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莉
摘要:產業結構升級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職業學校學生接觸實踐、提升職業能力的方式之一,頂崗實習面臨諸多困境,如職業學校學生經過頂崗實習提升幅度小,企業接受實習學生熱情度低等。本研究主要探究現階段中職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問題及原因,從政府、企業、學校、學生四個方面深入探析,依據存在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生;頂崗實習;困境;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10-0054-05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制造2025”口號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面臨重大調整,產業升級迫在眉睫。不管是產業結構升級還是調整,對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各種職業人才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至此,我國政府也愈加關注職業教育,積極鼓勵各大職業院校創辦出自己的特色專業。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中職教育承擔著培養初級技術人才與一線工人的重任,是職業教育的基礎,中職教育的發展也因此是國家產業轉型的突破口。
作為中職實習模式之一的頂崗實習,最早見于國務院2005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決定》明確規定:“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經過2年的在校學習后,必須要在最后畢業年份到有條件接納實習生的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實習,在這一模式的推廣過程中必須要大力推廣工學結合,并建立學校與企業的連動機制,探索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模式,為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創造條件。針對參加頂崗實習學生的場所、實習時實習待遇的客觀條件,以保障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的人身財產安全等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之后,教育部聯合多個部委又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涉及中職學生頂崗實習的政策,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關于在中等職業學校推行學生實習責任保險的通知》《關于應對企業技工荒進一步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工作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這些政策顯示我國對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呈現日益重視的態勢。各個職業院校響應號召,努力加緊與企業合作,為學生實習提供平臺,可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面臨多重困境。
二、中職學生頂崗實習面臨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面臨困境
中職生頂崗實習雖然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但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困境。首先,由學生實習安全問題帶來的隱憂。我國職業教育中對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是面向一線崗位的操作或技術人員,實習學生進入企業大都被分派到一線崗位工作,人身安全成為主要問題。但在我國相關政策中并未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安全做出具體規定,導致企業與學校在學生的保險問題上相互推諉[1]。其次,學生超時、超工作量帶來的權益保護問題。在工作時間上,部分私營企業在面臨市場訂單較多的情況要求員工加班,嚴重超過8小時工作時長,但中職實習生無法完成過大的工作量。再次,企業未系統地對實習學生進行崗位培訓而帶來的產品質量及人員流失問題。實習學生進入企業后大部分未接受系統的操作流程培訓,而是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由經驗豐富的師傅指導,學生不能了解其中運作原理,只是機械地操作,很容易出現產品不達標的情況,在長期與老員工接觸中易因見解不同而出現誤會矛盾,學生自身無法解決便選擇離開工作崗位。與此同時,經過長期的學生生涯,實習生進入崗位之前對企業規定章程不了解,多數實習生難以快速適應嚴謹的工作要求、快速轉變角色、遵守企業的規定、聽從企業安排,較多實習生工作散漫,沒有經過企業例行程序擅自離崗。最后,學校對學生培養及指導不及時帶來學生“求助無門”的問題。當學生在實習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疑惑無法正確處理時,部分學校沒有專職指導教師及時幫助學生,學生也因此對實習工作產生“習得性無助”。部分學校只考慮完成這一培養模式,對在校學生傳輸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力度也不夠。這些來自各方面的問題使得頂崗實習模式陷入學?!耙活^熱”的困境。
(二)原因分析
1.政府出臺的關于頂崗實習的政策不完善,財政投入力度不夠
