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璟浩
摘 要 電子政務課程具有內容跨度大,理論要求高,實踐性強的特點,對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著較高的要求。本文總結了當前電子政務教學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教學方法手段單一,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提出了模擬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課外實踐教學三種教學方法改革實踐方案,并對三種教學方法的教學環節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電子政務 教學方法 課程建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9.048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 of E-government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CHEN Jinghao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pan, high theoretical requirement and strong practice. It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e-government are: the teaching method is unitary, problem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ight weight, put forward simulation teaching, case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teaching three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scheme, and three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government;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電子政務課程是隨著信息化發展而產生的一門新課程,該課程主要研究運用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務部門工作流程和組織結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務部門運作模式。[1]該課程內容跨度大、理論要求高、實踐性強,對學生系統掌握電子政務的知識有較高的要求。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支持電子政務的概念、理論、內容、技術和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使得教授該門課程的難度加大。與此同時,以往的以教師作為教學中心,以講授為主,以靜態方式呈現課堂內容的教學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當前電子政務課程的教學要求。這也導致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缺失,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的出現。如何解決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主要問題,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與人才培養的質量,對當前電子政務教學方法的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1當前電子政務課程教學方法的局限
電子政務課程由基本理論、技術基礎、績效評價等要素組成,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方面的要求。[2]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能認識到電子政務建設對于提高國民經濟總體水平、提高現代化管理程度、加強政府監管、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電子政務基本概念、方法和模式等內容;掌握電子政務在一些重點和熱點領域面臨的問題與需要采取的策略。懂得人的因素、社會因素在實現和發展電子政務系統中的重要作用。[3]而在當前的電子政務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以下問題。
1.1 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
電子政務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涵蓋計算機和公共管理等相關專業知識,知識點眾多。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被教師當作“知識的容器”,在培養過程中具體的培養規格要求被忽視,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被灌輸大量的課本知識,這樣缺乏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其次,課堂教學結合案例對理論進行講解的內容過少,而已有的案例對政府實施電子政務的背景介紹也不完善,使學生理解起電子政務的理論知識有空中樓閣的感覺。最后,教學手段的單一,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所有的重要知識點在教授過程中均采用“講—聽—考”的方式,單方面地向學生反復講解,雖然這樣最終也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但由于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應付狀態,知識點很容易就遺忘,從總體上領會整個教學課程的知識脈絡更是無從談起。
1.2 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
當前,電子政務課程仍以理論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仍有待加強,由于對實踐教學缺乏應有的重視,目前電子政務課程的案例教學很多時候還局限在課本上,缺乏相應的調研活動,到政府部門進行實踐鍛煉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其結果是造成學生缺乏對實際問題的理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實驗教學方面,當前我校電子政務課程目前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實驗教材,主要以電子政務實踐平臺的實驗指導書作為參考資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目前的實驗課程還是以教師先向學生介紹實驗系統的操作方法,然后讓學生跟著做,驗證實驗結果。這種實驗教學方法,驗證性質多,創新性質少,相對呆板、機械,嚴重影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學生在實驗結束后都未能領會政府業務流程優化的重要性。endprint
2電子政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實施方案
針對當前電子政務課程所存在的各種局限,結合電子政務課程的特點,本文提出以加強素質教育為中心,以互動教學和實踐教學為基礎,以計算機基礎知識,電子政務教學系統為切入點,對電子政務的課程設置加以系統化,進一步規范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出以理論教學為基礎,結合模擬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課外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方法,改革現有的教學實踐方案,強化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從而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教學方法改革實施方案如下。
2.1 模擬式教學
模擬式教學最主要特點是能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入的體驗式的理解,模擬現實電子政務系統的運行環境,并在模擬環境中進行操作,這樣既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
模擬式教學與傳統的實驗教學的最大區別所在既是:學生在模擬教學中處于中心位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前臺走向幕后,主要以指導和輔助學生模擬體驗學習為主。這種情景模擬式實驗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實驗前就完成特定情景的設計,確定好教學目標,設立課程學習方向,設計虛擬情景學習問題,確立實驗過程關鍵評價點。在實驗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情況進行核實和打分。學生則在教師設置好的情境中扮演主角,組建團隊,根據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自主研討,知識重構,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如:政府行政并聯審批情景模擬,學生團隊就需要模擬政府工作人員、企業、和個人等不同的角色,在網上并聯審批系統上進行操作,企業和個人向政府部門提交辦事申請,政府行政單位工作人員通過窗口受理、網上發布、并聯審批等手續,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工作原則,完成辦事審批手續,并將結果告知企業和個人。情景模擬式教學方法如圖1。
