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種教育現象,通過學生的建議反思自己的教學,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個階梯。” 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像“蝙蝠”一樣,學生有什么樣的建議,我們必須馬上能夠接收得到,經過直面和反思其中一些,并及時地反饋回去,我覺得這樣非常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傾聽;提問;反饋;興趣
一、學會傾聽學生的“聲音”
教師傾聽是一種主動傾聽,是教師具備傾聽意識,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耐心聽取學生的表達并給予積極回饋的過程。教師傾聽在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教師通過傾聽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參與學生的成長,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教師以尊重、欣賞的態度傾聽學生,鼓勵學生發出多元化、個性化的聲音,使教學中呈現開放的狀態,為學生自由個性的成長創造了空間和條件;教師積極傾聽的態度和行為,實際上是在邀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教學中,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
二、反饋有主有次,節奏簡潔明快
教師要想把握課堂的重點難點,必須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內容必須要有深刻而較全面的認識,同時要具有超越教材的知識儲備。教師對教材掌握的越透徹,講課時就越情感鮮明,表述起來言簡意賅,重點難點突出,學生不僅愛聽,而且易懂,那么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自然就會與日俱增。
同時,為了鞏固課堂上的重、難點,教師要選取典型的且適合學生的例題,不貪多,不貪難,有主有次。講解例題時,要事先批改統計學生的錯誤情況。這可能要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有時候我們可能要用一個小時來統計學生錯的集中的題目,而在課堂上只要幾分鐘就可以解決,但這樣突出了重點和難點,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這是值得的。就像演員所說的這“十年功”只為展現出最好的那“一分鐘”。如果我們一堂課不分主次,每道題目都講過去,對于我們地理這種知識點太多的學科來講無疑會減少真正的有效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煩,并會由對該教師的厭煩發展到對該學科的厭煩。
三、反饋追加提問,師生之間互動暢通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提問,通過學生的提問,教師可以及時的洞察學生的疑惑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等,也可以了解講課過程中自己忽略的地方和沒有講清楚的地方,更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和科學素養。教師向學生提問,可以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開闊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難點,及時調整教學進程,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同時有利于營造融洽的教學氛圍。陶行知先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討論、多交流,學會在各個方面與人合作,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生的討論與交流中,幫助學生去偽存真,最終有學生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建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和諧。
四、反饋具有趣味性,提升課堂活躍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教學的開端是新課程的導入部分,精心設計的導入能牽動學生的思緒,設疑激趣,使學生情緒高漲,進入亢奮的求知狀態。如學習恒星之間的距離時,可以引入《牛郎織女》神話傳說故事,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牛郎與織女在雀橋能否相會呢?牛郎星和織女星都是銀河系中的恒星,它們之間相距16光年,假設他們之間安裝了電話,牛郎打電話給織女,織女要等多長時間才能聽到電話鈴聲呢?織女回答牛郎,牛郎又要等多長時間呢?學生自然清楚,光速與電速是一樣的,織女聽到牛郎的聲音至少需要16年時間,牛郎聽到織女的回音又需要16光年,也就是他們之間通過電話約會需要32年,何況會面呢?由此,學生非常容易理解恒星之間距離遙遠這個概念。
再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司令部有一位名叫布魯克的無線電報員,他執行任務時,通訊突然中斷,造成上下信息不通,由此貽誤了戰機,最終導致了戰斗的失敗,布魯克因此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然而后來的調查結果表明,布魯克死得實在冤枉。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充滿了悲情和質疑的故事一下子把所有學生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它無疑具有很大的探詢和思索的引力,引導著全體學生瞬時走入知識探究的世界,為進一步的教學釋疑奠定了良好的學習心理基礎,當故事的謎底被揭開,百思不得其解的學生豁然明白那是大自然在作祟:太陽活動影響了地球通訊!到此時,學生對地理知識與人類活動深刻聯系的思考和理解就會更進一層,不僅牢牢把握住本課的學習要點和重點,而且更加密切關注天文地理現象,更加關注人地關系問題。這些可貴的思考習慣也許就是這樣通過一節課的一個故事就培養起來了。類似這樣的地理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乏實例,例如歷史上有名的掃帚星故事;二戰時日本向美國發動氣球炸彈攻擊的故事;中國鴨子艦隊的故事和漂流瓶的故事等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積極的成分,也是學習活動中最基本的內驅動力因素,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是地理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要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點燃學生熱愛地理的火花。當然對于教師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們應不斷探索,繼續努力。
總之,學生要學有所獲,教師要教有所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備好每一節課,用生動、充實的課堂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教學中還必須重視學生的建議,不時地傾聽他們的“聲音”,不斷地去反思,這樣將有利于提高我們的教學技能,更有利于新課程的順利實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