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之大任。如何努力開創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如何在網絡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借力于這一平臺,切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擺在我們眼前的問題。而本文,即詳細闡述了新形勢下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應對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下 網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機遇 挑戰 對策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同志出席會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下我們開展思政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網絡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面臨著很多新型問題,正確對待且積極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當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一、 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1、網絡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歷來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延伸的知識面和信息量,傳統思政教學在資料收集和信息傳播兩個方面都很閉塞,成本高、難度大,難以實現對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和現實性進行較為深入的理解。而網絡恰如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庫和圖書館,它的出現意味著,只要我們掌握了網絡,就能掌握快速更新的實時動態消息和無限存儲的全面且深入的數據庫,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極大地豐富了思政教育的信息資源。
2、網絡延伸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空間
傳統模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開展,這種形式可以很好的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我們固然要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但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而網絡便是改進、加強的載體。網絡具有獨特的開放性,這種開放不僅體現在時間和地域上,更體現在形式與內容上。通過網絡,大學生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受政治、經濟、文化等眾多方面的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的同時,也滿足了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
二、網絡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1、網絡負面信息的不可控性,污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環境
總所周知,網絡是公開且共享的,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搜索、瀏覽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只要是在網絡技術可支持的范圍內,發布和接受信息,都是不受約束的,而正是這種不可控性,把很多有害信息輸送到了高校,造成大學生是非觀念模糊,使他們的思想游離于傳統的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之外,進而造成大學生社會責任弱化、道德修養下降、身心健康受損,給我們的國家安全、傳統文化、社會穩定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環境也受到了污染。如果沒有及時、正確的思想引領,大學生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必然會對國家和社會造成難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2、 網絡信息的隱蔽性,導致大學生網上道德失范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增多
網絡具有匿名性和隱蔽性,網絡隱藏了人們的真實身份,這就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的自由空間,特別是高校大學生,難以掌握自由之尺度,道德、言行很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就超出了社會責任的范圍。而長時間的道德失范,加之無人約束與管理,必然會導致大學生賭博、詐騙、獲取情報、侵犯知識產權等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的增多。公安部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局的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立案偵查利用計算機網絡犯罪案己超過10萬件,其中青少年犯罪占社會刑事犯罪案件的70%以上,而在這70%中,大學生犯罪約占17%,且呈逐年上升趨勢。由此而產生的危害會破壞正常的網絡秩序和社會治安,因此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三、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高校應加強大學生政治理論學習,提高個人修養,使大學生能夠正確對待網絡
首先,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學習,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堅定大學生的政治方向和立場,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信念,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自身免疫力,以此來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蝕。
其次,高校應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傳承博大精深,其精髓便是道德自律、修身養性,這些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校園文化建設這一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個人修養,進一步增強大學生遵守網絡道德規范的自覺性。
第三,高校應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正確使用互聯網,可以以開設講座和公選課等方式,為大學生進行網絡知識培訓,幫助他們提高信息處理、信息分辨、信息選擇以及綜合信息利用的能力。鼓勵班級團支部、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開設自己的公眾號,發布重要通知、活動信息及照片,普及網上生活社區,加強大學生對網絡的正確理解和使用的同時,切實為大學生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2、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法制建設,規范網絡管理,使大學生能夠正確運用網絡
首先,高校應教育大學生遵守網絡行為規范,可以將現實道德教育與網絡道德教育相結合,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網上不良信息的侵害,自律、自重且恰如其分的進行網絡活動,做遵紀守法的大學生網民,自覺維護網絡秩序。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關注互聯網立法工作的進展情況。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已經先后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管理暫行頒發》、《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管理辦法》等法規,教育部也下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適合于自己運行的網絡規章制度,更有力的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駕護航。
第三,高校應加強校園網絡監控,信息中心應責任到人,實時監督檢查網絡后臺,發現不良信息應迅速做出反映,及時清理;各教學系、行政部門也應設專人負責各自網站的維護與更新工作,保障網上宣傳工作的有序開展,保持網絡宣傳陣地的政治性、群眾性和純潔性,避免“僵尸網站”的出現。將高校校園網絡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的關鍵就是制度化、規范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網絡時代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進而完成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
四、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們,要積極主動地去努力適應當今新形勢,廣泛參與高校網絡工作的監督管理和體系創建,堅持教育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的原則,通過各種形式做好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高校網絡健康且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其宣傳陣地的作用,使高校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完成我國高等教育肩負的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