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衛東
摘 要:學生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新課程的實施及教學實踐要求等,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五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從“情”著手,降低學生課堂心理安全防線,讓學生自愿主動參與。充分做好預習及其監督與常規評價,為參與提供張力。巧妙創設情境,活躍學生思維,讓參與更積極。課堂展示、小組活動,交流自主、開放,評價不打折扣,為學生參與實施有效監督。巧妙激勵與幫扶,促進學生參與的自信力提高。
關鍵詞:課堂;參與度;有效策略;創設情境
在農村鄉鎮學校的實際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會出現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常見老師在講臺上面口若懸河,臺下學生卻渾水摸魚;老師雖費盡心機勸說,依然有學生東張西望;甚至老師聲嘶力竭、口干舌燥,可對面學生卻有氣無力。于是,我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
一、從“情”著手,降低學生課堂心理安全防線,讓學生自愿主動參與
心理學家通常認為,學習這種活動,解決的問題與學生的認知差異有著密切的聯系,解決問題的過程受差異影響,同時也受感情因素的影響較多。情緒失落的時候想象力所受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寬松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考能力比較活躍。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課程特點,根據教情、學情,投入、運用或滲透情感并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營造一個輕松、活躍、意境生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沐浴在情感藝術的享受之中,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投身于課堂教學這個大舞臺之中,快樂成長。
二、充分做好預習與預習監督及常規評價,為課堂參與提供張力
古語云:“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是其他學科的數倍,只靠課堂的幾十分鐘進行閱讀是不行的,因而課外預習顯得尤為重要。當然走過場的預習是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那如何才能做充分的預習呢?
1.要加強預習指導。預習前,教師必須指出預習的目的、范圍、方法和重點,使學生目標明確,心中有數。
2.在預習過程中,要及時調查研究,進行個別輔導,要經常深入學生,了解他們在預習中的困難,及時給予解決,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進行具體的幫助。
3.重視反饋評價,提升預習興趣。對于學生的預習要重視檢查,及時表揚,讓其體驗成功,樹立自信。
三、巧妙創設情境,調動與活躍學生思維,讓參與更積極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我們創設了教學情境,學生往往能興高采烈地參與。
四、課堂展示,自主、開放,小組活動交流與評價不打折扣,為學生參與實施有效監督
課堂展示活動是學生將學習成果公之于眾的時候,也是學生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當然更有分享的大度情懷的釋放。有序的組織展示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度。如果在此基礎上將各個小組及成員的表現用一張非常明細的評價細則對其量化,會讓學生對每個細微的習慣(如傾聽態度)等各項指標精益求精地優化。
五、巧妙激勵與幫扶,促進學生提高參與的自信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一般來講,對學生的表揚、鼓勵多于批評、指責,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鼓舞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注意肯定性評價語言的選擇和及時使用。對學生的閃光點,教師要及時選擇恰當的肯定性評價語言進行鼓勵。我們常常采用下列方式:學生回答問題準確,用“你回答得棒極了”“你真會動腦筋”予以肯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成功,用驚喜的語氣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學習;對欲言又止的學生,用“膽子大一些,試試看,老師會幫你的”;當學生自己完成任務時,用“你成功了!”即使學生做得不夠好,我們也使評價語言便于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另外,評價要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這叫“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使課堂氣氛活躍。為此,教師必須調控,做到面向全體,既要發展優等生,更要重視提高中、下水平的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特別關愛、多跟蹤輔導。課堂優先讓他們發言,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并得到適當的評價和肯定。讓他們認識自身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學習的樂趣,并碰撞出創造的火花。長期堅持這樣的思路組織教學,我們發現: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自信心明顯增強,學生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竇桂梅.聽竇桂梅老師講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2006.
[2]彭小明.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3]許小慧.警惕無效參與[J].語文建設,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