政府在制定的相關政策中明確規定了學校層面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及其各項規定,缺乏進一步的對職業教育中學生實習管理體制。首先,政府缺乏對實習全方位的規定。僅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提到“任何組織和個人依照國家規定招收已滿 16 周歲未滿 18 周歲的未成年人的,應當在工種、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和保護等方面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安排其從事過重、有毒、有害的勞動或者危害作業。[2]”在勞動時間上規定每日工作量不超過8小時,但未對工資的發放形式、工資基準及學生的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規定。其次,在頂崗實習這一模式中缺乏對實習學生與企業的硬性規定政策。在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中,政府對相關實習企業有硬性要求,如德國的“雙元制”,國家頒布相關規定要求企業將是否接受職業院校的實習工作作為評定標準之一,致使大量企業積極迎合中職學生頂崗實習,加強企業、學校雙向互動。最后,政府缺乏足夠的經費投入。企業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追求經濟效益,實習學生初次進入職場,由于操作不熟練,產出成品不達標,加上沒有政府的財政支持,企業在接受學生實習的前期多半處于虧損狀態[3]。在各大職業學校中,實訓設備需要及時更新,確保學生實習時能盡快熟練使用生產機器,提高企業收益,這是頂崗實習模式順利運行的重要一環。因此,政府需要提高對實習學校實訓設備的關注度,加大對職業學校的經費支持。
2.企業運營成本增加,社會責任感不強
企業是學生實習基地的提供主體,但部分企業對于中職生實習的熱情度較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首先,學生實習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造成產出和收益成反比。學生進入實習基地后,需要熟悉周邊環境,中職生實際操作經驗少,企業須委派熟練工人指導相關工作任務,導致其原本的工作被擱置,加上部分學生不能遵守崗位規定,擅自離崗,造成工作停滯,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產出效益。其次,多數企業對實習學生重勞動輕培訓,社會責任感不強。部分企業接受實習學生主要是為了增加工作人員,提高訂單完成率。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企業沒有相關培訓課程,也沒有定期培訓制度,有些直接被分配到產業流水線進行機械的重復動作,技術含量低,學生在學校所學的技能無法在崗位上應用,自我價值感受挫,使學生頂崗實習缺失了應有的意義,企業缺乏對職業教育建設應盡的義務,僅僅依靠學校為其培養所需人材,將大部分精力投射于利益得失。endprint
3.學校對頂崗實習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不到位,課程體系不健全
頂崗實習要求企業提供相應崗位的前提是學校能夠做好中職學生的培育工作,但在現實中學校的有些做法并不到位。首先,學校缺少全面的管理模式。部分學校雖然設有專門的班主任進行管理,但實際情況是一個教師需要同時照顧多個實習學生,必然難以全面顧及;同時,實習管理教師仍需正常上課,無獎金補助,造成其管理積極性較低。其次,部分中職學校課程體系不健全。在課程結構方面,部分中職學校忽略了職業指導課程、職業道德課程的重要性,學生缺乏必要的職業相關知識,職業需要的責任意識,進入企業實習之后,對崗位責任意識淡薄,很難達到理想的實習效果。課程內容上,部分職業學校課程內容過于陳舊,更新較慢。職業學校課程設置應以市場為導向,與企業共同探討課程設置方案,并且實訓設備應及時更換,但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做到這一點,導致在實習時許多學生難以找到對口崗位。
4.中職生心理、生理不適應導致其難以適應頂崗實習崗位
在我國,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后,部分進入高中階段繼續接受普通教育,另一部分成為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相應的職業知識與技能,其年齡大致分布在14~18歲之間,心理上具有明顯的青春期特點。一方面,他們有夢想,有志向,敢想敢做;但另一方面,他們大都思想不成熟、責任意識薄弱,存在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傾向,對自己的行為控制能力差,很容易沾染上社會不良風氣。部分學生有嚴重的逆反心理,缺乏對頂崗實習的正確理解,在他們的觀念中頂崗實習的任務是賺錢,致使頂崗實習流于形式。部分中職實習生轉換角色較慢,獨生子女的身份使他們在家中處于優越地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4],進入學校后一心致力于學習成績的提高,致使進入崗位后,難以承受崗位的工作量及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大多數學生選擇離開,即使少數學生堅持下來,也同樣面臨著兩大問題,即生產不符合企業標準,創造的效益微乎其微;習慣享受優待的他們,很少真正考慮他人需求,使得人際關系緊張,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較弱。
三、解決策略
(一)政府需進一步完善頂崗實習的相關法規和政策體系,構建大數據時代的實習數據平臺,增加頂崗實習財政投入
1.政府應夯實頂崗實習的法律基礎,給予其法律保障
“我國教育法律體系按其效力可以縱向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教育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教育行政規章以及地方性教育法規和規章。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職業教育法》為基礎,《教育法》《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為補充,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配套的法律制度體系?!睂iT針對職業教育領域的法律是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這是針對職業教育整體所出臺的法律文本,對頂崗實習教育模式雖有一定的規范作用,但是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容易造成各行政部門權責不清的情況。因此,應針對頂崗實習專門設立相對完善的法規,從而對實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比如超出正常實習時間8小時的企業該做出怎樣的處罰(在2013年通過的《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我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學生每天頂崗實習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但并未規定其處罰措施);企業對于學生的工資發放方式與保險繳納細則等具體問題。此外,在對頂崗實習各項內容進行規定后,還應明確具體的實施部門及監管部門。
