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君 鄭珍珍 王鳳鳴 許釋焓 李穎星
[提要]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校園貸”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延展,近兩年在大學網絡信貸市場上不斷升溫,但出現的問題也不斷被暴露。“校園貸”行業如何規范運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安徽省蚌埠市在校大學生校園貸現狀的調查,對大學生網絡信貸行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出現的癥結所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校園貸;“互聯網+”;大學生;改進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8月29日
隨著“互聯網+”蓬勃發展,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延展,一種新的信貸模式“校園貸”出現在大學信貸市場。本文通過對安徽省蚌埠市在校大學生問卷調查和部分信貸平臺的實地考察,結合網絡信貸已有研究,從學生視角出發,對“校園貸”現存問題進行研究,并就大學生網絡信貸行業如何規范運行提出看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安徽省蚌埠市的安徽財經大學、蚌埠學院、蚌埠醫學院和安徽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各發放250份調查問卷,共計1,000份問卷,共收到933份有效問卷,涵蓋了各個學院、各個專業以及每個年級,以保證此次調查結果全面、合理,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二、校園貸現存問題
(一)校園貸利率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可以進行分期購物的前提下,有54.45%的大學生愿意采用分期付款。校園貸平臺利用這樣的消費心理進行盈利,現金貸款額度較低,借款期限較短,因此利息往往是按照月或者日來計算的,另外還會有高額的手續費之類的附加費用,總體計算下來,部分校園貸平臺的年利率會高達70%。根據問卷調查顯示,蚌埠在校大學生中有16.29%的學生每月生活費低于1,000元,79.96%的學生生活費在1,000~2,000元之間,僅有3.75%的學生每月生活費是高于2,000元的。大部分借款學生因為生活費有限,不能按時還款,就會出現利滾利的現象,最終要償還的金額巨大。
(二)校園貸壞賬率高。為了吸引大學生在校園貸平臺上進行借款,相關平臺往往會降低借款門款,導致的結果就是注冊時的信息不全面、不準確,且申請手續極其簡單,因此有逾期情況發生時,平臺合法追回借款的難度大幅度上升,壞賬率自然就會提高。
(三)社會影響惡劣。校園貸所大肆宣揚的超前消費的消費理念,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產生影響,使其與家長產生沖突,導致家庭關系不和,嚴重的會使家庭負債累累,不堪重負。在學生有大量的貸款需要償還時,也會影響他們的學習,使他們出現焦慮等情緒,更是會出現學生逃課兼職的現象,影響了學校的學習氛圍。
三、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理念不成熟。大學生還處于人格塑造時期,消費觀念不理性,且消費觀念極其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擾。校園貸平臺卻在大學生群體中大肆宣揚超前消費的理念,并以平臺頁面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大學生的目光,這無疑增加了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沖動。
另外,大部分大學生缺乏相關的金融知識。在此前提下,大學生很容易被校園貸平臺欺騙,并且后續也不能對自身的利益作出恰當的維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部分大家不愿看到的悲劇的發生。在本文的調查中,90%以上的學生都不能準確地說出合法貸款利率的范圍。可見,校園貸平臺在貸款利率等方面是有機可乘的。
(二)校園貸相關市場秩序混亂
1、正規金融服務沒有覆蓋大學生群體。由于學生群體對信用卡的需求較低,因此正規的金融企業較少甚至不愿向大學生開展信用卡業務。在2009年6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對大學生辦理信用卡業務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和約束,使得大學生群體的信用卡使用數量有所縮減。根據調查顯示,蚌埠在校大學生中僅有27.44%的擁有自己的信用卡,在擁有信用卡的學生中,也僅有16.8%的使用過信用卡的信貸功能。這表明正規的金融服務在大學生中的覆蓋率是非常有限的。
