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建優質高職院校解決相關發展中的問題至關重要。工業生產制造的新特征、產業變化帶來人才結構變化,由此帶來高職院校體制機制創新與一流專業建設解決、人才培養模式等相關問題,本文就創建優質高職院校過程中建設一批高水平師資隊伍、解決人才培養模式以及人才技術技能積累與社會服務與信息化建設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創建 優質高職院校 專業建設 人才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1.210
1 國家創建優質高職院校背景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以大于9%的平均年增長率發展,但是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在發展因素和外部經濟需求環境都已經有了巨大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增長規模目標都要進行調整。其中發展質量替代速度、數量和規模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全球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中的制造業的比重持續降低,而產業結構中的服務業比重呈現提高趨勢。發展中國家利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原有比較優勢正在加速工業化,正在加快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目前發達國家高技術優勢、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正在雙重挑戰我國實體經濟。我國社會環境和經濟形勢正在面臨如下變革:
(1)工業生產制造的新特征:工業產品將有規模生產向個性、規模并行轉變,生產者會成為定制產品的設計、加工者,產品的用戶也有小范圍部分參與向整個全程參與轉變,將廣泛并且實時參與生產和設計全過程;大部分簡單勞動將由智能生產系統替代,工人將變成是產品的設計者和智能生產系統的管理者。
(2)產業變化帶來人才結構變化:生產變化將會帶來人才素質的變化,需要大量的現場工程師和技術人才作支撐以滿足生產和服務環節中精細化生產和流程優化,以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質。
2 創建優質高職院校的目的意義、目標內容及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優質職業院校建設的根本目的:以優質職業院校建設為抓手,破解職業院校辦學中的關鍵問題和難點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專業建設為重點,建設一批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產教融合緊密、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社會服務能力強、綜合辦學水平領先的優質高職院校,引領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優質職業院校建設的建設目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專業、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條件和一流的社會服務。
創建優質高職院校過程中高職院校面對的問題與挑戰:當前創建優質高職院校背景下中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人才需求變化。產業變化帶來人才結構變化和科技和生產變化將帶來人才素質的相應變化。當前社會經濟和發展趨勢下如何適應培養結構,如何適應新環境下的培養機制,如何適應滿足社會當前高綜合素質要求培養質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僅有形式上的聯系而未能實現真正內容上的融合;校企合作大多依靠“人情關系”,維系于表層。缺乏校企合作機制建設,缺乏校企合作平臺。教學內容中知識體系設計過程中教學內容與工作過程互相脫節、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結構匹配度不高等問題。
3 創建優質高職院校背景下的高職院校發展存在的問題探討及解決
(1)體制機制創新與一流專業建設。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合作辦學的體制機制和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加強特色二級學院建設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校管理重心下移。改革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和教師考核評價辦法,績效工資要設立動態調整機制。構建高端、共享、靈活的產教融合平臺從而使強化校企合作從單一走向多元。
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使專業方向、優化資源配置助力專業群建設,強化現代學徒制和校企協同育人從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建一整套創新型、發展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推進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和精品資源共享課,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在行業有影響力的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
(2)解決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建設一批高水平師資隊伍。賦予學習者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培養理念與模式的轉變與突破,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與新的知識與經驗間建立起有意義的聯結從而創設有助于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進行策略性思考的能力。
通過集中培訓、企業實踐、技能訓練、個人自學等多種形式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師專業化發展體系,促進教師堅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潛心于育人過程中的循序漸進培植教師的工匠精神,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操作能力,避免專業技能教學理論化的現象。使教師專心于課程開發,安心于課堂教學,靜心于人才培養。
(3)技術技能積累與社會服務與信息化建設與應用。高職院校相關專業要與行業企業共建技術工藝和產品研發中心、公共實訓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載體。引導教師面向行業企業開展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技術推廣從而建立和完善教師技術服務的制度與政策。,推動行業企業的技術革新與發展,為產業升級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利用院校資源廣泛開展企業職工培訓和社區教育以提高對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貢獻度。
全面提升教學、實訓、科研、管理、服務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推進智能校園建設。開發優質專業教學資源庫、網絡課程、模擬仿真實訓軟件和生產實際教學案例等,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形成課堂教學新形態,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廣泛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4 結語
創建優質高職院校過程中,要選擇好標桿院校明確學校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立足區域、行業需求、學校辦學定位、建設基礎和發展目標,明確建設的關鍵問題和建設的重點領域;聚焦全國一流高職院校的建設目標,以問題為導向,確立依據充分,具體明確可行。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圍繞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致力于學校育人模式、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創新。從而打造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優質高職院校。
參考文獻:
[1]關于實施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的通知[EB/OL].山東省教育廳網站,2017,02(15).
[2]山東計劃至2020年建設6所以上具有國際水準高職院校[EB/OL].全景山東魯網 .
[3]劉海等.從職教大國邁向職教強國——中國職業教育2030研究報告于志晶[J].職業技術教育.
作者簡介:楊麗英(1973-),女,吉林榆樹人,副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及單片機開發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