2.拓寬實習路徑,建立實習數據庫
在頂崗實習施行過程中,學校長期處于被動地位,而企業又是職業教育的主體之一,要使中職生頂崗實習順利進行,取得滿意結果,就必須要有企業的鼎力相助。 針對這一點,可以學習德國的“雙元制”,國家出臺一系列操作性強的政策:規定部分企業必須在固定階段接受一定數量的實習生,規定學生在企業中接受教育的時間和次數,同時還可以交給企業一份學生的在校檔案。此外,政府作為帶頭人可以針對企業領導人組織開發課程、講座等專題活動,培養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使企業家能夠積極參與學生實習工作。在現今的互聯網時代,國家還可以建立企業資源數據庫,將接受中職生實習的企業納入數據庫中,學生在臨近實習時可自行選擇實習企業,熱門企業可按照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分數進行篩選。
3.增加中職生實習的經費投入
政府應為職業教育頂崗實習的學生提供引導性的專項經費、補貼等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政府要帶頭聯合各相關部門共同協商,明確各部門職責,確定中職生頂崗實習的獎勵資金。在企業方面,在政府設立的企業資源數據庫中設立企業實習資格準入制度和優秀實習企業評選制度,介紹各大企業實習現狀和企業文化歷史,獎勵優秀的實習企業,使接受學生實習也成為企業參評先進的指標之一。對企業內部員工中擔當實習指導任務的個人撥款獎勵,使其愿意對實習學生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指導,提高企業接受實習學生成本收益,同時增強行業、企業及社會各界參與職業教育的意識。政府要從企業與學生兩方面著手,不能只考慮到中職學生的實習補貼問題,也要從企業角度出發,形成企業主動接受實習學生的鼓勵機制。
(二)企業應積極對待實習生,加強對實習生的培訓教育工作,提高社會責任感
1.轉變對實習學生的消極觀念
政府制定相應的法規條例后,需要企業積極參與。過去企業對實習學生的觀念停留在廉價勞動力上,認為學生進入核心崗位會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今面對企業自身產業轉型對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企業必須要改變其傳統的消極觀念,樹立對實習生積極的心態,頂崗實習對于企業的意義是能夠為企業未來培養合適的勞動者,企業可以利用實習生帶來的優勢為企業增加利潤,企業中老員工離職后可直接聘用實習期間表現較好的學生以節省企業招聘成本。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校中不僅接受過實際的生產訓練,而且還掌握了機器運行的原理知識,進入企業后,他們不僅僅是普通員工,還具備一定的科研創新能力。雖然實習學生剛進入企業工作對各方面不太了解,但經過師傅的帶領,熟悉崗位工作及環境后,他們大都可以成為優秀員工。endprint
2.加強對實習學生的教育工作
大部分企業對新進實習學生并沒有進行崗前培訓,也未制定相應的企業或部門規章制度,學生在企業實習時,既是在校學生也是企業員工,而企業未意識到學生的雙重身份,這就造成學生對企業規章制度了解甚少。企業應編制實習手冊并以其為藍本,讓學生切實遵守。學生從學校進入社會短時間內較難遵守各種規范,通過這種發放小手冊的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適應,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在實習中,企業應定期開展講座,詳細介紹企業文化、企業安全知識;還要積極舉辦多種職業技能競賽和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各種教育,從而提高其職業素養和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三)各大職業院校應打造專職實習師資隊伍,創新教育模式,設立實踐主導課程體系
1.打造專職實習教師管理隊伍
實習過程中的管理很重要,學校僅僅將學生引進企業,不對其進行管理是不能達到學生實習的教育目的的。在學生實習后,學校要設置專職實習管理教師團隊,包括生活和職業指導教師即“雙師型”教師。生活指導教師負責學生生活管理問題,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并詳細記錄他們的思想改變過程。教師還可利用先進的通訊設備對實習學生進行遠程管理,比如建立微信群,要求學生每個星期談論各自的實習感受和遇到的問題,大家在一起討論解決。職業指導教師要負責與企業內部人員的溝通,了解企業對所需人才的要求,在每次交流后撰寫相關報告,主要包括近期的市場專業需求,以確定學校教學內容,保證各大中職學校更新課程內容。
2.創新教育模式,教師和企業人員多渠道、多方法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知識,協助他們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中職學生在學校承擔著雙重學習任務,既要努力提高實踐操作技能,還要學習系統完整的職業指導知識,在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稱為“養成教育”?!爱斍埃谂囵B高素質勞動者的現代職業教育目標下,職業學校的養成教育在于開拓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所謂個人能力一方面指傳統的工作美德,如工作認真、辦事嚴謹、富有責任心,重視工作質量等,特別強調學生個人的獨立和自信;所謂社會能力,主要指人際交往、合作交流、寬容團結等。其中特別強調的是社會德行,如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環保意識等”[5]。職業指導教育知識的講解應在學生剛入學時開始并貫穿學生的整個學校教育生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以身邊人物舉例講解各種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還可邀請知名企業家來校給學生講解,各大企業人員大都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一方面能使學生提前接受企業文化熏陶,理解企業所需具體的職業道德操守,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職業視野,學習更多切實有用的問題解決方案。在這種環境的熏陶和影響下,使得學生自覺自主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3.設立實踐主導的課程體系