2、校園貸平臺風險控制不到位。校園貸平臺為了能吸引學生進行借貸,從而占據更大的市場,往往會打出注冊簡單、申請貸款方便、到款迅速的口號。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想要貸款只需簡單的登記電話、學校等信息就可以進行貸款,大大增加了學生逾期甚至不還貸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當前我國的征信體系不完善,在大學生這個群體更是少有覆蓋,平臺很難在短時間內對借款人的信用及還貸能力進行評估。各個校園貸平臺之間更是少有聯系,導致出現學生在多個平臺借款,金額遠超其還款能力的情況出現,平臺更是無力評估。校園貸平臺的風險控制不到位,導致平臺的壞賬率遠高于一般的金融機構。
3、缺少相應的監督管理。首先,政府的金融監管較為滯后。校園貸在近兩年的時間內才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大肆發展,政府尚未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加以監督管理,只能在發現問題之后采取補救措施。這樣滯后的管理無疑使整個校園貸市場混亂不堪;其次,學校在對校園中出現的校園貸平臺缺乏管理,有的只是簡單的口頭上提醒,有的甚至置之不理,這就使部分校園貸平臺越發猖獗。
(三)校園貸平臺合法追債成本高昂。當前合法追債的成本一般有談判、協商、調節、訴訟等方式,但這些方式要么收效甚微,要么過程漫長,如果采取訴訟的方式更是要支付律師費等費用。為了更快、更有效率的收回借款,不少校園貸平臺會鋌而走險,采取暴力追債的方式。
四、改善校園貸問題的建議
(一)對大學生的建議。首先,大學生應加強自己人格的塑造,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切實需求并結合家庭的實際收入情況來確定是否進行消費,做到不盲目、不盲從、量力而出。同時,在學習生活中,大學生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費進行合理的規劃;其次,大學生應增加金融知識的學習。在進行各方面的衡量之后,若發現確實需要進行貸款,在貸款之前也要閱讀一些相關書籍,了解相關的知識,在貸款時能維護好自身的權利,同時也能確保自己不會被騙貸;最后,在校園貸平臺上借貸時要保護好個人信息,謹防個人信息被泄露。在貸款時,做好準備工作,區分不同的信息,對于貸款并不需要的信息,千萬不可提供給對方。
(二)對校園貸平臺的建議。校園貸平臺在宣傳時應倡導學生們量力貸款,而非大肆宣傳超前消費這樣的消費觀,采取合理的營銷策略。在辦理貸款的過程中應該向借貸者明確貸款的實際利率以及手續費等相關的附加費用,方便借貸者衡量自身的還款能力,防止盲目貸款等情況的出現。
校園貸平臺需加強風控建設,這對平臺本身和學生是雙贏的。相關平臺應加強對貸款人審核,要求其提供資產情況、還款能力的相關材料,以方便評估,不能為了吸引客戶就放寬貸款條件的限制。在評估過后根據借款人的能力提供相應的貸款。除此,各個校園貸平臺也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方便對貸款人進行評估,在相互競爭的同時,維護大家的共同利益。
(三)對政府相關監管部門的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針對當前的情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校園貸行業進行規范,不可聽之任之。同時,加強對校園貸平臺的監督管理,明確監管主體,形成公安、銀監會、工商部門、工信部門等相關的金融部門共同監管的體系,對校園貸平臺中的違法違規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及時嚴肅懲治暴力追債、騙貸、非法經營等惡劣行為。
(四)對學校的建議。高校應加強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肩負起幫助學生塑造完整而獨立的人格的責任,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輔導員和相關老師可以深入學生之中,多與學生談話、聊天,了解學生的想法,及時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其正確認識金錢的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學校應增設相關金融課程的設置,通過舉辦相關的活動以及召開有關聯的主題班會等,加強對學校內校園貸宣傳的監管,并在校園中進行宣傳示警,在學校內部對校園貸平臺的整治,增加學生對校園貸相關知識的認知和對騙貸行為的警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玉琴.反思大學生信用卡業務——基于云南大學生信用卡視角[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陳強.點對點網絡信貸平臺行業的變遷及監管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5.1.
[3]李艷梅,楊芳明,張薇,靳博.大學生校園貸供需調研與改進建議[J].經營管理者,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