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冠蘭
摘 要:我國著名的文學家、當代語文教育奠基人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讀與寫的關系密切。善讀必易于達到善寫,善寫亦有裨于善讀。兩者皆運用思考之事,皆有關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之事,故而相通。”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結合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寫作教學,寫作教學時有意識地滲透閱讀教學,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學生對寫作是有一定懼怕心理的,教學時教師要合理地設計寫作訓練的內容,適當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以《少年閏土》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尋找作者著重描寫了與閏土有關的哪些事情,著重描寫了閏土的哪些細節特征。學生找到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寫好人物的方法,那就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細節特征和事件進行描寫,通過抓典型直觀地展現出人物的行為特點和性格特征。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了解到的描寫人物的方法,選擇自己熟悉的人物進行描寫。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這種方法,既能夠消除學生寫作的心理障礙,又能使學生實際應用學習到的寫作方法和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閱讀教學積累素材,為寫作奠定基礎
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為寫作奠定基礎。首先,課堂教學前每名學生輪流將自己積累的好詞好句或名言警句寫在黑板上,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其次,每篇課文學完后教師和學生共同挑選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和段落進行積累,如,《海邊仲夏夜》中的緋紅、廣漠、休憩等詞。學完一個單元后,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整理單元中出現的優美詞句和段落,幫助學生將這些詞語和段落形成一定的體系,降低學生記憶和運用的難度。最后,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量。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設班級圖書角,在圖書角中定期添加新的書籍和報刊,供學生們自由觀看。除了設置圖書角,教師還要規定學生每天閱讀的字數,并向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書籍,為了保證課外閱讀的效果,教師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學生可以閱讀圖書角中的書籍也可以自帶讀物,拓展學生的閱讀量。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從字詞語句的角度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在未來寫作的過程中將這些素材為自己所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寫作練習
1.閱讀教學中的片斷寫作
為了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教師要注重在教學的過程中挖掘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進行片斷寫作。首先,仿寫文章中優美的段落。以《草原即景》的學習為例,“云彩又馴順地變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視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島嶼,上面影影綽綽,似乎還辨的出一些蒼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細長條,好像半透明的銀魚,在藍天里逍遙自在地漂浮。”這句話形象地描寫了在風的作用下云彩形狀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語句中出現的比喻排比句式,任選喜歡的主題進行仿寫,學生在仿寫時能夠深入地理解原文中的內容和表達方法,同時豐富了學生寫作的技巧和能力。其次,基于教學內容的對話及心理描寫。對話和心理描寫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需要學生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站在文章中人物的立場上對話和思考。以《將相和》的學習為例,課文只介紹了藺相如見到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后面的內容并沒有詳細敘述,教學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藺相如看見廉頗來負荊請罪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他們雙方又會說些什么呢?請認真地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結合著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思考,描寫對話的片斷。教師在學生描寫的片段的基礎上,針對學生描寫中的不恰當的地方進行糾正。如,有的學生會寫到廉頗請求藺相如原諒自己時,會撲在藺相如的腳下,這時教師要對學生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且廉頗貴為將軍,軍人的自尊和官職都不會允許他出現撲在藺相如腳下的行為,這樣描寫有失偏頗。”教師針對學生寫作中的問題進行糾正,使學生真正站在人物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后,巧用文章中的省略號進行續寫。
2.基于閱讀教學的主題寫作
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從課文內容中提煉寫作的主題,引導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形式及內容完成全篇寫作。以《捅馬蜂窩》的學習為例,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詳細地介紹了作者小時候因好奇捅馬蜂窩的故事。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童年的趣事,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將事件描述出來,并講一講從中受到了哪些啟發。教師根據課文中的內容提煉出相關的寫作主題,將寫作主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有話可說,實現閱讀和寫作的有效結合。
總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積累寫作素材,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片斷和整篇文章的寫作練習,有效地實現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歐雯.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