦登慧.用心呼喚“沉睡中”的孩子——談改變“學困生”[J].讀與寫,2017,14(9):142-157.
[7] 王芳.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5,15(24):60-61.
[8] 何亞文.讓“學困生”在陽光下成長[J].讀寫算(教研版),2012,02(13):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