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摘 要 大多數兒童的繪畫能力,基本遵循一條共同的發展軌跡,并且每個年齡段大致也有著共同的繪畫特征。但是,在實際的繪畫實踐中,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并不平衡,有時候的差異還十分懸殊。影響兒童繪畫能力差異的因素,筆者從兒童的先天素質、智力、環境和教育諸方面作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 兒童繪畫 能力差異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影響兒童繪畫能力差異的因素有內在、外在的因素,也有先天、后天的因素,其影響也有大小之分。接下來分別從先天素質、智力發育、環境影響和非智力因素這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先天素質對兒童繪畫能力的影響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要有一定的自然前提,這個自然前提就是先天素質。先天素質是有機體以遺傳為基礎的生理、心理特點,如人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腦的結構形態和生理機能方面的特點。具有良好素質的人往往表現在某些分析器官對外部影響的高度感受能力上。另外,根據俄國生物學家伊凡·巴甫洛夫的分類理論,他將人分為三種類型,即藝術型、思維型和介于之間的中間型。在感知方面,藝術型的人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具有完整性、充分性和豐富性特點,思維型的人則更加注重對現實的分析。在記憶方面,藝術型的人識記圖形、顏色、聲音等的直觀能力較好,思維型的人識記語義、數字和概念等的能力較好。在思維方面,具有藝術型特點的人,思維富于形象性,具有想象力,思維型的人的思維邏輯性較強,善于分析、推理。人們的這種類型差異不但決定智力活動的特點,而且決定專門能力的特點。
在接受系統教育之前,兒童表現出來的興趣愛好或求知欲,常被認為是先天素質或專門能力的表現。這種活動的傾向性,是因為某種分析器官具有較高的感受性,進行相應的活動感到愉快所致。兒童在某方面有所偏好,做起來容易取得成功,這是發展特殊能力的基礎。
另外,也有些人對兒童發展美術能力存在偏見,認為只有功課不好的孩子才去選擇畫畫。的確,有些兒童由于興趣發展而產生厭學的情緒,進而影響學習成績。但是,很多實踐加上理論證明,一般繪畫能力強的兒童智商也普遍較高。因為,兒童在10歲以前其繪畫能力與智力是相互影響、同步發展的。那些在繪畫方面超前發展的兒童,一般學習也很優秀,他們普遍的特點是聰明、好學、敏銳、接受能力強、記憶力好。繪畫活動不僅不會影響學好其他功課,而且會在人的素質發展方面發揮特殊的促進作用。
2智力的發育和發展對兒童繪畫能力的影響
兒童的繪畫能力與智力的關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間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繪畫能力反映智力水平,同時,繪畫活動也促進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對許多超常兒童的測查和追蹤研究表明,在較高智力結構中有四種最重要的能力品質,即感知力、記憶力、思維力和創造力。這些優良品質也是美術特長兒童所具有的優勢。
許多繪畫能力突出的孩子,都具有觀察敏銳、善于快速把握形象特征的能力。他們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觀察問題細致,發現問題多,顯得聰明機靈。善于在生活里觀察的孩子,空間知覺發育超前,這一方面與他們的先天智力類型有關,另一方面也是他們感知力敏銳的表現。此外,這些孩子在繪畫的其他方面,如色彩表現能力、創作表現能力、推理能力上也十分出色。
兒童在圖像、色彩以及空間知覺方面發育超前,表現為對這些方面的識別和記憶力強。兒童創作畫得好,往往是因為他們對形象的記憶能力強。他們平時有觀察習慣,善于儲存形象素材,并能觀察和記憶想象細節,這種能力特別表現在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當他們的立體空間知覺尚未發育成熟時,他們就能依靠記憶來畫具有動態的立體結構。這種表現立體關系的能力并不是依靠寫生獲得的,而是憑他們的記憶和理解來畫。幫助兒童克服用固定模式繪畫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啟發兒童注意觀察,用各種形象資料去進行視覺刺激,使兒童學會自己去概括形象、表現感受,并把觀察的表象儲存在記憶里。
具有高度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兒童,一般都善于獨立思考,能較好地發現客觀事物的邏輯關系,并能進行正確的推斷。在繪畫表現方面,善于思考的兒童所表現的畫面內容,有時雖然不一定真實,但卻具有合理性。同時,善于獨立思考的兒童都具有獨到的見解,不喜歡重復別人,他們所畫的內容和形式都具有獨到之處。
