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平
摘 要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其貫穿了小學的整個階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期間,應當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計算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計算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提升,需要小學生打下牢固的數學基礎,即具備數學學習的應用意識,并很好的運用于實踐當中。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仔細、嚴謹等良好品質,確保小學生在數學計算中的準確性以及快速性。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需加強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并形成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
1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現狀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一直秉著“多做題”的原則,使學生步入“做題”的怪圈,由此致使許多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這對于小學生的數學計算是十分不利的,興趣的缺失嚴重阻礙了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想要破除這種現狀,首先就要確保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性,破除老舊的陳規,創造有趣味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到快樂,而不是被迫學習,乏味的學習。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不斷探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克服困難的途徑,讓學生擺脫單一的學習模式,并且引導學生能夠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以學習為樂,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達到進步的目的。
1.1計算教學課堂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枯燥的學習環境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方面不斷創新,要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維限制,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變得有趣充實起來,充分激發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積極性,使小學生能夠在學習上感到快樂,能夠做到樂于學習、喜歡學習、善于學習,并逐步加強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的準確度提升,爭取做到算得準,算的穩,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為了促進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以及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采取有效分組的方式,將小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以游戲競技的形式開展學習,如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口算的接力賽跑游戲,看誰反應快等游戲,形成良好的“寓教于樂”的環境,促使小學生在數學計算中能夠快速找到興趣,可以在互動的同時培養數學計算的能力,在創新教學的過程中,使小學生始終都能保持較為高亢的情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1.2教學內容難度大,學生計算錯誤率高
在小學生數學計算中,會出現許多層層不窮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生數學教學中有抽絲剝繭的能力,不斷的解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克服問題。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在所難免的,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這個年齡層的學生,記憶力相對較弱,對記憶的遺忘程度也相對較高,這些硬性的因素導致教師教學難度加大,學生學習計算的錯誤程度也會加高,因此需要不斷的糾正錯誤,以達到最終消滅或降低錯誤的目的。而對于高年級層段的學生來說,也避免不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如馬虎造成的審題不明確,檢查不徹底,導致計算錯誤的加劇。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從而更好的學習數學計算的知識。深入分析學生在數學計算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并分析原因,引導學生加以改正,還可讓學生反思錯誤的原因,避免類似錯誤的再度出現。
2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方法
現階段,小學生主要接觸加、減、乘、除相對簡單的計算方式,和輔助計算的概念、公式、定律等一系列法則,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相關的計算知識,那么接下來的計算學習就很難進行,甚至導致錯誤橫生。由此可見,對于小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是教師教學內容的一大難度。所以基礎知識對于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教學中的硬性條條框框,要采取辯證的態度加以利用,從而幫助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概況和了解,在今后的數學計算學習當中才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用。教師要引導學生經常性的復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識體系,才能逐步實現學生在數學計算中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
2.1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不斷加強,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采用新穎的方式,使學生有源源不斷的興趣來對待學習,才能有效的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方法與樂趣。教師可以采用以游戲競技為主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習,也可以采用鼓勵的方式進行計算學習,一切有益于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的方法都值得嘗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進步,才能最終形成一套形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2.2分析學生計算錯誤原因,解決學生計算問題
對于小學生在數學計算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很大程度原因在于小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記憶能力也相對較弱,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透徹,不能很好的在數學計算中靈活運用,以及審題的不嚴謹,不認真,都可能導致在數學計算過程中產生較多問題。
對此現象,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審題習慣,在數學計算中,要準確地運用符號、已知條件以及堅持認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堅實的掌握數學計算的基礎知識,按照相關法則,采用最簡便的解題方式,盡可能減少錯誤的出現。良好的書寫習慣也是降低錯誤發生的有效手段 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檢驗習慣,避免一些不規范的書寫方式造成的扣分現象,及時糾正錯誤,才能有助于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
3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具有堅實的數學計算基礎知識,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的學習興趣,以及一份嚴謹的學習態度。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循序漸進,善于講解,不讓學生機械性的學習知識,而是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確保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洪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 馬建紅.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教學有效結合的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1.
[3] 劉秀玲.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價值取向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