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琬+李欣
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弘揚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圖書館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如何充分利用現有圖書館資源,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承傳統文化的活動,如何調動和引導學生讀者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知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從而使傳統文化在校園內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傳播,成為了目前獨立院校圖書館人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仁愛學院圖書館近期推出的傳統文化活動,對獨立院校圖書館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方法和實踐進行初探,對其他高校圖書館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獨立院校 圖書館 傳統文化 弘揚傳播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02
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與精髓所在。自全國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對傳統文化都更加的重視,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問題的決定》強調,“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建設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任務;2014年,教育部制定《完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直接指導[1]。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更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其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2]
近年來,我國各高校也逐漸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例如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提出傳統文化傳播更要“起而行之”并表示文化自信要建立在對傳統的認同之上;清華大學的一大批教授學者身體力行的講述著有溫度、有深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民大學更在2005年便成立國學院;全國各地多所高校也都陸續開展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高校學生深入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的講座及活動。
結合國家指導方針政策和各大重點高校所開展的講座活動實踐成果,如何在獨立院校開展弘揚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動已成為獨立院校亟需解決的問題。圖書館作為校內知識儲備最為豐富的平臺,弘揚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責無旁貸,如何結合圖書館現有傳統文化方面的資源,結合獨立院校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與興趣,突破常規,組織充滿活力并具有鮮明特點的創新型活動和講座,從而充分調動和培養獨立院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最終提升獨立院校學生在傳統文化方面的人文素養,成為了獨立院校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
一、獨立院校學生的特點
獨立院校招生面向對象介于本科和專科之間,除了公辦高校大學生的普遍特點外,獨立院校學生還具有比較鮮明的特殊性。比如:獨立院校的大多數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不高,但卻對文娛活動充滿興趣;大多數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計劃性和目的性不明確,但卻有學習頗多業余輔修課程的計劃;大多數學生處在被動上課和被動上學的狀態中,但卻對自發選擇的輔修課程充滿主動性;大多數學生課后普及新的專業知識的主動性不高,但卻對自發選擇的輔修課程充滿好奇心和探索心;且獨立院校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喜歡主動接觸新鮮有趣的事物。
二、圖書館弘揚傳播傳統文化對策
傳承、傳播和弘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倫理、道德、文化、理念,培養兼備科學和人文精神的代代新人,是高校圖書館人理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3]。因此結合獨立院校學生特點,圖書館弘揚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對策總結有以下幾點:
1.圖書館資源整合,確定圖書館資源推廣的角度及方向
獨立院校圖書館作為校內知識資源的集散地,圖書館內擁有萬余冊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紙質圖書及電子圖書,包羅萬象、內容豐富。獨立院校圖書館首先應對目前已有的關于傳統文化方面的資源進行分類、整合,做到對自身充分了解,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整合內容主要包括:對圖書館已有的關于傳統文化的紙質書籍,電子書籍的資源數量、資源形式、學生可獲取資源的方式、各種形式資源的特點或優勢等方面進行整合歸納。通過這種資源整合,可以使獨立院校圖書館更加明確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內容,從而得到具體的、系統的、詳細的圖書館傳統文化資源塊。并根據所得資源塊的方向,總結出圖書館傳統文化方面資源推廣的角度,最終確定圖書館傳統文化方面資源推廣的重點方向。
