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愉欽
摘要:啦啦操運動自上世紀90年代從美國引入我國,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已經成為風靡全國的一項大眾健康體育活動,深受大、中、小學學生甚至幼兒園小朋友的喜愛。近幾年來,在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的大力普及推廣下,參與人口和技術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啦啦操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很多學校開始開設相關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啦啦操走進校園,改變了以往校園運動的局限性,枯燥感,給學校生活帶來了無限樂趣。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對恩施州幾所重點中學進行調查,研究恩施州中學啦啦操的發展現狀并針對其現狀提出相關發展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啦啦操;中學;現狀;對策
引言:啦啦操作為一種新的健身形式,正以全新的面孔走進校園文化生活。它的動作完美,融合了各種跑、跳、走、基本體操與健美操的律動、現代舞、體育舞蹈的腰跨動作,各種翻騰,空中人體拋接,站立及托舉的空中造型,多種元素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創造空間,豐富了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多變的空間運用、流暢完美的動作銜接、多樣化的舞蹈動作元素等,真正讓學生發揮出創造的靈感。從籃球運動在學校的風行,健美操的快速發展到啦啦操運動的形成,正是學校體育的自由個性以及創造力的具體體現。因此中學開展此項運動迎合了時代的需要,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更是潛移默化了學生終身運動的思想。
1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恩施州恩施高中和恩施市第一中學的部分初高中學生。
本文以恩施州兩所重點中學為例,研究對象為初高中學生,兩所學校均為還在不斷建設中的學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查找啦啦操在校園發展及對社會適應的相關文獻以及學習啦啦操的相關理論書籍和啦啦操裁判規則書刊等,為本論文的寫作搜集更多有效的信息以及奠定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調查100份,兩所學校各50份,回收問卷95份,其中高中回收49份,初中回收46份,有效問卷88份。
1.2.3實地考察法
在假期時間對學校進行實地考察,發現校園基礎體育項目及場地設施較完善,體育運動呈現多樣化,但主要還是針對中考和高考項目,校園也有簡單的室內專業的羽毛球館、乒乓球設施,室外籃球場,足球場,田徑場以及小型的力量房、舞蹈室等設施。
1.2.4分析法
通過對問卷調查及觀察結果的分析,尋找啦啦操在校園實行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1.2.5討論法
通過和兩所學校體育老師及周邊其他學校的體育老師交談,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學校參與啦啦操運動的表現,并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啦啦操課程的態度。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當地學生對啦啦操的認識不深入(以恩施州部分學生為例)
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對啦啦操表現出比較濃厚的興趣,說明啦啦操在中學體育教育發展中有很大的空間和開發價值。但是由于一些學生的一些傳統觀念難以轉變,對啦啦操的健身價值不能正確的認識;
2.1.1中學生啦啦操參與人數少。我們發現在校園里,比起一些基本的運動項目,學生多數選擇了有趣味并且新型的運動項目,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籃球、足球這類群體娛樂性運動,參與人數較多,運動條件、設施較為簡易的運動項目,因為這些項目參與方式比較簡單且容易組織。而啦啦操和體育舞蹈這些運動項目相對來說對場地設施要求比較高,一般學校都沒有完善的訓練場地,因此,很多學生雖然喜歡但是卻無奈不能學習與訓練。參與人數相對就比較少。
2.2 中學啦啦操教師教學水平普遍不高
因為啦啦操傳入中國的時間不長,從整體來說,我國啦啦操選手整體水平也不如歐美選手,導致啦啦操教師水平也普遍不高,專業化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成熟,教學技術不熟練,學生對啦啦操的了解也不深入。
2.3 啦啦操教學內容和教學場地落后
啦啦操在中國的傳入可以說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對學校教師的要求不高,課程不足,對場地器材要求也不高,設備不齊全。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啦啦操普及度在全州乃至全國不均衡
通過短短幾十年時間,我國啦啦操項目在全國得到普及。啦啦操運動員也呈明顯增長的趨勢,而且在國際比賽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啦啦操普及區域在全國分布不均衡,總體呈東強西弱之勢,啦啦操在東部沿海一帶已經形成規模,但在西部大部門省份開展現狀不好,比如恩施州很多同學對啦啦操的認識就非常薄弱,有些省份和地區任然還沒有開展啦啦操項目。
3.1.2教師水平良莠不齊,培訓制度不完善
高級別和得到國際認證的教師很少,啦啦操教師培訓的培訓速度趕不上啦啦操的發展速度,啦啦操老師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啦啦操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很少,高學歷的啦啦操教師多為年輕教師,經驗不足。目前全國啦啦操教師趨于年輕化,缺乏有經驗的啦啦操教師。
3.1.3 學生對啦啦操認識不足
通過調查,大多數人對啦啦操沒有正確的認識,也沒有經過基本的啦啦操教學培訓,一部分同學對啦啦操表現了極大的學習欲望,但是對老師期望過大,滿足不了需求。
3.1.4 學校對啦啦操不重視,場地器材不齊全
調查發現,初中學校很多根本沒有專門的舞蹈教室,學習啦啦操都是在露天的操場上進行,根本看不出啦啦操的效果和樂趣。
3.2 建議
3.2.1 加大啦啦操的普及力度,使啦啦操在全州范圍內得到全面的推廣,尤其是偏遠地區更加應該加大普及力度。
3.2.2加強啦啦操教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多組織啦啦操教師培訓,多參加啦啦操教師的國際交流,規范啦啦操教師管理,規定并嚴格執行教師評定制度,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水平,建立合理的啦啦操教師知識結構體系。
3.2.3 重視啦啦操后備人才培養,抓好啦啦操專業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盡可能多組織比賽,創造啦啦操業余培訓班學生的參賽機會,重視啦啦操運動員素質的全面發展,加強啦啦操的普及以及增強學生對啦啦操的理解。
參考文獻:
[1]楊文軒.楊霆.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84-110.
[2]啦啦操競賽規則.全國啦啦操委員會印制,2014.2:1-2.
[3]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113-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