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 要: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現如今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除了要注重實用功能之外,精神功能和審美功能的訴求更加日益顯現,力求創造出獨特的校園文化景觀。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提升校園文化品質的重要載體。提升學校的歷史文化,區別于其它大學的獨特視覺符號,真正打造高校的品牌和文化。
關鍵詞:大學校園;景觀設計;文化內涵
一、校園文化景觀的特性
1.校園文化景觀的空間性。不同的文化景觀占據的空間大小會不同。例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的畢加索雕塑,其體積是我們常見的校園雕塑的很多倍。但不管空間的大小差異多許,它們在空間位置上都具有其自有的穩定性和固定性,以其體現出它們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人文情懷等特色。
2.校園文化景觀的本土性。大學校園文化景觀設計運用本土化的設計理念,是“特定空間”的“獨特性”文化景象,也是文化的凝聚體,將本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體現出來。在大學校園內景觀進行本土化設計,旨在打造有特色景觀文化內涵的景觀形象,同時,大學校園環境的開放性和先進性,使得大學校園文化呈現出多樣性。因此,高校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到本地區的人文特色、建筑形象、歷史傳承、宗教信仰等因素。例如,曲阜師范大學在設計校園景觀時,要充分考慮曲阜的文化傳統、文化區域特色,重點突出齊魯文化,將孔廟、孔府、孔林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3.校園文化景觀的時代性。每個文化景觀都是特定時間的產物,文化的傳承性會使得景觀帶有強烈的時代特點。例如,具有中國傳統建筑風格樣式的北京大學的校門,木結構殿門式的大門,斗拱彩繪,具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美感。威武的石獅,使校門透露著一種威嚴。這一古典式的建筑風格設計,真正體現出北京大學作為中國最高學府的文化歷史內涵。
4.校園文化景觀的低碳環保性。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應遵循因時因地,適時栽植,以當地區域性苗木為基準,結合現有狀況,合理進行苗木的配置。根據植物的群落與群落之間的關系,植物的季相性,喬灌草結合,營造豐富的植物層次性,提高校園的綠化率,創建生態校園。
二、校園文化景觀的內涵表達的依據
1.校園文化的內容載體。大學校園文化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歷史文化、傳承文化、制度建設文化等,校園的文化建設離不開這方方面面的文化沉淀和積累。只有通過這些文化的物化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才能直接表現出校園文化景觀的表達。
2.校園的性質。我國高校的性質,廣義上可分為專業性院校和綜合類高校。大學校園文化景觀的直接性表達也正是通過學校的性質進行,例如學校的校訓就是通過精神性的展現,形成本校的文化性理念。廈門大學的“自強不息、止于止善”、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樣就無形中通過精神文化的營造體現出景觀表現的文化特質。
3.校園建設的自然和文脈特質。國內許多高校的建設之初,對選址都非常考究,例如北京大學就利用原有的園林基礎和場地條件,創造了美不勝收的“燕園”,湖南大學的“岳麓書院”,學校的文化特征與校園的自然地形條件及原有場地條件有著直接密不可分關系。
三、校園文化景觀的內涵表達原則
1.生態性建設原則。大學校園文化景觀建設中,生態性景觀設計已經成為校園景觀規劃中的焦點問題。場地的合理配置與劃分,必須重視校園基地的生態性設計,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與社會的融入等方面。應充分考慮到已有的校園地形、地貌特征,而不能只重視建筑物的造型條件和材質選擇,對已形成的景觀文化形態結合新的生態型設計理念,構建新的景觀文化,利用原有的自然材質或就地取材,真正做到因時因地設計,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校園文化景觀顯得尤為重要。
2.保留性原則。目前國內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存在同質化的特點,建設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景觀,同時保留已有的文化景觀,是每個大學提升自身內涵品質的主要內容之一。大學校園景觀設計應立足于物質和精神的統一,設計應體現時代文化,而人文思想的體現已經成為時代文化的核心內容。因此,校園建設中應保留現有的歷史性景觀,諸如:古樹名柏、名人雕塑、本土化古典建筑等,創建“情景合一”的生態性文化景觀。
3.安全性原則。在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安全性原則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保證師生的安全性,才能使校園的方方面面得以進行。校園的道路照明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夜間的安全性,人流量較少的地段除了要保證足夠的照度外,還要加固硬質景觀和軟質景觀的設計。在校園植被選擇方面,要考慮到安全、無毒的植物,讓高校的景觀成為安全、美觀兼并的,并富有層次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四、校園文化景觀的表達手法
1.人文建筑表達。建筑是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形的建筑是一幅優美的畫,無形的建筑是一首凝固的樂曲,建筑的形體可襯托出文化的熏陶,即“性靈的融合、神意的感觸”豐富寓意。大學校園景觀設計是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結合形式,校園的歷史環境和文化環境塑造出優美且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景觀空間環境,真正體現高校教書育人的空間場所。
2.構筑物表達。大學校園內的假山、疊石、花盆、噴泉、景墻、雕塑、花架、長廊、亭子,它們都屬構筑物的范疇,不僅增加了景觀的豐富性和層次性,又在一定意義上表達出了校園的文化內涵性。構筑物的設計和立意構思要考慮地方文化、校園歷史,還要充分滿足和保障校園使用者的各項需求,使其符合使用、經濟、美觀、安全、人文等方面的要求,為學校師生提供一個舒適、美觀、實用,并且具有文化涵養的生活學習空間環境。
3.植被配置法。良好的植物選擇和搭配是營造豐富文化內涵景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景觀空間環境可以創造不同的心理感受。景觀植物配置可以用以下幾種手法進行表達:對比與襯托、韻律、節奏和層次、色彩和季節。合理的配置植物,構建既有文化統一、又有文化空間的大學校園。
五、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景觀設計是校園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并且是多種設計要素的結合。因此,具有文化性、人文性的校園景觀環境,不僅能夠體現出校園的豐富藝術美,而且能夠展示出一所高校的文化精神。校園的整體空間設計美感是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工程,在設計中要遵循景觀設計的特性和設計原則,從文化層面上真正展現高校的人文性和文化的延展性,創造既美觀又舒適的大學校園景觀環境。
參考文獻:
[1]馬克辛. 景觀設計基礎[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劉濱誼. 景觀規劃設計三元論[J]. 新建筑, 2005,9: 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