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飛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高職基礎會計課程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而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新興教學手段,汲取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精髓,并在其基礎上融入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兩者相互結合,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就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對其具體應用展開了深入探討,以期為其他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高職;基礎會計;應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53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0-0-02
1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會計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傳統面對面的教學中,教師由于長期受到以往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固守成規,不僅嚴重影響了教學整體效率及質量,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沒有多余時間開展課堂活動,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時間進行互動,讓學生無法消化教師所講知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將自己當成了課堂的主體,課堂時間完全屬于教師,他們會從頭講到尾,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對于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進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將其與信息化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創建現代多元化立體教學課堂,即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能在傳統課堂上實現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能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的支持下,依據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在網絡上實現與學生線上交流,達到讓學生運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進行個性化教學,最終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其進行個性化教學輔導,學生在網上學習后,能隨時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及時得到答案。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融合了翻轉課堂、傳統授課的精髓,教師、學生雙方通過網絡獲取更多信息,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專業能力,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
2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基礎會計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本文依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理論,將其應用到會計專業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當中,通過將近一年的實踐后,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會計專業班的其他課程教學可嘗試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
2.1 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
教師在整合資源時,應充分注重學生具體的學習流程,可以運用專業的學習網站將有效的資源信息補充到教學中,并通過微信、微博或是QQ等,建立班級交流群,與學生之間及時進行溝通。
2.2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礎會計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
在當前網絡時代,學生與教師都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及特征,不受時空限制地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對于高職會計專業教師來說,需要全面整合網絡教學資源。教師應將網絡中的大量教學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篩選后,按照自身的教學需求,重新整合到一起,使學生有序地進行學習,以便實現教學目標。
2.2.1 教學目標的確立
在課程教學中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時,首先對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目標及課程標準進行分析,培育學生立賬、記賬、改正錯賬等基礎職業能力,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促使學成養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具備嚴謹的工作作風、擁有誠信的品質、健康的心態,從而形成優秀的職業素養,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師。
2.2.2 教學資源開發
按照課程標準所規劃出的基礎會計教學內容,在教學面對面授課及網絡授課過程中,對于知識的講解以及專業技巧、能力的剖析,都要依托于大量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學資源的布置主要包含:教學的參考材料,通過與課程有關的網站了解當前最新版本的網絡教學資源,或者到網絡中查找傳統教材內缺少的內容。教師應適當在教材中加入人文知識,讓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職業素養。教師將找到的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并分類,及時上傳到學習網站或者微信、QQ群中,讓學生提前對新教材進行熟悉,對知識的整個框架有所了解,為后續教學工作打好基礎。但無論從哪種渠道獲取教材,只要能依據教學課程中的標準,最終能夠實現教學目標即可。對于教材并沒有固定的要求,但教師也應積極向學生多推薦一些優秀的書籍,讓學生將其作為學習的輔導教材,還可以提供具體的學習網站,幫助學生課后復習,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參考材料。
2.3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活動的設計
2.3.1 課前
首先,教師將上課所講的內容精心設計,綜合分析,將重點及難點內容以及主要的學習任務等有機整合到一起,制作成微視頻,由教師及時上傳到學習網站,讓學生根據視頻進行課前學習;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對教師的視頻進行提前預習,掌握所學知識的主要內容,將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留在課堂中與學生、教師展開討論。其次,在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依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在班級中選出綜合能力最為優秀的學生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并在各個學習小組中,同樣選出領導能力及團隊意識強的學生作為組長,這些組長負責檢查組內成員完成教師布置任務的情況,全面掌握每位組員線上學習情況以及所產生的相關疑問。每個小組的組長將最后所了解調查到的結果統計到表格中,統一交給教師,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使教師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分層式教育,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進行輔導。
2.3.2 課中
在學生掌握并熟練知識后,教師可以對會計理論知識進行詳細深入的講解,并與具體的實踐相互結合,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為一體。而在深入講解知識后,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展開綜合能力教學,教師用某公司一個月的賬務情況為基準,將其整個月份的賬務進行工整的記錄與核算。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將所有階段的知識進行整合,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及能力。endprint
2.3.3 課后
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前與課中的學習情況,綜合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進步情況、掌握知識的能力及學習進度等,對于綜合表現稍差,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制訂個性化輔導方案,進一步提高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首先,教師應了解每位學生對于哪方面知識理解困難,重點輔導這方面的知識,為學生制定符合他們能力的學習任務,并及時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解答學生的疑惑,從而有效提升基礎較弱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成績,縮短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2.4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礎會計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構建全面綜合、客觀人性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在體系當中,應明確評價的具體指標。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分數是評價學生的一部分,但還需要結合學生在線上及線下的具體學習情況,將這些指標同時納入評價體系當中。
2.5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效果評價
目前,該課程已經全面應用結束,從具體應用的結果中看出,此班級學生在基礎會計課程中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為86.03分,整體合格率為87%,會計專業技能的測試的合格率為100%,優秀率為91.28%。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中,94%的學生對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都選擇了“非常滿意”。學生對于這樣全新的教學模式感覺非常新穎,有效提升了注意力,并且對該課程充滿興趣,學習方面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促進了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由此可以看出,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對高職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起到關鍵性作用,是可以長期推行下去的一種教學模式。
主要參考文獻
[1]牛晉霞.SPOC網絡教學平臺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經濟師,2017(5).
[2]吳蘭.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課程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33).
[3]董昕靈.基于SPOC的專業基礎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以高職“經濟學基礎”課程為例[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4]秦欣梅,匡文婷,王宇.逆行思維教學在高職《基礎會計》課程中的應用[J].職教論壇,2016(32).
[5]王雪梅,陳麗.淺議微課在高職院校會計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9).
[6]黃鶯,朱劼.高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7]朱迪珍.提升高職院校“基礎會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
[9]崔玉萍.混合式教學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之探索[J].山東工業技術,2015(24).
[10]凌越.高職院校應用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