2.“以人為本”組織獨立院校圖書館傳統文化方面的活動及講座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人本觀”一說,在《周書·泰哲(上)》中,有“人為萬物之靈”的描述;《漢書·董仲舒傳》中,有對“天地之性人為貴”的崇尚;在《禮記·禮運》中,有“人者,天地之心也”的闡述;在《春秋繁露》中,“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赫然在目。今天,“以人為本”已經盡人皆知,成為一種普世價值[4]。那么圖書館活動和講座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呢?首先就應該從了解學生的需求開始,即了解獨立院校學生對圖書館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方面的需求,以針對性的滿足學生需求作為圖書館開展活動的動機,從而做到“以人為本”的組織圖書館傳統文化方面的活動及講座。
最簡單便利的方法就是在圖書館傳統文化資源信息塊的基礎上,以提高我校學生傳統文化素養教育為出發點,利用問卷調查,直接采訪等多種方式,調研本校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興趣和期待出現的活動方式。從而做到盡量以學生角度和視角為出發點,以學生為本。其中我校圖書館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含: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方向;學生對不同方向圖書館資源的認知程度;學生對圖書館舉辦傳統文化活動所期待的形式;學生希望聽到的有關傳統文化的圖書館講座內容;學生對圖書館已開展的傳統文化相關活動的效果反饋等內容。endprint
通過調查問卷有助于我校圖書館老師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校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個性需求,創新相關活動及講座內容,達到從學生的特點出發組織活動和講座,做到“以人為本”,最終實現從請學生來參加傳統文化活動或講座到學生要求參加傳統文化活動或講座的轉變。
三、校圖書館實踐活動經驗總結
結合我校圖書館傳統文化問卷調查結果及我校圖書館相關資源塊,創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及講座。目前我校圖書館已開展的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活動有:尋找最美古詩詞、古詩猜猜猜活動,主要利用了圖書館I2類圖書中的詩歌部分,目前已知的參與人數過百人,通過活動增強了學生對我國古代詩歌的認識和理解。其中“古詩猜猜猜”活動屬于目前圖書館傳統文化方面開展的創新活動。
活動具體內容如下:自5月10日起~5月19日止圖書館每個工作日更新9張字序混亂的詩詞卡片,供學生猜詩,學生寫下所猜出的詩句投入投稿箱中,連續8天,最后統計72道猜詩題的正確率,取前十名進入“以詩會友—古詩風云榜爭霸賽”,期間如果出現平局組織加賽。最后以4輪淘汰賽和4輪搶答賽決出前三名。本次活動通過微信、貼吧、微博等平臺收到學生反饋,學生表示對此次活動反映熱烈,興趣十足。
除了這兩個已經舉辦的活動外,籌劃結合調研結果開展組織其他有關傳統文化類的創新性活動及講座。即將舉辦的活動有:圖書館詩歌創作大賽、四大名著閱讀征集令、國風手繪等;已確定題目的講座:淺談朱子家訓、古詩詞中走出的現代音樂、說出你心中的傳統文化、漢服小百科、四大名著中的智慧等;在活動和講座開展的同時,注重新媒體資源對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殊作用,通過新媒體平臺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廣闊的平臺[5],我校采取的措施是通過圖書館社團“國學書社”的微信公眾號開展每周小課堂:神奇的方塊字、古語點撥、神秘古建筑等;已經舉辦或即將舉辦的活動及講座全部基于我校圖書館資源和學生興趣,發揮創新思維,以弘揚傳統文化為目的,以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為第一要務進行設計的。目前講座和活動的進展程度良好。
四、結論
通過對圖書館傳統文化相關資源的整合,有助于明確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并得到具體的、系統的、詳細的圖書館傳統文化資源塊;通過對在校學生進行調研,有助于通過調研活動進一步了解圖書館在傳統文化教育實踐中的優勢與不足,并得出改進方式,探討如何利用這些優勢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以及開展哪些創新活動和講座,能夠更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完善在校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理論體系。
獨立院校圖書館通過組織以結合學生興趣為基礎的傳統文化活動,能夠充分樹立我校圖書館校園文化中心的形象,從傳統文化角度提高圖書館的資源使用率。使圖書館的形象更加深入學生心中;有助于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內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從而為推動傳統文化在校內的弘揚傳播與有效傳承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文鳳. 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16.
[2]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2014年10月15日上午)
[3]謝立虹, 王進. 信息時代圖書館員的素質建設與管理——也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構建[J]. 圖書館, 2003(6):58-60.
[4]邵國莉. 高校圖書館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J]. 圖書館學刊, 2012, 34(12):1-3.
[5]孫月娟, 吳家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獨立學院大學生德育探賾[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6(19):56-57.endprint