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云 陳磊
[提要] 為加快實施政府智慧治理,為政府治理現代化尋求對策提出建議。一是明晰智慧治理的頂層設計,引導使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政府治理現代化;二是樹立“互聯網+政務”思維,用清晰的思維引領實施智慧治理;三是建成開放共享的各級政務大數據中心,強化智慧治理的實施能力;四是推出系列惠民利民的政務應用和產品,保持智慧治理的活力。
關鍵詞:智慧治理;政府治理現代化;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政務”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聯智庫課題:“大數據時代的湖南政府治理創新研究”(No.ZK2017014)的研究成果;通訊作者:鄧子云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8日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治理現代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已感受到社會的強烈需求,正跟隨著以“大智移云”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方向,將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能力作為全新挑戰,不斷轉變思想、開放數據、跨界合作,向“政府治理智慧化”邁步。為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實現“智慧治理”的宏偉目標,下面提出四點對策建議供決策參考。
一、明晰智慧治理的頂層設計,使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政府治理現代化
(一)出臺一些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政府治理現代化緊密相關的規劃、計劃。如各地因地制宜的“互聯網+政務三年行動規劃”。在規劃、計劃中應明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實施方向,確定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組合實施模式,以提供便民服務為目的,提升各級部門工作人員和廣大民眾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認識。此外,規劃計劃中,應指定一些重點項目和工程,關鍵在民眾急需、涉眾面廣、政府治理與服務所需、行業需求旺盛的方向上研發、應用、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
(二)出臺一定的扶持基金或項目資助。以政府引導+企業發力的模式,進一步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進而產生更多助力政府治理“智慧化”的創新技術。此外,出臺的扶持基金需密切關注政府發展方向和本地特色,分步驟、分階段地逐漸提升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
二、樹立“互聯網+政務”思維,用清晰的思維引領實施智慧治理
“互聯網+政務”思維包含以下三層涵義:
(一)融合思維。各級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需深入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培養出政府治理工作的踐行者,能會用、善用以大數據為核心的融合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管理創新工具,打通政府與社會的鴻溝,架起社會與產業的橋梁,聚合政務數據,創新管理技能,優化社會服務。
(二)服務思維。政府要適應人民的生活節奏,認真思考“互聯網+政務”的服務對象、群體特征、個性化需求,思考提供服務的途徑和手段,從而為公眾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
(三)創新開放思維。“互聯網+政務”改革了傳統的政務方式和組織方式,開啟政府服務模式的創新引擎。“互聯網+政務”也依賴于多部門、多層級、多區域的數據開放和共享。只有樹立“互聯網+政務”思維,才能營造領導重視、上下發動的創新工作氛圍,提升政府的內生動力。
三、建成開放共享的各級政務大數據中心,強化智慧治理實施能力
制定數據開發和共享體系規范,搭建多級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大集中。
(一)建設各級政務大數據中心。借助資源整合的推動力量,搭建4平臺(云計算統一平臺、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數據交換和共享平臺、數據開放平臺)、6庫(人口數據庫,城鎮建筑物數據庫,法人數據庫,電子證照庫,權力清單、行政審批、公共服務政務數據庫,信用信息數據庫)、1目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的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產業落地。
(二)統籌規劃建設各級電子政務內外網。鼓勵、支持基層電子政務集中統一開發和建設,依托電子政務平臺普遍開展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
(三)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打造重點行業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服務大數據中心,如建設交通大數據中心、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等。
(四)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可以“數據花園”的思想試點先在政務部門之間充分開放共享數據,并同步建立起安全保障機制。
(五)充分利用已有基礎設施。利用國家超級計算中心高性能計算機的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建立互聯網數據采集和分析平臺;鼓勵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基礎運營商建設大數據平臺并開放數據,挖掘互聯網位置、網管、信令、微博、即時通信等數據,利用大數據資產優勢,將全客戶、全行為數據封裝成服務,提供給相關企業用戶,形成運營商信息服務產業鏈。
四、推出系列惠民利民的政務應用和產品,保持智慧治理的活力
應利用以“大智移云”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出系列惠民的政務應用和產品。
(一)推進陽光政務工程,由“集中受理”變為“數據跑腿”。加快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網上平臺建設,打造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效能監察等為一體的網上辦事大廳,實現對權力運行的全程、實時監控。
(二)基于大數據分析決策,進行科學決策。可在城市規劃、交通設施建設、環境治理、醫保社保、價格調整等多項建設都需要科學決策,政府應根據已有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科學智能決策,實施精準評估,加強數據和實證,增強評估成果的科學性、精準性。
(三)“互聯網+市場監管”。通過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匯總整合和關聯分析,構建大數據“互聯網+”監管模型,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主動監管與服務,如市場主體信用記錄、食品安全回溯等。
(四)培育形成本土特色的政府治理示范應用工程。如:以各地方知名醫院為代表的大數據醫療,以平安城市為特色的智慧交通,以工商、稅務、銀行、質監等數據集成的商事服務,以公民信息、個人征信等數據集中的公民信息平臺,以空間大學城為代表的教育大數據云,基于北斗的地質災害預警、交通運輸監管、智慧旅游等應用。
(五)借助微博、微信、APP等工具形成并推廣系列惠民公益應用。政府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如移動互聯網(APP)、微信、微博、云計算技術等,在已有政務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數據分割、挖掘,提取可服務用公眾的統計分析數據(非原始數據且去除含隱私安全的數據),形成系列惠民公益應用,如:社保服務、辦證辦簽服務、車管服務等。
主要參考文獻:
[1]薄貴利.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J].中國行政管理,2014.5.
[2]汪洋.智慧政府治理能力構成要素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2.
[3]崔偉.智慧治理:大數據時代政府社會治理之創新[J].知與行,2016.4.
[4]汪玉凱.智能化治理與智慧化服務:打造政務服務新模式[J].信息化建設,2017.1.
[5]張海柱,宋佳玲.走向智慧治理: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模式的變革[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