圖1 情景模擬式教學方法
情景模擬式教學方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并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協作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政務工作的感性認識和適應能力,從而增加其在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力。情景模擬式教學方法,大大豐富了當前電子政務課程的實驗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潛能。[5]
2.2 案例式教學
電子政務的案例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引用國內外一些政府信息化建設相關案例,師生之間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探討、解釋電子政務建設、運作過程中的基本規律,讓學生了解電子政務設計的基本思路、流程、技術、實際應用情況等。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相比,案例教學是通過提供客觀存在的真實情境來供學生認識電子政務的復雜性,學生在閱讀案例、分析、討論以及總結整個過程中,都是主動的實施者。在采用案例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后,教師需要采取一系列教學環節來保證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這些環節包括教學目標與計劃的制定,案例庫的建設、課前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估幾個環節。[6]其中,教學目標與計劃的制定就是要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知識點,對案例的實施條件、過程及預期效果進行清晰的計劃。案例庫的建設則包括案例采集、編寫、審查、更新等工作。課前準備則是案例教學實施的開始,教師與學生分別對案例教學進行準備,教師負責提供案例資料,提示案例教學的目標與重點,指導學生分組,設計教學計劃等。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提供的案例,組建小組、查閱資料、研究案例、草擬報告等。教學實施環節是案例教學實施的核心環節,在該環節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學生作為案例教學的主角,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發表自己對案例的見解和觀點,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論證,并最終提出自己對整個案例的總結。教學評估是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在該環節教師需要對案例討論情況進行點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學生在該階段則需要整理各方的觀點,對案例進行再次深入學習,撰寫案例學習報告。案例式教學環節如圖2。
案例式教學方法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創造性思維。在電子政務課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首先,案例式教學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的學習。每個案例都蘊含著電子政務的理論思想,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可以熟練的掌握相關理論。其次,通過案例教學法,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案例式教學采用了大量真實事例作為教學內容,案例的剖析過程,也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這將有助于指導實際工作。再次,案例式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各種所學的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這無形中就是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完成案例分析任務,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得到提升。
2.3 課外實踐教學
課外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走出學校這個“象牙塔”,到相關單位去觀察現實中人們具體工作的流程和狀況,目睹的是鮮活的、現代化工作場景,這比書本上的和教師口述的現狀要生動有趣得多,他們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向社會相關人員求教,親身感受當代社會電子政務系統的具體運作狀況。
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課外實踐教學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其觀察、交流、采訪、調查和分析的能力。在課外實踐教學前,教師需要落實課外實踐學習單位,聯系課外實訓基地的教學顧問,確定采訪主題,制定實踐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則需要根據教師提出的教學目標,去查找和收集與課外采訪相關的背景資料,準備采訪問題。在課外實踐教學中,首先由實訓基地的教學顧問向學生介紹本單位的電子政務系統,講解本單位電子政務實施過程的要點,以及未來本單位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在這之后,學生向教學顧問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即有事先準備好的采訪問題,也有在參觀交流過程中涌現出的新問題。在課外實踐教學后,教師撰寫課外實踐教學效果評估報告,學生則完成課外實踐調研報告。如:政務大廳網上行政審批實地調研,在調研前教師首先確定實踐主題:政務大廳網上審批流程調查,確定調研地點:南寧市政府服務中心,調研內容:南寧市網上審批制度現狀,教學目標:了解南寧市網上行政審批制度的框架體系及模式。學生實踐前期準備工作:了解國內外網上行政審批制度模式及經驗做法。在調研中,由教學顧問介紹南寧市網上行政審批制度的框架體系及模式并回答學生提問。調研結束,學生和老師分別撰寫調研報告。課外實踐教學環節如圖3。endprint
圖 3 課外實踐教學環節
課外實踐教學使學校、社會聯為一體,學生獲得實踐機會,在實踐中學習、創造和發展,既鍛煉了人際交流能力,又鍛煉了實際動手能力,從而適應社會的需求。通過課外實踐教學,學生不僅牢固掌握了課程內容及電子政務的理論,而且能夠實現自主學習與研究結合,學以致用,實現教學互動。
3結語
本文對電子政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進行了討論,提出了模擬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課外實踐教學三種教學方法改革實踐方案。這三種方案克服了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被動接受,參與性不足的缺陷,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根據電子政務課程教學目標與要求制定的模擬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方案,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當然,重視新的教學方法,并未否定傳統理論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同步進行的。一味的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而不與課堂理論講授相結合,就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新的教學方法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不管是模擬式教學、案例式教學,還是課外實踐教學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只有將電子政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講透徹,其他教學方法才能在此基礎上充分展開,學生才能通過新的教學方法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
本文系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項目編號: 2015JGA104) 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張銳昕.電子政府與電子政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 馬小娟.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電子政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3(3):83-86.
[3] 何振.電子政務基礎[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
[4] 錢洪偉.基于生態系統觀的“電子政務”課程“教學-實驗”復合一體化系統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135-137.
[5] 高燕妮,黃萍.“電子政務”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08.18(12):104-106.
[6] 漆賢軍.電子政務課程案例教學探討[J].廣西教育(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4(9):165-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