一切繪畫語言形式都是創造性表現。具有創造力的兒童,其思維過程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限制,可以充分發揮探索性和想象力。他們喜歡標新立異,喜歡尋找新的答案,自己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具有創造性思維,要求打破常規,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改組或重建,創造新的思維成果。兒童在繪畫方面喜歡表現反映人們生活變化的內容。兒童的創造能力,一般都具有個人的獨創性,他們善于運用智慧創造一種新形式來表達感受,他們對眼前的刺激能很順暢地做出反應,同時還能做到隨機應變。
3環境因素對兒童繪畫能力的影響
兒童的繪畫能力不僅與先天因素有關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力必不可少的后天環境的影響。我們所指的環境主要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和教育作用。
兒童的早期教育受家庭影響較大,在自由寬松的氛圍里生活的兒童,一般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思維靈活,他們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繪畫題材也比較廣泛。如果家長能經常帶孩子到戶外參加活動,新鮮的外界刺激將有利于激活創造思維,提高兒童繪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兒童畫畫,要用平常心態對待他們的成績,家長不要有太多的功利心和自尊心,更不要用這種心態去影響孩子。兒童自覺地畫畫(下轉第103頁)(上接第96頁)是很自然的行為,在他們看來畫畫是玩兒,他們常常是在涂涂畫畫中不知不覺地成長起來的。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于父母的發展。因此,在家庭中培養兒童的繪畫能力,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以及創設優良的美術活動環境。
兒童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幼兒園、學校是影響兒童能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環境。兒童的繪畫能力發展是在教學中實現的,然而并不是任何一種教學都足以發展能力。教學既可以促進能力的發展,甚至使學生的繪畫能力獲得超前發展,也可能妨礙其能力的發展,對兒童的發展才能起抑制作用。因此,在教學中發展能力需要教學內容的正確選擇、教學過程的合理安排和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
社會歷史條件是兒童發展能力的背景。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以及各種形式的社會辦學,成為兒童們參加美術活動的主要場所。許多兒童利用雙休日到這些地方參與文化活動,滿足個人興趣。校外教育單位各方面條件都比學校更加優越,無論師資力量、教學設施還是所安排的教學內容和時間,都比學校課程靈活,教學條件也更充足,能夠使兒童在更優越的文化教育環境中得到培養。同時,校外教育單位有一批思想觀念新穎、專業水平高的師資隊伍,他們是我國進行美術教育改革的骨干力量。他們創造性地實施各種教學實驗,取得了許多寶貴經驗,發揮著革新帶頭作用,促使本地區兒童繪畫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4非智力因素對兒童繪畫能力的影響
非智力因素是指在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這里主要從狹義定義的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情感在學習中能夠直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勵學習的內在動力。在美術活動中主要體現為興趣。興趣需要培養,不能強迫孩子接受,要通過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僅活動內容安排要使兒童感興趣,更重要的是要使兒童在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意志是人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自己自覺調整行為,并與克服情緒障礙、困難和挫折相聯系的心理過程。進行任何的創造活動都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堅持不懈。在美術活動中當一些兒童能力相近時,成績好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能堅持完成作品的人。可見,有時能力的差異不完全取決于本身的素質和技能的高低,非智力因素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個性發展的最高目標是自我滿足、自我完成和自我實現。兒童的個性培養在美術教育中主要反映在兒童美術的創造行為中,是兒童自身價值的體現,是對他們作品創造性的肯定和幫助,是美術教育體現尊重兒童人格、培養個性發展,使之達到自我實現,得到自我滿足的功能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