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重視健康生活。對綠色食品的關注度也空前提高,但是有些標榜綠色食品的商品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發生,這既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又反映了我國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還不健全。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具有非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影響綠色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信息預警機制監管需要參考的因素,黑龍江省作為糧食生產大省在綠色食品質量管理上非常重視,但是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安全預警機制也存在相應問題,要想做好綠色食品安全保障還要在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上進行提升,為保障我國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做出貢獻。
關鍵詞 綠色食品 食品安全 預警機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2017年院級課題“農業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黑龍江綠色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機制創新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鄭男,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92
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老百姓每一餐食,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關于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在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后人們開始忠于綠色食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綠色食品都不存在安全問題,因此綠色食品安全也需要建立信息預警機制。本文以黑龍江省為例,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提升進行了詳細論述。
一、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的重要性
民意是為天,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食品安全關系到每一個人,而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使得人們更是對食品安全問題充滿了擔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鐘愛于選擇綠色食品,但是也有一些不法經營者在綠色食品上大作造假文章,使得綠色食品也不再安全,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對此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近年來我國綠色食品安全越來越受社會和大眾關注,綠色食品安全問題需要我們通過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來保障,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有利于保障人們的食物消費安全,有利于保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穩定。
(二) 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的必要性
第一,改變事后補救的被動局面。雖說社交媒體的傳播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但是綠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之后監管部門就應該立即處理,而不是等事件曝光之后才有所補救,這對綠色食品事業的發展有消極影響。只有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才能把目前事后補救的措施變為提前預防,保護綠色食品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及信譽。
第二,全面防控風險。最近幾年,在社會上頗有影響力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生產過程中使用違禁藥物,這種行為在法律的調控范圍之內,而不單純只是不執行相關標準規定的問題。這種不在受控范圍之內的事,在現有的管理制度之下風險是不可控的,因此我們必須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
第三,避免波及行業范圍的風險發生。每當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綠色食品就會受到波及,所以說一旦食品質量出現問題,整個行業都存在危險。綠色食品的認證基礎又都分別處在各行各業里,一旦綠色食品出現安全問題,綠色食品企業會受到直接影響,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要和學習質量安全預警機制的管理方式,更好地避免出現綠色食品安全事件。
第四,維護綠色食品品牌信譽。絕大多數綠色食品都是農產品,綠色食品更是農產中的翹楚,綠色食品在農產品安全上起著示范作用,所以綠色食品的安全性總是備受關注。綠色食品企業一旦出了問題,媒體就會無限放大,炒作成社會熱點,該綠色食品企業的信譽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比在其他行業更有必要。
二、影響綠色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的綠色食品安全風險
有些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會利用市場機制的缺陷、政府監管不到位等做出違法違規行為,使綠色食品的質量安全隱患大大增加,同時也增加了綠色食品認證、監管部門監管的成本。還有就是綠色食品體系內部也存在一些風險因素,比方說目前綠色食品企業的準入條件太低,需要提高,還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對綠色食品企業加強監管。
(二)市場機制與政府監管協調配合不利
在食品質量安全上我國還存在一些以往分段管理機制所遺留下來的問題,這就加大了食品安全存在的風險。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食品中殘留的農藥污染缺乏系統檢測資料,對有些出口農產品不得使用的藥物檢測不清。當市場機制運行不穩時,誠信缺失的企業出了事卻沒有得到市場的調節,還能繼續生存,這說明政府沒有做到有效監管。
三、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現有綠色食品安全管理體制存在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主要是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監管,疏漏了生產前和生產后。另外,農產品安全管理會涉及到很多部門,如果各部門之間不相互配合,各管各的,農產品的質量還是很難把控。例如,農產品生產環節是由農業部門負責監管的;綠色食品的加工過程是由質量監督部門負責的;綠色食品的營銷環節是由工商部門監管的;還有就是食品藥品監督部依法組織查處、協調等綜合監督,衛生部門主要負責綠色食品在最終被消費的消費環節進行監督。多個部門雖說各有各的責任,但是還是存在責任與權限不匹配、不對稱的問題,這就大大降低了對綠色食品監管的效率,發生了食品安全事件,各部們互相推卸,責任很難被落到實處。