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如果沒有將理論與實踐課程有效結合起來,將會造成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脫節,進入崗位無所適從。這就要求職業院校一方面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變化,及時了解新興崗位對人才類型的需求,制定出相應的預備課程方案,并針對不同崗位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成立專門研究小組了解企業的崗位任務及相應技能,將學校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與教材和企業所需崗位技能結合起來,真正形成企業與學校共同辦學。另一方面,企業以利益為主體,學校不能被動地等待企業提出用人需求,應逐步占據主動地位,保持相對獨立,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前提下,抓住市場變化,開拓新模式、新體制。在學校內部構建學生實踐場地,多開設實踐性課程,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書本中晦澀難懂的原理知識通過實踐應用得到解決,提高學生進入企業后快速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企業對學生的工作滿意,學生自身也體驗到價值感,從而以正確的心態面對頂崗實習。
(四)學生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頂崗實習,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自身解決問題能力,快速適應角色轉變
1.以正確、積極的心態對待實習機會
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實習模式之一,具體來說是“2+1”的實習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第三年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實習一年。在實習期間學生由專門的企業員工對其進行指導,社會角色已由學校成員轉向企業成員。在實習中學生應端正個人態度,拋棄“實習利益觀”,明確實習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及與人溝通能力。在實習過程中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崗位任務,勤于思考,抓住實習機會,在具體情境中明白操作原理與工作標準,遇到不懂的問題主動請教老員工,切實遵守各項規定,認真履行實習學生職責,努力做到讓企業滿意,讓自己提升,為畢業后找工作奠定基礎。
2.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快速適應角色轉變
實習學生的適應工作是頂崗實習中的重要問題,中職生大都心理不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遇到棘手的問題難以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學生在校期間要認真學習基礎文化課程,提升文化素養,踴躍投身于學?;顒咏ㄔO中,在活動中磨煉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解決問題、抗擊壓力的能力。 在實習中,應妥善處理與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在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時,要積極尋求指導教師或同學幫助,快速適應角色轉變。
參考文獻:
[1]楊和能.中職生頂崗實習權益保護法律缺失與路徑選擇[J].職業教育研究,2009(5):18-19.
[2]向躍進.推進中職生實習管理的建議舉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5):102-104.
[3]陳芳芳,宋鵬輝.企業參與頂崗實習的成本收益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6):23-26.
[4]江文英,林良全.校企合作打造高效頂崗實習聯合管理模式[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2011(16):68-69.
[5]江奇.德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Post Practice
DONG Li-l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022,China)
Abstract: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in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of the quality talents. As one of the patterns of contacting practice and improving ability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internship faces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occupation benefit stagnant, school students lifting range being small through internships, enterprises' enthusiasm for accepting students being low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vocational students' present problems and reasons existing in practice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schools,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ost practice; difficulties;solution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