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
摘 要:校園體育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是一種富有人文情懷的文化氣息,具有較強的指引功能。本文主要針對職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進行思考和分析,希望給予我國職業院校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職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思考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蓬勃發展,職業教育也逐漸獲得公眾的高度重視,職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學習觀也出現較大轉變,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也在不斷的改革、發展以及遷移中。建設校園體育文化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其要符合時代對職業人才的需求,發揮其育人的獨特功能,而如何建設體育文化,已經成為我國職業院校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挑戰。
一、職校院校體育文化的主要特點
(一)動力性
體育精神是體育文化的重要核心,其對院校體育文化的未來發展起到決定作用。科學的體育精神是一種超越體育項目的精神力量,將體育精神與職校智育、美育以及德育充分結合,可以提高職校教育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集體意識、團結意識以及堅強意志,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體育觀,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二)目的性
當前,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有能力、有紀律、有文化、有道德以及有理想的現代化專業人才,職業教育的目標決定了其體育文化的建設方向。因此,職校要以其教育目標為出發點,有目的的進行體育文化建設,將健康以及正確的生活態度和體育意識傳遞給學生,在校園中形成積極向上的體育氛圍,通過體育鍛煉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體育觀。
(三)實踐性
職業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其決定了校園體育文化也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性。同時,由于體育活動的本質即為實踐,只有通過親身參與,才能深刻體會到體育的快樂。因此,職校一定要通過各種體育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實踐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的價值和樂趣。
二、建設職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相關路徑分析
(一)倡導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當前,運動會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最主要建設途徑,但是由于運動會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很多學生難以通過運動會贏得收獲,對學生平時的體育鍛煉難以起到指導作用。因此,職業院校要積極倡導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增加一些具有較強娛樂性和健身性的項目,例如民俗體育項目、體育征文、體育知識比賽、體育游戲以及體育舞蹈等,將職校專業與體育活動充分結合。同時,職校還要增加團體性體育活動,例如毽球比賽、拔河以及長繩接龍等,在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平臺的同時,發揮體育文化的輻射功能。
(二)利用多種途徑宣傳體育文化
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過程中,體育宣傳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其可以提高學生的鍛煉意識,讓體育活動成為學生的重要生活習慣。宣傳體育文化的途徑較多,比較常見的有校園標語、校園網、廣播以及板報等。通過上述宣傳途徑,可以幫助學生及時了解體育新聞、體育賽事、體育項目以及體育知識。同時,職校還要積極舉辦體育畫展和攝影展,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的體育習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
(三)制定體育文化建設的相關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保證職校有序開展體育互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保障,其是確保體育文化建設的基本因素。因此,職校要結合自身特點,制定長期可行的體育文化建設規劃,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定期培訓,對學校的各項活動進行定期考核監督,綜合考慮學生的體質差異,通過靈活的考核制度,保證所有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同時,職校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指導,將體育社團與校園體育文化節充分結合,保證各項規章制度的全面落實。
(四)注重課外體育活動的有效性
職校要給與課外體育活動以充分重視,利用各種豐富的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積極向上的體育文化氛圍。職校在積極舉辦傳統課外活動的同時,還要增加學生喜愛和歡迎的運動項目,例如近些年十分流行的攀巖、拓展學習、定向越野、輪滑、啦啦操以及街舞等,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充分發揮職校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新興體育項目與傳統體育項目可以起到相互調節和補充的作用,將二者充分結合,可以切實提高體育活動的有效性,對樹立學生正確體育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五)發揮學生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的主體作用
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的過程中,職校要鼓勵學生自主成立相關體育組織,學生根據個人愛好和特長,選擇加入不同的俱樂部,激發學生對運動和鍛煉的興趣,轉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度,讓學生成為建設體育文化的主人。同時,職校還要鼓勵學生社團積極參與到院校活動中,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更好的開展校園活動,讓學生真實體會到體育活動的快樂。
總而言之,建設職校校園體育文化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職校不僅單純的依靠教師力量,要動員全校師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文化建設中,正確社會力量的支持和配合,發揮體育文化的引領作用,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與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彭華.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2).
[2]萬秋霞.CUVA聯賽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影響的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