(二) 現有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不完善
我國綠色食品的質量問題是由不同的部門分段管理的,這樣一來,信息風險資源就會被分散,綠色食品安全預警信息反饋的途徑較為單一。綠色食品從生產環節到最終的消費環節都要經過多個監督部門的層層檢驗,雖說各個環節的質量能夠有保障,但是環節之間缺少監督的銜接與風險信息交流、傳遞,這就容易出現重復檢測等不必要的數據資源浪費。由于不同部門的職能不同,發布安全信息時缺少必要的統一協調性,發布的信息不一致就缺少了監管部門的權威性。監管部門發布信息時也沒有附加具有權威性的分析報告,在綠色食品安全信息的指導性和有效性上沒有起到作用。endprint
(三) 綠色食品安全預警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由于我國綠色食品安全預警法律起步較晚,當下關于綠色食品安全預警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另外,與風險預警機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還存在很多空白,給綠色食品企業利用法律空白做違反法律行為的機會。我國還缺乏綠色食品信用安全制度、應急處理機制、風險評估制度,食品安全評估機構缺乏獨立性,社會公眾對綠色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專家不甚信任。在企業實際管理中,即使出現了綠色食品安全問題,也沒有法律對如何處理不合格產品做出明確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做后盾,執法工作及監督工作都難以展開。
四、黑龍江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提升的對策
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在糧食生產方面力擔重任,在綠色食品發展方面也具有領先地位,在綠色食品安全管理與保障方面也做出了多項舉措,例如黑龍江省首創了綠色食品安全跨省監管協作機制,在保障綠色食品安全上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在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提升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以下筆者結合上文中提出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的監測
在對綠色食品安全進行監測中最重要的就是全面性,這就要求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進行全面的收集,這樣才能實現全面監測,筆者認為,作為黑龍江這樣的糧食大省,在綠色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上可以依靠專業的監測機構和行業企業來構建起信息網絡。
當前針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有國家設立的專業監測中心以及社會組織成立的監測主體,在監測范圍上也覆蓋了大多數綠色食品產品類別,監測項目上也結合了綠色食品安全風險因素,專業的安全監測中心對綠色食品安全生產有著深刻的了解,對國家有關標準和行業標準也有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同時也參與著行業普查和抽查活動。還有一些社會上成立的專業監測機構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利用大數據和長時間存儲的數據分析對比,能夠及時發現某一行業出現的波動是否構成風險隱患,并將分析結果提交有關質量監督部門進行風險防范。
(二)加強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的研究和判斷
關于綠色食品安全信息要經過科學分析,結合當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現有體制,筆者認為應當建立四步走的信息研究和判斷:一是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進行初步分析,確定信息來源及真偽,確定存在風險與否以及風險范圍和大小、產生的原因等;二是對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綠色食品進行檢測,尤其是涉及整個行業的一定要及時檢測,這樣才能確保第一時間為信息研究提供準確依據;三是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研究評估,建立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主要是為了防范行業性風險,在對檢測結果分析研究中,藥參考毒理和危害物影響范圍兩個指標獲得量化結果,為下一步風險等級判斷提供依據;四是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進行判斷和處理,按照國家級標準,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可以根據毒理和危害物影響范圍數據資料將安全信息劃分為紅、橙、黃三個等級,程度依次下降,在判斷出相應等級后,作出相應處理措施。
(三)完善綠色食品安全信息的發布
通過對綠色食品安全進行監測以及研究判斷,要將有關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進行整理和發布,通過信息發布解決當前綠色食品生產與消費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讓人們通過正當渠道獲得可靠食品安全信息,這樣也能夠起到對市場的引導和消費者選擇的有效作用。
早在2014年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籌備時就成立了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管理專家組,筆者認為在加強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的研究和判斷中可以借鑒這一方式,組成專家組對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進行分析和識別風險。
五、 結語
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可以算得上是一門新興學科,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當前我國加強和落實食品安全的必要舉措,綠色食品安全面臨著諸多風險因素,在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中要全面綜合考慮各種風險因素,從綠色食品安全信息的監測、對信息的研究判斷、信息發布以及信息響應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來完善和提升綠色食品安全信息預警機制,充分保障綠色食品安全,為廣大人民群眾送上安全的綠色食品。
參考文獻:
[1]賈振國、張翠俠、梁天佐.完善風險預警機制與加強綠色食品監管初探.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1(b12).
[2]李鵬、謝焱、梁志超、劉艷輝、陳倩.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構建初探.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5).
[3]李鵬、章力建.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構建研究.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34(5).
[4]熊俊.綠色食品質量安全預警體系構建研究.大科技.2016(28).
[5]張衛.黑龍江:首創綠色食品安全跨省監管協作機制.中國食品.2015, 66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