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吳巖
[摘 要]中國軟件開發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對于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多。高校的軟件專業在人才培養中,要從行業需求出發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但是,由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就需要采用差異化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本論文針對高校軟件專業的工程實踐與差異化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校;軟件專業;工程實踐;差異化;教學
信息時代,軟件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增多,同時對人才的專業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對軟件工程專業人才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更為注重工程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操作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同,采用差異化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工程能力也得到培養。
一、現行軟件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軟件專業要做好工程實踐工作,就要從社會人才需求出發開展實踐工作,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完成工作實踐工作,而是要將軟件專業教育與軟件工程行業有效結合。因此在進行軟件專業的工程實踐中,要對軟件專業教育提出更為準確而完整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學內容要明確,教學形式要具有針對性。具體如下。
1.對軟件專業人才采用校企合作教育的模式
目前很多國家的高校都已經采用了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學生不僅在學校接受教育,而且參與到產業實踐中進行專業學習。軟件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知識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這就需要高校軟件專業教學中,從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出發開展工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可以輪流到產業實踐中頂崗工作并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學生在校期間就會可以獲得豐富的工作經驗,加之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就會在職業競爭中獲得優勢。但是,這種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具體的實施中,就會由于教育經費有限,加之受到安全管理因素的制約,就會導致學生的產業實踐教育無法切實地落實到位。
2.對軟件專業人才采用實訓教育的模式
對軟件專業人才采用實訓教育的模式,就是高校針對軟件專業人才培養與計算機技術培訓機構之間合作建立實訓項目,對企業的生產運行設計進行模擬,給學生動手操作塑造環境。這種實訓教育模式與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有所不同,高校與計算機技術培訓機構的合作模式簡單,可以根據專業教育需要設立校內培訓基地和校外培訓基地,由計算機技術培訓機構設立實訓項目,提供專業教師。學生可以在學校接受實訓教育,也可以在計算機技術培訓機構接受教育。由于學生在接受實訓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團隊合作完成項目,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軟件專業理論知識的接觸上,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與企業的生產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學生的就業渠道就會擴寬,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但是,從目前的軟件專業人才實訓教育模式來看,由于合作模式存在著不完善之處,特別是培訓機構的教育質量難以保證,而且學費也相對較高,學生的承擔能力不足就會放棄接受這種教育。
二、高校軟件專業的差異化教學方法
1.樹立正確的軟件專業工程實踐理念
軟件專業的工程實踐教學中,要求教育理念要正確,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將軟件專業工程實踐的教學體系構建起來,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按照軟件產業需求體系化運行,同時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以對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進行培養。軟件專業工程實踐理念還要根據教學不斷地創新,對基礎理論、工程實踐與實驗教學充分融合,構建一體化的培養機制,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均衡發展。
2.實踐課程要差異化
實踐課程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知識需求不同而差異化,學校構建軟件實訓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學校的虛擬實訓環境中接受教育。在實訓教學中建立的項目要差異化、所設置的課程內容也要存在差異,以對不同的學生采用相應的實踐課程教學模式。
比如,在數據庫教學中采用實踐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以及對數據庫的應用能力。目前較為普遍應用的軟件程序語言包括MySQL語言、SQL Server語言、Oracle語言和SyBase語言等等,在實訓教育中對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進行培養。JAVA語言、C++語言和NET語言重在培養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在實訓教學中,對于學生信息系統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對學生的項目研究開能力進行培養,各種信息系統的開發和運用,諸如信息管理、信息處理、信息決策等等系統都可以通過實訓進行學習。學生的各項學習內容都是圍繞著項目展開。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根據項目的不同,學生研發能力的不同對學生展開差異化教學。
3.學生進入企業接受實踐教育
學校與企業合作,將學生輪流送到企業接受頂崗培訓,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和知識需求的不同將學生安排到相應的崗位,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實踐教學,學生通過頂崗學習可以獲得知識,接受到適合于自己的實踐訓練。學生接受工程實踐知識的過程中,職業素質也會有所提高。學校也可以請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的實訓基地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實訓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對學生進行彈性分組,采取相應的實踐活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教育中,軟件專業是適應時代的發展而設置的專業課程。為了使得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滿足社會需求,就要對教育方法予以創新。由于高校軟件專業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就要將軟件專業落實到工程實踐中展開的同時,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施差異化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謝希仁. 計算機網絡(第6版)[M].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2013(第2次印刷):132—141.
[2]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杜,2013:135—138.
[3]北京智道顧問有限責任公司.2012-2013年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研究年度總報告 [Z].2013.
[4]張俊青.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及其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09):65—67.
[5]劉君,楊曉蘋,呂聯榮,等.Multisim11在模擬電子技術實驗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02):95-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