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芳
摘 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做到增添多維學習內容、創設多維的欣賞方法。應用多維互動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氛圍,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審美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關鍵詞:音樂欣賞;多維互動;教學模式
多維互動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倡個性化學習,使課堂充滿生機。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對音樂進行多個角度、層面的欣賞。
一、小學音樂欣賞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1.增添多維的學習內容
音樂作品是小學音樂欣賞課的基礎,要想在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中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就要提供豐富多樣的音樂作品供學生欣賞,以豐富學生的聆聽層面,這也是進行多維教學的基礎。如教師在講《鼓樂傳情》這部分內容時,明確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到鼓樂這一音樂形式的節奏美和不同鼓樂的風格差異。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豐收鑼鼓》,引導學生找出鼓聲,使學生對鼓樂有初步的認識。然后給學生分別播放戲曲鑼鼓《將軍令》和絳州鼓樂《滾核桃》,讓學生對比分析兩段樂曲有什么不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發現《將軍令》作為戲曲的開場或伴奏音樂,跌宕起伏、氣魄雄偉,渲染了威武雄壯的氣氛。而《滾核桃》則通過模擬核桃豐收的聲音,表現了農民的喜悅,運用了“花敲鼓”的擊奏法,音樂質樸優美、情趣盎然。接著教師給學生播放歌曲《黃河留下威風鼓》,學生又會體會到歌曲中的鼓聲氣勢宏大,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神韻和精神風貌。通過給學生播放這四個風格不同的音樂作品,使學生體會到鼓樂獨特的節奏美及不同的擊鼓方式能傳遞不同的情感,形成不同的鼓樂風格。這種教學方式用大量的音樂作品欣賞代替了教師單純的講述,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在音樂欣賞課堂中,師生就音樂作品的欣賞進行大量的交流互動,也能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水平。
2.創設多維的欣賞方法
小學音樂課本中收錄了很多國內外經典的曲目,很多教師在進行這些經典曲目的欣賞教學時,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機械地聽這些作品,然后再單純地向學生灌輸其中的音樂知識,這種方法使音樂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也難以提高。教師應該創設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賞析,這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調控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導入法、圖譜設計法、創作歌詞法等。
故事導入法。這種教學方法適合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音樂欣賞課,這一階段的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想象力豐富,對故事、童話、游戲情有獨鐘。故事導入法能把音樂和故事結合起來,通過對故事的理解來欣賞音樂,也可以在欣賞音樂中發揮想象力,體會音樂渲染氣氛、推動情節、傳遞情感的作用,這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音樂感受和鑒賞能力。《龜兔賽跑》《守株待兔》《粉刷匠》等都可以用這一教學方法,如在講《守株待兔》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一遍歌曲,然后讓學生根據歌詞來大致講一下《守株待兔》的故事,并談談其中蘊含的道理。《守株待兔》歌詞通俗易懂、活潑有趣,生動地講述了一個農夫在鋤地時,撿到了一個撞樹而死的兔子,從此不再耕地而是守著樹等兔子,卻再也沒等到兔子的故事。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歌曲的諷刺情感和詼諧幽默的風格,這可以促使學生對音樂進行理解和學習。
圖譜設計是指運用一定的符號來表現音樂結構和音樂變化,圖譜直觀形象,能夠使音樂結構一目了然。通過設計和觀察圖譜能夠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曲式、表現方法等,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圖譜可以由老師在課前畫好,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符號的基礎上邊聽邊畫。學生獨立自主地設計圖譜,不僅能夠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還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有利于其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如在欣賞《搖太陽》時,教師和學生一起邊聽邊畫圖譜,然后讓學生觀察圖譜,說一說這首音樂作品的情感。圖譜清晰地展示了這首音樂的結構和樂句變化,十分形象,學生觀察到“線條變化頻繁、變化幅度大、線條在加粗”,說明音樂的情緒是活潑歡快的。
創作歌詞。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音樂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豐富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創作歌詞是小學音樂教學方法的一次創新,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使學生獲得獨特的心理體驗。如教師在教學生某一段音樂旋律時,單純地背唱旋律,對小學生來說比較困難,使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降低。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音樂旋律設計朗朗上口的歌詞,這不但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對音樂旋律的記憶。還能促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歌詞,促進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3.采取激勵措施,提高互動教學效果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采取激勵措施。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空間表現自己,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學生會在教師的激勵下擁有不服輸的精神,努力表現自己,當得到肯定和表揚時會產生成就感,從而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
4.建立科學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的成果和表現能夠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揚。因此,教師要多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發現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和學習音樂的熱情。在指正學生的錯誤或批評學生時,要考慮并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語言要謹慎、真誠,使學生在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同時,也會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進步,不會自暴自棄。此外,小學音樂欣賞教學還應該豐富評價主體,由原來單純的教師評價學生,變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評價三種評價方式結合。這種評價方式實現了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雙向溝通的順暢,會使評價更加全面科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使學生直接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學生之間的評價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自身的評價在激發其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還提高了自我反思能力。endprint
二、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中的應用
1.構建互動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激發小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動力,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實現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如在欣賞《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視頻,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視頻中展示出歌詞中的藍天、白云、紅墻、小舟等景物,組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在視頻結束后教師與學生討論,視頻中出現了哪些景物,這首歌曲表達了什么感情。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與教師的互動中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
2.營造互動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音樂的欣賞水平
在小學音樂欣賞課堂中通過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營造出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審美情感體驗,從而在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生以音樂為媒介,通過合唱、舞蹈等形式融入群體中,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合作意識。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營造的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以飽滿激動的情緒投入音樂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審美情感體驗。如在《春天來了》的學習中,教師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小草”“大樹”等歌曲中的事物進行歌唱,教師在一邊用數碼攝影記錄他們的表演。這種方式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為了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需要與他人默契配合并真切理解音樂中的情感,這就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獲得審美情感體驗,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注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的提高,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就要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音樂課堂充滿生機。
參考文獻:
[1]陳小靜.多維課堂,飛揚個性: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構建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初探[J].學術評論,2011(5):86-87.
[2]王玉娥,鄧麗麗.在多維互動中體驗音樂美:談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四個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69.
[3]岳芯竹.淺議“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音樂課堂中的作用[J].未來英才,2015(16).
[4]畢靜.構建互動模式優化小學音樂課堂[J].音樂時空,2013(2):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